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反共领袖:丘吉尔(97)

子仪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22
【字号】    
   标签: tags:

1 苏联的威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不久即举行的大选中,英国人民抛弃了刚刚带领他们走向战争胜利的丘吉尔。此前在出席雅尔达会议时,有一天丘吉尔参加由罗斯福作东的宴会。在宴会上非正式的谈话中,丘吉尔说,他是经常被当作反动派“被痛打”的。但是在他和罗斯福、史达林三个人中,只有他随时可能由他的人民通过投票把他赶下台。

他个人倒是以这种危险而引以为荣的。史达林和他开玩笑说:首相显然是害怕英国即将举行的大选的结果。丘吉尔回答说:他不仅不害怕,反而以英国人民任何时候只要愿意这样做,他们就有把他们的政府撤换掉的权利而感到自豪。但事情一旦真正摆在面前,丘吉尔就不大自豪得起来了。当保守党的失败最终被确认后,丘吉尔感到的是失望和迷惘,他十分沮丧,并且不无微词。

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中谈到严厉而又卓越的法国前总理克列孟梭“一下子就被法国人抛弃了”时,引用了古希腊哲人普鲁塔克的名言:“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强大民族的标志。”这句颇具嘲讽意味的话被丘吉尔说出来,多少也反映出了他的无奈和气愤。丘吉尔紧接着又抨击道:“法国在遭到如此严重削弱的关头,便犯这种脾气,那是很轻率的事。”这是否是在某种程度上对英国人的批评与指责呢?

7月26日,丘吉尔正式向国王递交了辞呈,并请国王召见工党领袖艾德礼。为了安慰丘吉尔,国王提出向他颁发嘉德勋章,但丘吉尔认为在此时接受这一荣誉不太合适而谢绝了。丘吉尔最后在唐宁街发表了一项声明,“向在危难的岁月中我曾为之服务过的不列颠人民表达我深厚的谢忱”。他为不能完成对日本的战争而感到遗憾,但他宣称:“然而这方面的一切计划和准备都已做好,而且结果的来临可能比我们目前所预料的要快得多。”

两天以后,当艾德礼和新任外交大臣贝文准备飞往波茨坦去时,丘吉尔拒绝了艾德礼建议他作为代表团成员重返波茨坦的邀请,而是到契克斯度过了一个沉闷的周末。他很快搬离了唐宁街,因为他对抛弃了他的英国民众深感失望,使他“不愿再耽上一个小时来负责管理他们的事务”。

当8月1日议会复会时,丘吉尔在下院已经是反对党的领袖了。他在走进议会时,保守党议员们高喊着“一个快活的好伙伴”来迎接他,但这喊声很快就被人数远远超过保守党的工党议员的胜利欢呼所淹没。这使丘吉尔深感不快。


1945年8月9日,长崎原子弹爆炸后在天空升起一个高度达6万英尺(18公里)的蘑菇云。

丘吉尔在告别声明中的预言很快就更为迅速地兑现了。1945年2月3日,苏联同意介入太平洋战事。1945年4月5日,苏联政府在《苏日中立条约》到期前,宣布《苏日中立条约》不再有效。投机的史达林选择在8月8日对日宣战,发动八月风暴行动攻入中国华民国东北地区。中华民国国军亦对华南地区发动躁进作战,目标广东及湖南。而同月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8月6日)和长崎(8月9日)投下了两颗原子弹,震撼日本。

面对核武器的威胁与中国东北地区的丧失,日本天王裕仁与内阁开始重新考虑投降。日本帝国在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正式宣布投降。最终的投降书是于1945年9月2日在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签署的,此后麦克亚瑟将军开始负责日本的重建。这段时期在日本被看作是美军的占领期。美国总统杜鲁门于1946年12月31日正式宣布,美日两国已经不处于敌对状态。

1945年8月15日,丘吉尔再次走在议长身后到圣玛格丽特教堂参加战争胜利的感恩祈祷,不过这一次他是作为反对党领袖陪同新首相罢了。

但此时的丘吉尔却在思考对世界永久和平产生威胁的苏联,早在1945年2月初,“三巨头”丘吉尔、罗斯福与史达林在克里米亚的雅尔达举行会晤。虽然对于整个世界大的方向,作了规划,但隐患很多。会议还就波兰疆界达成了协议,但对波兰政府的组成未形成一致的明确意见。在这次会议中,史达林敦促罗斯福和丘吉尔签订了一项秘密协定,也称雅尔达密约。这是一份没有中国代表参加,而由三国首脑背着中国政府秘密讨论侵害中国主权、瓜分中国领土的一份协议。

这次会议的召开和的雅尔达密约的制定,全都是由苏联的史达林一手操办。

雅尔达密约全文:

三强领袖——苏俄、美利坚合众国、大不列颠获致协议,在德国投降后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之二或三个月内,在下列条件下,苏俄应即参与盟国方面,对日本作战:

一、外蒙古现状(蒙古人民共和国)应予保持。

二、因日本在一九○四年之后,而被攫夺之俄国原享权益应予恢复,其中包括:

1、库页岛南部,及其邻近岛屿,将交与苏俄。

2、大连商业港,列为国际港,苏俄在该海港内之特别权益将予保护。苏俄并得恢复租借旅顺港,为其海军基地。

3、中东铁路以及通往大连之南满铁路,将由中国及苏俄合组之机构共同经营。三国同意,苏俄之特别权益,应予保障。中国继续保持在东北之完整主权。

三、千岛群岛将割让交苏俄。

三国并确认对上列外蒙古、海港及铁路之各项协议,须征求中国蒋介石总统的同意。罗斯福总统在史达林之建议下,将设法获取蒋总统的同意。三强领袖获致协议,在击溃日本之后,苏俄上项之要求,将毫无疑议地得以达成。苏俄表示乐意与中国国民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协定,得以武力协助中国自日本压迫下求解放。虽然,英美不必以大量牺牲换来对日战争的胜利,但是苏联介入中国使世界未来布局产生深远不良后果。

雅尔达会晤后,丘吉尔写信给罗斯福:“苏联形成了对自由世界的威胁。” 1945年3月史达林逮捕了波兰非共党的领导人。4月底,当欧洲战事即将结束时,丘吉尔意识到苏联可能主导欧洲的危险,他电传给正在苏联7周红十字会旅行的妻子克莱门蒂娜:“我简直用不着说胜利之下存在着有害的政治和要命的国际对抗。”1945年5月12日丘吉尔更加注意到苏联的威胁,并与美国继任的杜鲁门总统的通信中,他就使用了“铁幕”一词,他说:“在苏联的前线拉下了铁幕。”
1945年7月的波茨坦会议上,英美与苏联的分歧更公开了,杜鲁门希望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英美反对苏联分割德国的政策和减少德国的赔款数量,也反对苏联的东欧政策。

在离开首相府的日子里,“丘吉尔有时间做非常必要的休息”和“保持他作为超越英国政治的领导人的声望。”丘吉尔也偶尔在议会作简短发言,对工党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评,但大部分时间他都在访问西欧,接受纷至遝来的荣誉学位、荣誉公民称号、各种奖章和礼品。9月,议会休会了。在决定今后何去何从之前,丘吉尔决定先度假。他在意大利北部的科莫湖畔作了充分的休息,然后计划撰写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忆录。11月,他在布鲁塞尔的一次演讲中第一次提出了建立“欧洲合众国”的创议设想,此后他又在多次演讲中提到这一思想,他认为这不失为一种解决战后政治、经济问题的救世良方。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4月7日,丘吉尔电报指示韦维尔说,“托卜鲁克似乎是应死守而决不作撤退之想的一个地方”,要求他坚守这一要塞。
  • 到1941年5月,尽管希特勒在巴尔干半岛和北非战场上取得了重大胜利,但他也越来越明白,跨越英吉利海峡征服英伦三岛的可能性已日趋渺茫。
  • 与此同时,丘吉尔仍然把促成美国参战作为自己外交活动的首要目标。他预定于春季与罗斯福总统举行会晤,但由于地中海战事使他无法脱身,罗斯福总统也因为忙于国内的立法程式而无暇他顾,致使这次会晤拖了下来。
  • 此时使丘吉尔略感安慰的是正在北非展开的“十字军战士”作战计划进展顺利。11月18日盟军对隆美尔部队发动攻击初战告捷,使德军损失坦克55辆,被迫撤退。
  • 在此期间,要求盟国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减轻德军对苏联的压力这一问题被提了出来。5月,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访问英国,与丘吉尔政府就1942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从苏德前线引开至少40个德军师的前景问题进行商讨。

  • 这场风波虽已过去,但它使丘吉尔认识到,只有战场上的胜利才能稳固自己的首相地位。他想要亲自去开罗实地看看情况,但被艾登和布雷肯等人极力劝止了。
  • 阿拉曼战役是盟军在北非的一次决定性战役。这次战役使隆美尔损失了6万人,其中德军为3.4万。以此为转捩点,盟军此后在北非的战斗中节节胜利。丘吉尔曾在回忆录中概括道:“在阿拉曼战役之前,我们从未获胜过;在阿拉曼战役之后,我们从未失败过。”
  • 会议结束后,丘吉尔和马歇尔一起飞往阿尔及尔,与艾森豪讨论了下一步战斗部署,授权他在攻占西西里岛后采取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的适当措施。
  • 1945年1月,丘吉尔致电史达林,要求他“在维斯拉前线或其他某一地区发动强大攻势。”史达林决定在中线加强进攻,强大的苏军在三周时间内推进了500公里,进入距柏林70公里的奥得河地区,为西线的盟军减轻了压力,也创造了夺取最后胜利的条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