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母妙招】处理手足之争

叶子编译
font print 人气: 19
【字号】    
   标签: tags:

“妈妈,他拿我的玩具!”
“妈妈,哥哥又不和我玩了!”
“爸爸,弟弟打我!”
……

不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如果兄弟姐妹之间年龄相差不大的话,像以上的争执几乎每天不断。常常是一个问题刚刚解决,下一个矛盾就又出现了。循环往复,真让父母烦恼不已。想当初要几个孩子的目地就是希望他们能够互相照料,没想到现在孩子个个倒成了“火药桶”,一点就着。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这种手足之间的纷争主要原因是每个孩子从内心深处都想要获得父母所有的爱,对孩子来说,这就意味着拥有家里所有的玩具、所有的空间和父母所有的注意力。

当有另一个或多个与自己同样的“竞争对手”时,就不得不与之分享所有的一切,争执也容易由此产生。其实,兄弟姐妹之间的纷争也是他(她)们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如果处理得当的话,也会把坏事变成好事,增强孩子们自己解决矛盾、处理纠纷的能力。

如果您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有许多因素是导致这种纷争的“导火索”。有时当孩子最基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如孩子在饿了、累了的情况下,就容易发生这种现象。曾有一位妈妈发现,她的两个孩子在从幼稚园回家的车上总是吵个不停,但如果事先给他们预备一些吃的东西,情况就大有改善。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孩子们有可能在幼稚园或学校里这一天过的不开心,情绪低落;再或是孩子们无事可做,与其无聊不如拿自己的兄弟姐妹开开心;另外如果孩子精神上有压力,而又缺乏语言能力把它表达出来时,也会产生一些攻击性的行为。究竟是何种原因,就需要您来细心观察了,从而尽量减少产生矛盾的概率。

如果孩子们之间出现这种纷争的时候,家长如果视而不见或者听而不闻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如果事事介入,总是扮演“灭火员”好像也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其实这个时候最根本的原则应该把握好,那就是要鼓励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和矛盾。

孩子们其实是很聪明的,他们完全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有时造成纷争的原因并不是矛盾有多大,而是因为孩子们都希望父母站在自己的一边,证明自己是“胜利”的一方。如果父母并不参与谁对谁错,打架的动机就减少了一半。当然如果您觉得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有难度,不妨给以一些提示,如问他(她)们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如果你想和哥哥一起玩,你有没有什么好玩的玩具可以拿来一起分享呢?”这样可以使孩子们自己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争执严重的话,家长就需要规定哪些行为是绝对不可接受的,如打人、骂人、推人等。这样可以保证争执只局限在有限的范围之内,不会太出格。同样当孩子们在一起玩得很开心时,父母应给以赞美,这也会让他(她)们认识到和兄弟姊妹之间友好相处是一种美好的事情。

慢慢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纷争就会越来越少,孩子们也会渐渐明白,兄弟姐妹之间的情谊有多么珍贵,童年的种种趣事也会变成美好的回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害怕”现象在2岁至3岁的儿童中非常普遍,可以说是幼儿成长中一种正常的现象。从某种意义说,害怕情绪也是一件好事,会让孩子有一定的危险意识,不会做出特别出格的事情。这种情况刚刚出现的时候,父母们可能会有些担心,担心是不是孩子出现什么问题了,不知道如何应付。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孩子们平稳地度过这一阶段呢?
  • 小孩子之间玩耍时发生争执是再所难免的事情,孩子们经常会不计前嫌,事情过后继续玩耍。但如果同样矛盾屡次发生,或者是发展到对孩子身体的伤害,如打人、咬人、抓人等行为时,无论是被打的或者打人的父母双方都要引起重视了
  • 长牙是孩子身体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乳牙是儿童的第一组牙,保护好乳牙对于日后恒牙的生长有很重要的意义。
  • 在成长到学龄的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在培养和练习帮助新朋友、与他人相处和交友能力。还有自我调节和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 学龄儿童往往喜欢独立,但他们仍然需要你的爱、关注和认可。在成长和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导。这些限制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并为开始上学后的新规则、惯例和责任做好准备。
  • 我们已经知道,儿童都会努力追求优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将他们的努力追求导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须确保,孩子的努力可以获得心理健康与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调。
  • 我们知道,不劳而获的成功多么容易转瞬即逝,因此训练儿童满怀企图心没有什么好处;更重要的是训练他具备勇气、坚忍和自信,这样他才能体认到失败时永不气馁,而且应该视“失败为需要被解决的新问题”。
  • 我们一直在推广学前教育课程。诚如近日《纽约时报》一篇文章指出,学前班远远供过于求,还提到“幼儿教育提倡者说,如果家长知道学前教育的好处,可能会有更多的家庭报名参加。”然而这些所谓的好处往往难以实现。从各种学术研究得知,上学前班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难,在行为和学业上落后于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同侪,而且在学涯后期被留级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会在学习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对学习本能的热爱常常会消失。许多孩子逐渐开始厌恶甚至害怕上学和学习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策略,家长或老师可用来培养孩子保持对学习的热爱。
  • 漫无目的的育儿,是一件非常慌乱的事。有了孩子后的每一天,我们都要面对许多抉择:替孩子准备什么食物?找什么学校?玩什么运动?如果父母心无定性,总是犹豫不决或朝令夕改,家庭就会陷入各种混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