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的芬芳:五寮‧竹笋

文、图/徐正毅
font print 人气: 11
【字号】    
   标签: tags:

北部横贯公路从三峡到宜兰,而五寮位于近三峡北横的起点不远处。公路沿溪而行,经过五寮是竹林夹道,这里是台湾北部竹笋的产区,因品质好,在市场常见菜贩标榜其竹笋来自五寮。

清明是桂竹笋的产季开始,端午则是绿竹笋的产季开始。从五寮一直到复兴乡,此时沿途有许多卖桂竹笋的摊贩。桂竹笋不像绿竹笋那么娇贵,笋农在竹林内用刀子像除草般地将嫩竹砍下,一束束地往地上一摆就卖了起来,10斤100元,十分便宜。

有些笋摊用笋壳当柴烧,在摊子旁起灶生火,用锅子小火熬煮桂竹笋以退其生涩。桂竹笋切成条状,与豆酱辣椒肉丝炒过焖一会儿,爽脆有滋味,蛮好吃的。

在路旁的竹笋摊旁,坐着看农妇剥笋壳并且和她闲聊一会儿,18岁就结婚,如今儿女都已40多岁,孙子已读国中,年已62岁的她,一点也不觉得老态,可能是山中岁月少烦恼,安分知足,因此能保持年轻吧!◇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碗什锦面,是我在求学阶段,考试表现好的时候,父母给我的奖励。当时那家面店,店面一半是由店家的儿子卖猪肉,另一半则是一家小小的面店,一大碗汤面内容是当时少见的几片猪肝、猪肚、花枝和肉片,还有两尾虾子。一碗面常常是由家中几个小孩共同分享。
  • 黎先生是位眼科医师,十多年前为了他的女儿罹患异位性皮肤炎,他们夫妻决定改变生活和饮食习惯,不再吃含有农药的食物,结果他们女儿的病不药而愈,因此他们决定,利用看诊之外的大半时间到淡水山间当农夫。
  • 南机场在台北市万华区,早年政府为了安置从大陆撤退来台的军公教人员,兴建大批眷村大楼,来自大陆各地的新移民也带进了新的饮食文化。
  • 正值初春新芽嫩绿郁郁葱葱,加上轰然而下的瀑布,景色十分美丽。沿途走过四道吊桥,“V”字型的吊桥走道,由两条大绳索并排绑紧而成,宽度大约20公分左右,因此只能一人单行。
  • Wilang和他的夫人Saya儿子Kwali以及族人还是那样的热情,以“LOKASO”、“LOKASO”的呼唤欢迎我们的到来。
  • 平日工作忙,中午用餐时间短,常去吃午餐的餐厅老板娘常劝我吃慢些,说我吃饭好像是把菜和饭直接倒入口中,这样对身体不好。享受一顿慢食是要有心情和时间的。
  • 李教授是阿美族原住民,他和他的哥哥都是国内有名的音乐家,留着胡子充满阳刚气息。

    在三芝乡种有机蔬菜的皮尔夫妇,邀请我和内人,和他们的一些好友,在周日中午,到石碇山中的一家叫做“不知处”的餐厅用餐。这家餐厅正是李教授夫妇俩所经营。

  • 每年的清明扫墓是兄弟姊妹团聚的时刻,扫完墓之后,大家都习惯地一同到大稻埕慈圣宫露店,享用一顿丰盛的午餐。
  • 女歌唱家潘月云曾有首歌——胭脂北投,歌曲中怀念早期北投如花园一样的美丽,而叹息后来灯红酒绿污染了北投。
  • 侯硐是台湾东北角的山城,曾经是煤炭的产地,后来不再采煤,人口逐渐外移,留下来的是瑞三煤矿公司的大楼和运煤的轨道天桥,矗立在青山绿水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