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陈佩斯:在舞台上用年龄和生命去挣扎

标签:

自从陈佩斯从小品舞台和电影中“消失”以后,观众对他的印象已经定格在“吃面条”、“配角”、“小舅子”等陈小二似的小人物上。昨天(5月11日),来石家庄为舞台喜剧《阳台》召开新闻发布会的陈佩斯,依然是光头,眼角上却多了很多皱纹,下巴上的胡须都是白色的,55岁的陈佩斯有些发福,乍看起来很像他的父亲—-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陈强。

观众抱怨说电视上见不到陈佩斯,可陈佩斯一天也没有和观众分开过,他在自己开创的舞台喜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离开了央视春晚的大舞台,陈佩斯把自己的喜剧舞台经营得有声有色。2002年他曾经带着《托儿》来到过石家庄,事隔7年,《阳台》即将在石家庄上演,陈佩斯说,五十知天命,现在他的每场演出都感觉是在和年龄和生命挣扎。

(采访前,工作人员悄悄告诉记者,不要问央视春晚的问题,陈佩斯对这个话题始终不愿多说。)

■非理性的生活方式会导致灭亡

《阳台》早已在全国巡演了4年,籍贯邢台的陈佩斯称这个时候来石家庄演出是给家乡父老汇报演出。

《阳台》最想告诉观众的是:非理性的生活方式会导致灭亡,观众会在快乐中感悟到这一点。观众看了《阳台》的故事会感觉很熟悉,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包二奶、婚外恋、家庭矛盾……陈佩斯把这些都归纳为非理性的生活,“人经常会忘乎所以,都会有非理性的时候,在理性人的目光审视下,这些就是喜剧。”

陈佩斯说,看喜剧就好像看到了自己,他经常看着看着自己就笑了。《阳台》虽然说的是沉重的社会危机,但仍心平气和地用喜剧的方式理性地展示给观众,让观众看后各有所得,感觉到快乐。

■工作重心全在舞台剧上

《阳台》的新闻发布会来了很多热心观众,他们都是陈佩斯的铁杆粉丝。观众反映,他们在最容易接触到的媒介———电影、电视上看不到现在的陈佩斯,他们希望陈佩斯能够重回小品舞台和电影大银幕。陈佩斯听后很感动,但仍坚定地表示,他的工作重心还是在舞台剧上。

哪怕是观众希望把《托儿》、《阳台》拍成电影,陈佩斯都委婉地表示不太可能。“把它们拍成电影,用胶片让它们走向观众,我也省事了。但舞台艺术有它特殊的魅力,拍电影做不到,它不能跟着观众的呼吸、脉络向前走。舞台艺术是种享受,是一分一秒都不能错过的和观众的享受,其他艺术门类都不能比。”

陈佩斯说自己拍电影收成不好,就好像有观众问他为什么老是留光头,“是因为自然条件不好,土地贫瘠,粮食欠收,后来索性不种了,就跟我做电影一样,欠收不种了。”一席话让观众大笑不止。

■石家庄演出市场在起步

曾经带《托儿》来过石家庄,陈佩斯对石家庄的演出环境有所了解,这次《阳台》上演,他表示信心倍增,因为他亲身感受到石家庄的演出市场在起步。

陈佩斯告诉记者:“市场运作对大家来说还是不习惯的事,尤其是文化市场。大家看惯了生产队式的街头演出,无偿看演出,首长坐中间,老百姓坐两边。现在不一样了,老百姓不习惯自己买票,文化消费的习惯还没有建立起来。一些社会特殊阶层要票要惯了,觉得买票看戏是件没面子的事,好像买票就成了普通人了。甚至有的人为了要票,请客吃饭花的钱比票钱还贵,要票、赠票都是对市场的破坏。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渐渐适应了市场运作,石家庄也有所改变。”

陈佩斯不仅担任着《阳台》的编剧、导演和主演,还对这台戏的市场运作很有一套看法。《阳台》没有轰炸式的宣传,靠的是口碑和口口相传,陈佩斯说他从来不欺骗观众,文化产品更要靠诚信。

有位观众专门从邢台赶来见陈佩斯,这位观众表示,《阳台》来石家庄演出的机会不多,去邢台演出的机会是不是更少?陈佩斯否定了这一观点,并表示很快邢台这样的城市也会有《阳台》等舞台剧出现,他告诉这位热心观众:“我以前以为文化市场就是集中在江浙一带,没想到今年新年前后《阳台》在广西演了,一直演到很北的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有人运作,有人营销。我过去只管做不管销,就跟过去农民种地不管往外销一样,现在变了,市场营销很关键。做这个戏得有人接手,像旅游,赵州桥不就是走道的地方吗?现在也能赚钱。现在我才发现文化是需要慢慢建立的,我相信时间不远了。”

■在苦难中学会快乐

年至55,陈佩斯早过了四十不惑的年龄,但他还有很多不明白的事,陈佩斯说他是在1999年左右,才窥探出点门道,决定在舞台喜剧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真是这样,五十以后,身体条件不允许了,很多演出都是挣扎在演,喜剧是快节奏,不能有一丁儿点闪失,我每次演出都会出很多汗。我现在是跟自己的年龄和生命在挣扎着做这些。”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侯艳宁 选稿:朱恬

相关新闻
《医托》最后被淘汰--陈佩斯小品下马有内情?
陈小二成四川民工头 陈佩斯被迫穿睡衣上台
陈佩斯:春晚笑声都是“托儿”
陈佩斯:我和春晚不再有联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