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颖:珍惜每一声问候

曾颖

标签:

【大纪元6月22日讯】不久前,我的同学兼好友W去世了,他是在单位同事聚餐时喝了太多的酒,昏睡时被自己的呕吐物窒息而死的。虽然他是搞销售工作的,但决不是贪杯之人,我想那晚上他的过量饮酒,与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死去的妻子有关。以往出外吃饭,他和妻子孩子总是手拉手,一路唱闹着相互追逐着对方的影子回家,在黑夜中留下温馨的画面。

我记得最后与他见面,是一次同学聚会,大家在一起,进行完同学会“打牌、喝酒、唱歌”三步曲后,他开车送我回家,我们像往常一样,先挨个把车上的女同学们送回去,然后往我家,走一路上说着不咸不淡的今闻往事,临别时,竟连再见也忘了说一声。我想,如果那天我知道此别会成为永诀,又会是怎样一番表情呢?我们会不会四手相握,再说很久很久的话?

当然,这样的假设只能算伤心的蠢话。但持这种想法的人却不少。在采访大地震受难者家属的那些日子,许多人都悲痛欲绝地用“早知……就”之类的语式,表达着追悔与痛苦的感觉。一个与父亲赌气的女孩,痛哭着诉说临出家门时没有回应爸爸的叮嘱;一个在震灾中失去父亲的孩子,因为记不住父亲生前的身体特征,面最终没有从尸堆中找出父亲;一个丈夫,痛悔没有在妻子出门时多看她一眼;一个母亲,念叨着女儿进校门时,叮咛、握手、亲吻等平常得近乎于熟视无睹的举动,却变得异常珍贵,究其根源,是因为这一切再也不可能发生。

这让我想起几年前一桩往事:某日下午,从大街上走过,远远看见我的一位老师坐在街边看别人打牌,这是他退休以来最大的爱好,我看见阳光在他头上镀出一道明亮的晕光,画面亲切温暖得令人不忍打扰。我当时也正逢有事,于是没像平日那样和他打个招呼,总想着来日方长,也不缺这一声问候,不料几天后,再经过时,看到的已是老师的一纸讣告——我再也没机会和他打招呼了。

这个没有打出去的招呼,已成为我一辈子说之就会叹息的遗憾。

相比而言,我那八十岁的外婆更懂得逝去难追的道理。虽然很怕死,但她仍将与儿孙们的每一次见面,当成可能的永诀,她名下的几十个儿子女儿媳妇女婿孙子孙女看望她后,都会听到她无休不舍的叮咛,直至对方已出门下楼,还能听到她的声音:好好工作……不要抽烟……开车小心……认真读书……少喝酒……

在她去世之前,多数听者都觉得她挺唠叨。@(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曾颖:受助贫困生,请还我个微笑,好吗?
曾颖:赵本山是否该是蚁力神案第56被告?
曾颖:粽子是一种情怀
曾颖:局长撞人案正义和赔偿不能两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