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100个为什么】

为什么端午节悬挂纸葫芦?

金雷竹
font print 人气: 28
【字号】    
   标签: tags:

2009年的端午节到了,中国大陆家家户户又开始悬挂鲜艳多彩的纸葫芦,祈求自己和家人在一年中幸福平安、远离疾病。

端午节的传说很多,对于悬挂纸葫芦,一个流传比较广的说法是这样的:

从前,一个地方搬来了一户新人家,这家三口,是一个年轻的妇女领着一大一小两个可爱的孩子。年轻的妈妈常常带着两个孩子辛勤的劳作,可每次,她都是抱着大的孩子,而却让那个小的孩子在后面自己走。小孩子太小了,走的是跟头把式的,常常跟随不上而跌到,哭着喊着“妈妈,妈妈”。妈妈每次只能是怜爱的看着小孩子,却从来没换一下。时间长了,乡亲们开始有意见了。终于有一天,大家拦住了这一家三口,询问妇女为什么不抱着小孩子,让大孩子跟着。

母亲回答很简单,这两个虽然都是我的孩子,但有一个不是亲生的。

“你是说小的不是你亲生的?”乡亲们很生气。

“不是,大家误会了,小的才是我亲生的,大的不是。所以,我出门只能抱着大的,而让小的孩子跟着,我心里也很不好受,可只能这样啊。”妈妈解释道。

原来是这样啊,大家感慨着散去了。这时,不知道从哪里来了个祥和的老太太,拉住了年轻妇女说:“孩子,你的心底可真善良啊,来送你一个宝贝葫芦,这个东西你回家就悬挂在门上,此处不久就要发生一场大瘟疫,有了这个葫芦,你的家里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了。”老太太说完就把葫芦塞给了年轻的妇女,微笑着走了。

年轻的妇女回家后,就把葫芦按着老太太的要求悬挂在门梁上。结果,真的没几天当地就起了一场大瘟疫,家家户户都没有幸免,唯独年轻妇女一家三口却什么事情也没有。

瘟疫越来越重,大夫们束手无策,善良的妇女看到大家在疾病中痛苦挣扎的样子,就把自己家没有得病的原因告诉了左邻右舍。乡亲们惊讶极了,赶忙家家户户都悬挂葫芦,可一时间到哪里能找这么多葫芦,也不知是谁想出了个好主意,用彩纸叠剪成鲜艳的纸葫芦挂在门口应急。就这样,当地家家都挂上了葫芦。说来真奇怪,葫芦挂上之后,疫情真的就很快控制住了,病人们逐渐的康复了。

康复后的乡亲们无比的激动,非常感谢这个善良的妇女,同时也深深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人只要心存善念,真的可以得到神灵的庇护啊。人们从此都争着做一个善良的好人,当地的风气也越来越好了。

为了纪念这件事情,也为了祈求家人一生幸福安康,以后年年的这天,大家都开始在屋子悬挂纸葫芦,这个风俗也逐渐流传了开来。

(本文转载自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当别人询问我们一件错综复杂而无法立即说清的事情时,往往我们都会说︰“这件事情真要说清楚,可是三天三夜说不完,所以你就别再追问了。”那么,为什么俗话要说“三天三夜说不完”呢?
  • 古时的“北”通“背”;古人说的“败北”就是“打败仗转背而逃”之意,但渐渐不只是指战争失败,也用来泛指...
  • 九鼎,被集中放在夏王朝都城,彰显了夏王大禹是九州共主,天下从此统一。因此,九鼎成了天命之所在,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大禹把九鼎视为传国宝器,各方诸侯来朝见时,都要向九鼎恭敬的膜拜,所以九鼎便成了国家重要的礼器。
  • “纶音”一词语出《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纶,是指青色的丝带。如《说文解字》记载︰“纶,纠青丝绶也。”綍,同绋,原指人死后下葬时用来拉引棺木入墓穴的绳子。如《周礼.地官.遂人》上载︰“及葬,帅而属六綍。”但《礼记.缁衣》上载:“其出如綍。”则是指大绳。
  • 立春这一天是四季开始的第一天。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庄稼生产过程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春,因此立春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气。
  • 冕版的前后各有垂珠,称为冕旒;冕旒会在皇帝眼前脑后来回晃动,也会遮蔽视线,意在...
  • 金銮殿是文人学士等待皇帝诏命应对之所,因此极有名气。唐代诗人李白在唐玄宗时曾为翰林供奉,就常常进出金銮殿,受玄宗召见。又因为金銮殿与翰林院相接,故翰林学士又美称为“金銮”。
  •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凡是考题是从四书中出题,就称为“小题”......
  • 古人很重视清明这个节气,因为一到清明,天气回暖,气候湿润,雨水增多,万物复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