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的芬芳:蜕变中的侯硐

文、图/徐正毅
font print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侯硐是台湾东北角的山城,曾经是煤炭的产地,后来不再采煤,人口逐渐外移,留下来的是瑞三煤矿公司的大楼和运煤的轨道天桥,矗立在青山绿水间。

过去有一阵子,我常利用假日到这儿散步用餐,享用时光停留的感觉和宁静干净的气氛。后来雪山隧道开通,就常经雪隧到宜兰玩,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来侯硐。

上周日再到侯硐,感觉侯硐正在改变中,因为基隆河整治因此道路变宽了,自然生态工法的河岸开始长满绿草,也多了人行步道和凉亭,火车站前的瑞三煤矿公司大楼有人正在施工维护,游客也变多了。

在公路旁的瑞三福利餐厅,也将原本堆积杂物房舍正在扩建成餐厅。我喜欢这家餐厅菜色,因为那是古早办桌的滋味,用蒸笼慢火炖煮汤汤水水如干贝猪脚冬瓜汤,是讲求速度的餐厅不容易品尝得到的。

期待侯硐再度繁荣,但又害怕侯硐像台湾其他景点一样,繁荣之后就失去了宁静和干净,尤其担心细火慢炖的办桌菜,在人潮多时走了味、变了样。◇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安排新春旅游,从网站上订到了一家在花莲富源山中的蝴蝶谷渡假村。从台北出发,经台九线260公里处左行上山4、5公里,就到达渡假村。
  • 黎先生是位眼科医师,十多年前为了他的女儿罹患异位性皮肤炎,他们夫妻决定改变生活和饮食习惯,不再吃含有农药的食物,结果他们女儿的病不药而愈,因此他们决定,利用看诊之外的大半时间到淡水山间当农夫。
  • 南机场在台北市万华区,早年政府为了安置从大陆撤退来台的军公教人员,兴建大批眷村大楼,来自大陆各地的新移民也带进了新的饮食文化。
  • 正值初春新芽嫩绿郁郁葱葱,加上轰然而下的瀑布,景色十分美丽。沿途走过四道吊桥,“V”字型的吊桥走道,由两条大绳索并排绑紧而成,宽度大约20公分左右,因此只能一人单行。
  • Wilang和他的夫人Saya儿子Kwali以及族人还是那样的热情,以“LOKASO”、“LOKASO”的呼唤欢迎我们的到来。
  • 平日工作忙,中午用餐时间短,常去吃午餐的餐厅老板娘常劝我吃慢些,说我吃饭好像是把菜和饭直接倒入口中,这样对身体不好。享受一顿慢食是要有心情和时间的。
  • 李教授是阿美族原住民,他和他的哥哥都是国内有名的音乐家,留着胡子充满阳刚气息。

    在三芝乡种有机蔬菜的皮尔夫妇,邀请我和内人,和他们的一些好友,在周日中午,到石碇山中的一家叫做“不知处”的餐厅用餐。这家餐厅正是李教授夫妇俩所经营。

  • 每年的清明扫墓是兄弟姊妹团聚的时刻,扫完墓之后,大家都习惯地一同到大稻埕慈圣宫露店,享用一顿丰盛的午餐。
  • 女歌唱家潘月云曾有首歌——胭脂北投,歌曲中怀念早期北投如花园一样的美丽,而叹息后来灯红酒绿污染了北投。
  • 清明之际,舍妹夫妇远携父母灵骨而归葬于故乡,余在海外,阻于国难不能奔赴,乃吊之以文,曰: 呜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驾鹤,亦近三月。忆思双亲,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济亲族。力有大小,唯尽本分。载入家谱,亦有光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