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颖:那些与品牌有关的往事

曾颖

标签: ,

【大纪元6月20日讯】对于我这样一个散淡的人来说,品牌的意识和概念并不是很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甚至认为所谓的品牌,其实就是产品生产厂家和广告商们合伙来谋杀我钱包的举动,一件质地相近样式差不多颜色也相近的衣服,加上个小兔兔或勾勾标志,身价就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凭什么嘛?

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与我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是一个并没有什么品牌意识的时代,那时候,不仅没有新的品牌出现,而那些百年老店,也被列为“封资修”给予彻底禁绝,当年成都最有名的“龙抄手”“麻婆豆腐”等知名品牌饭店,都改成千人一面的“综合食堂”。在计划经济时代,买和卖之间不存在太大的流通能动性,更不需要靠广告和营销手段来捉进,因而,也就无需品牌的培养与发展。

我最初对品牌的概念,来自于幼年时代看《铁臂阿童木》时,一则“要看电视,请不要忘了安天线!”的广告,让我认识了日立电器,之后,在一则“月光照在酒瓶上”的方言广告,认识了遂州酒;还通过“养猪希望富,希望来帮助”认识了“希望饲料”,像许多爱看电视的小孩子一样,能把各种广告当成儿歌来唱。

我的成长过程,基本与商品经济在我国的成长进程同步。而品牌这种独存在于商品经济的东东,也随着我的年龄增长,由星星之火到方兴未艾,直至一发不可收拾,以至于上厕所坐电梯都躲不开那些俊男靓女手举商品向你推荐品牌的表情。

虽然我顽固地妄图坚持只凭自己的需求而不看品牌地去消费,但我发现,这比拎着自己头发把自己拖离地面更难。走进超市,面对成千上万的物品,你举手拿的货物,或多或少地与平常混得脸熟的品牌有关,而我不满五岁的女儿,则更是无师自通地选上了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标志做代言的产品,而我的妻子,则更是认定了某一个据称是中药配方的化妆品。我们在消费的过程中发现,品牌,早已不是一个产品的名称,而可能是一种外延极其宽泛、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已成为一种文化,它已远不是一个普通的经济概念。

有关“品牌”文化的研究,已成一门畅销的学问。世界上众多的品牌,每一个都可以写成一部妙趣横生的书,它不同于产品说明书那般自吹自擂味同嚼烛。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摸出钱来购买,并顶礼膜拜,并不是忽悠两个字那么简单。而必须是一个长期的正面形象的积累,这并不只是掏钱做广告就能完成的,其间任何一种怠慢和闪失,都可能惹出大乱子来:

三鹿就是个典型例子!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少女香奈儿》名牌背后的辛酸史
MARC BY MARC JACOBS俏皮美国风
台湾英雄:谢铭键少年农夫网拍好米
滨崎步成翻版天后变摇钱树 屡遭盗用靓样实无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