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初级):三字经(二十)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21
【字号】    
   标签: tags:

<--ads-->

【原文】
曰国风(1),曰雅(2)颂(3),
号(4)四诗(5),当讽咏(6)。

诗既(7)亡(8),春秋(9)作(10),
寓(11)褒(12)贬(13),别(14)善恶。

【读音练习】

曰(yu□) 国(gu□) 风(f□ng),曰(yu□) 雅(y□) 颂(s□ng),
号(h□o) 四(s□) 诗(sh□),当(d□ng) 讽(f□ng) 咏(y□ng)。
诗(sh□) 既(j□) 亡(w□ng),春(ch□n) 秋(qi□) 作(zu□),
寓(y□) 褒(b□o) 贬(bi□n),别(bi□) 善(sh□n) 恶(□)。

曰(ㄩㄝ)国(ㄍㄨㄛˊ)风(ㄈㄥ),
曰(ㄩㄝ)雅(一ㄚˇ)颂(ㄙㄨㄥˋ),
号(ㄏㄠˋ)四(ㄙˋ)诗(ㄕ),
当(ㄉㄤ)讽(ㄈㄥˋ)咏(ㄩㄥˇ)。
诗(ㄕ)既(ㄐ一ˋ)亡(ㄨㄤˊ),
春(ㄔㄨㄣ)秋(ㄑ一ㄡ)作(ㄗㄨㄛˋ)。
寓(ㄩˋ)褒(ㄅㄠ)贬(ㄅ一ㄢˇ),
别(ㄅ一ㄝˊ)善(ㄕㄢˋ)恶(ㄜˋ)。

【字词义解释】
(1)国风:《诗经》体裁之一。指周代诸侯国的民间歌谣。共160篇,分为15国。大抵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民歌。
(2)雅:《诗经》体裁之一,分为《大雅》、《小雅》。《大雅》是诸侯朝见天子时所用的诗歌;《小雅》是天子宴享宾客时的诗歌。
(3)颂:《诗经》体裁之一,是祭祀宗庙的诗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三类。
(4)号:号称。
(5)四诗:诗经的四种体裁。
(6)讽咏:朗诵与吟唱。
(7)既:已经。
(8)亡:失。
(9)春秋:书名,孔子根据鲁国史书编纂而成,记载了鲁国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的史事。为中国较早的编年史。其文字简短,多含褒贬,后世称为“春秋笔法”。
(10)作:产生。
(11)寓:隐含。
(12)褒:赞扬。
(13)贬:批评。
(14)别:分辨。

【译文参考】

《诗经》中的《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诗经》的四种体裁),应当时常朗诵与吟唱。

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逐渐被人遗忘,于是孔子就编著了《春秋》,这部书中有褒有贬,善恶分明。

【问题讨论】
(1)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你背过诗歌吗?你有什么感受?是否请和大家分享。
(2)孔子于乱世中作《春秋》以寓褒贬,你认为混乱的局面里,如果有人出来明是非端风气,是不是好事?有权者做错事时,你会如何具体对待?

【故事天地】

问一得三

孔子的儿子出生的时候,鲁国的国君派人送来一条鲤鱼,所以孔子给儿子取名叫孔鲤,字伯鱼,意思是鲁伯送的鱼。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陈亢问伯鱼:“你父亲有没有特别传授给你什么?”伯鱼说:“没有啊。一次他一个人站在庭院,我快步经过。他问我:‘学诗了吗?’我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能掌握说话的技巧。’我就回去学诗。一次他又一个人站在庭院,我快步经过。他问我:‘学礼了吗?’我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能立足于社会。’我就回去学礼,就听过这两次。”陈亢回去高兴的说:“我今天问了一件事,却得到三方面的收获:知道了诗的作用,知道了礼的作用,也知道君子并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问一得三”问的少而得到的回答多,喻求少获多。

【心得写作单】

(1)陈亢为什么想向伯鱼请教问题?他获得哪些反馈?
(2)你是否觉得老师对待自己的孩子与一般学生的标准不同?请举自身或身边的例子和大家分享。
(3)学习本故事后,你会如何正确对待先前的认识?

转载自:〈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