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才女蔡文姬

晓晨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25
【字号】    
   标签: tags:

蔡琰,字文姬,陈留圉(今河南尉氏县西南蔡庄)人,生卒年不详。是东汉著名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建安时期的女诗人。
  
文姬自幼博学多才,且善于言辞,并精通音乐。文姬六岁时,其父蔡邕夜间弹琴,弦断,文姬立即分辨出是第二弦断了,蔡邕认为她是偶然猜对了,便有故意弄断另一琴弦,考问文姬,文姬答曰﹕“第四弦。”说得分毫不差。
  
文姬于16岁那年,嫁于河东卫仲道,可惜不久卫仲道去世,膝下无子,归母家。时值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文姬被胡骑掳劫,被迫嫁给了南匈奴的首领左贤王,身陷南匈奴十二年,生了两个孩子。后来,因曹操与蔡邕相交甚厚,感念他没有子嗣,便遣派使者前往南匈奴,以金璧赎文姬归汉,再嫁同郡的董祀。
  
董祀官居屯田都尉,非常喜欢文姬,并没有轻视文姬的过去。岂知嫁后不久,董祀因罪理当处死,文姬向曹操求情免去董祀的死罪。当时正值曹操宾客满堂,许多名士,来自外地的官员坐了满满一屋子。曹操即向宾客们说﹕“今蔡伯的女儿在此,列位见见她吧。”文姬即蓬着头走进来,磕头请罪,言辞清辨,但十分凄楚,在场之人无不为之动容。
  
曹操听完了她的申诉,说:“你说的情形的确值得同情,但是判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有什么办法呢?”文姬说:“明公马房里的马成千上万,手下的武士多得像树林,只要您派出一个武士,一匹快马,把文书追回,董祀就有救了。” 曹操随即批了赦免令,派了一名骑兵追上去,宣布免了董祀的死罪。
  
曹操问文姬:“听说夫人家有不少书籍文稿,现在还保存着吗?”蔡文姬感慨地说:“家父生前给我四千多卷书,但是经此战乱,无一留存。不过我还能背出四百多篇。”



  
曹操就说:“我想派十个人到夫人家,让他们把你背出来的文章记下,你看怎样?”文姬说:“我听说男女之别,礼不亲授,只要给我一些纸笔,我回家就把它们写下来。”后来,蔡文姬果然把她记住的几百篇文章都默写下来,送给曹操。曹操看了,十分满意。
  
蔡琰的文风清婉俊丽,所作诗文有若干流传于后世。因其经历了动乱悲惨的生活遭遇,使文姬写出了饱含血泪的五言体《悲愤诗》、《胡笳十八拍》和七言骚体《悲愤诗》,流传至今。其中五言体《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最有名。



  
《胡笳十八拍》是文姬归汉时,一方面思念故土,一方面想到离开对自己恩爱的左贤王,和可爱的两个孩子,分不清是悲是喜,只觉得柔肠寸断,泪如雨下,在汉使的催促下,她在迷茫中登车而去,在车轮转动的归途中,十二年的日子,点点滴滴注入心头,从而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http://www.dajiyuan.com)(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宋一代风雅无双,才子才女更是风华绝代。即使在动荡的末世,仍然出了一位浊世佳人张玉娘,其文采可与清照齐名,其德行远追班昭遗风。她如幽兰白雪高洁,在韶华芳龄仙逝,走过了短暂却才情双绝的传奇人生。
  • 庆忌一惊,回头用手挥向要离,没挥中;再挥手又落空;第三次一挥,庆忌揪住了要离的头,接着按入水中,再提起放在自己的膝上,庆忌说,“你竟敢动矛来伤害我!”
  • 椒丘䜣一听,沉默片刻后,叹了口气,扔下了手中的剑,对要离说,“过去,从来没有人敢轻视我的勇猛。要离,你的勇敢超过我之上,你才是真正的天下壮士。”
  • 岳阳大观
    从明朝永乐三年开始,郑和7次奉命下西洋,航程横跨十万余里,时间跨越28年。在海上,郑和的船队风帆高张,日夜不停穿越于狂涛之间,他们为何能够如履平地般一次又一次完成历史的大使命?
  • “更欲寻真去,乘船过海潮”,鉴真东渡为寻“真法”,抑或寻觅更高境界的“真”?昔日精进修行的鉴真、长屋王、圣德太子等一众人,若生于当世,定会八方寻找未来佛,并笃信修得真法。
  • 霸王别姬!虞姬就义凛凛,伸志昭昭,完大节于生前,留清名于殁后 !当年“霸王别姬”的情节和史传有什么出入吗?虞姬的前身是谁?后来虞姬再见项王的时空,那又是怎样的境况呢?
  • 道人化身变鹤,能够飞翔,能够快速自我疗伤,还具有预知未来的宿命通功能,显然修炼能让人修到不同次元的生命层次的说法的确不虚。
  • 她是清代奇女子,恰似史上的李清照、书中的林黛玉。她秉绝代姿容,具稀世才情,凭借词、书、画三大才艺稳居满清第一才女的地位,更因词作成就,被誉为女中纳兰、大清“词后”。
  • 明月皎皎,秋桐蔼蔼,她是独坐青轩的淑女,也是怅望双燕的思妇。没有人知道她一生经历了什么,唯有在她留存的诗歌中,勾勒出一道清丽朦胧的身影。
  • 人家说以直抱怨、以德报德,在历史上不难见到这样的行为操守。唐朝的杜楚客、杜如晦兄弟更实践了以德抱怨的大善,救助了“仇人”。五代到北宋初年的王祐,能容人所不能容之度,能行人所不能行之事。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了高古的义行,令后人瞻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