如何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

font print 人气: 68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3月13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新迪编译报导)即使是与父母的短暂分离,孩子也可能会流露出自己面临另一个不太熟悉环境的不安感。这种场景多见于孩子刚开始入幼儿园,上小学的最初几天,甚至可能会是孩子第一次在外过夜。其实,这就是孩子在面对一个新的环境时,那种企图抓住曾经对他们来讲安全与熟悉的东西的一种正常反应。

对孩子来说,这可能是比较难挨的一个阶段。让孩子顺利自然的从心理上接受这样的成长过程中的改变,会为孩子今后对新环境的适应、情感上的调整,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作用。如何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下面是教育专家们给出的一些建议:

1、帮孩子做好准备

尽量用合适的方式语气来让孩子理解到将要发生一些什么事,最好是在事情发生之前做,这样会有助于减少他们与父母分离时的不安感。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会起到一个心理缓冲作用。

2、分孩子的注意力

与其让孩子感到对陌生环境的担心所带来的紧张,不如让孩子抱有一种新鲜感期待感来对待要发生的事。比如给他们买个新书包,让他们背上肩看看,让他们帮着你一起准备他们的午餐盒。

3、让孩子时刻感受到你的存在

让孩子感到你总是与他联系在一起,即使你不在他的身边。可用另一种方式来教给他们适应父母不在身边的新环境,比如,把属于你个人所有的某样东西让孩子带在身上,哪怕一块石头都可以起到正面的作用,告诉孩子把石头放在口袋里,如果想你的话就可以摸一摸它。

4、父母自身做到有理有节

孩子离开身边到了一个不熟悉的环境里,父母的担心会油然而生,如果在孩子面前流露这样的情感,孩子的敏感会增加他们对未知环境的恐惧与不安。父母应平静的对孩子解释接下来要做的事,同孩子讲真话你要去哪里。与孩子保持一个水平高度自然的说再见,然后离开,这样做会比较好。不要被孩子的眼泪留住,如果你让步了,把孩子带走,他们学到的是,眼泪可以能让他们与你在一起。

5、对孩子要守时守约

不要给孩子一个你无法做到的许诺。如果你根本没有时间去公园,就不要答应孩子等接他的时候带他去公园。 更好的一个办法是,只是保证你会来接他,等你能做到带他去公园的时候,再把它作为一个奖励送给孩子。接孩子要守时,如果去晚了,会增加孩子的不安感并且影响孩子对你的信任。与孩子短暂分离之后的重逢,让你的孩子在你的脸上看到明亮愉悦、看到你对他们的爱与激动,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被爱的感觉。

6、鼓励孩子表达他们的内心感受

问问孩子当天在学校或在幼儿园里过得怎么样,鼓励孩子说出他们的感受。可能孩子会说“我讨厌去幼儿园,我不想去。”不要堵孩子的嘴说,“你会喜欢它的!”,而应引导着孩子说,“那么,你今天不是很开心喽。”

孩子自然会顺着你的话讲他不开心的原因,然后,你可以让他进一步说,他们是怎么想的,下一次碰到这个情况该怎么做。要帮助孩子从心理上接受可能发生的情况变化,从情感上理解其他孩子与自己不同的特点,从语言上学着与其他孩子进行沟通和相处。(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建兴国中学生参加澳洲数学检测,共有20人得奖,其中还包括两名特优,由于表现优异,让澳洲主办单位对台湾学生数学能力相当激赏,特别派员前来颁奖,也希望学生们在既有基础上,继续努力,保持国际竞争力。
  • 现今出国留学,大多是自费。国内通过教育部认可的合法留学中介机构不少,但仍无法避免“黑中介”的存在。怎样才能避免留学黑中介的“陷阱”呢?为此,专家为广大学子及家长列举以下五类“留学陷阱”,以供借鉴。
  • 世界华语文教育学会为研讨世界各地华语文教学理论与方法,交换研究成果,以提升教学功效并发扬中华文化,订于本年12月25日至28日假台北市召开“第九届世界华语文教学研讨会”。本届会议内容包括国际知名学者之专题演讲、并就语言分析及教学应用等议题举行座谈,并安排论文发表、工作坊及论文壁报展示等部分,并将于会后安排三日花东旅游(欢迎海内外学者自费参加)。
  • 很多妈妈问我,现在孩子精得很,挑战叛逆的语言一堆,连很小的孩子都会挑战权威,好难教!情绪就像一颗球,孩子丢出来,当爸妈的应该要适时转化这些脾气,千万不要用情绪硬碰硬,不然过一阵子你就会在孩子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
  • 编者按:情感忽视会演变成情感虐待,但忽视与虐待之间的关系如何界定?父母与孩子之间亲子关系是人生中的一门重要课题,这一篇章,让我们与《欠缺母爱的孩子,你的伤好了吗?》 一书的作者来探讨,如何在过与不及的情感中,取得应有的平衡。
  • 上2篇介绍了性别认同教育引起的争论和家长们的不安,那麽如何才能保护孩子接受健康的教育?儿童心理学专家陈彦玲博士给出了一些建议。
  • 上篇我们讲了2个故事,2个孩子的父亲都因为“安全学校联盟计划”中所谓的“性别认同”而将孩子带回家自己教育。那麽“性别认同”是什么?专家又是如何解读的呢?
  • 澳洲新州教育部编入公立学校学龄前教育课程(Preschool Education)的无偏见教育(anti-bias education),正在对幼教教师灌输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的观念。而当幼儿园对儿童灌输这些观念时,却不需要得到家长的许可,孩子的父母甚至完全不知情。
  • 关系攻击,是通过解除友谊、排挤和其它形式的社交排斥进行的威胁。父母们常常惊讶地发现,关系攻击可能会出现在三岁孩子的身上。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被朋友推开的经历可能完全令人费解,并在日托或幼儿园引发焦虑。
  • 这个故事是为了帮助一群8岁孩子,希望他们能再度相信这个世界的奇迹和美丽—在听到这个故事之前,他们很难摆脱在网路上看到、令人不安的恐怖图像。图像加上难以摆脱的深刻感受,让孩子们吓得睡不着—他们尖叫、流泪,也恐惧独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