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亚洲各国政经差异大 亚元整合长路漫漫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高照芬台北8日电)央行总裁彭淮南再提出成立亚元主张。亚洲各国政经差异悬殊,经济体有大如中国及日本,小如缅甸,且国际强权美国态度至于关键,区域政治尚有不确定性,亚元整合仍是漫漫长路。

彭淮南昨天获颁台北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致词时指出,亚洲经济发展程度相近的国家,若能建立共同通货区,像欧元一样,使用亚元(Asian dollar),可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经济成长,亚洲小型经济体的货币可免受国际秃鹰攻击。彭淮南一席话引起广泛讨论。

事实上,早在10年前,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尚未爆发前,“亚元”概念的前身──亚洲货币单位(ACU,Asia Currency Unit)由亚洲开发银行总裁黑田东彦(曾任前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经济顾问)提出。

它是一种表现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值的货币单位概念,以东南亚国协10国及中日韩三国的国内生产毛额(GDP)、贸易规模等指标加权,制定一个“虚拟货币”,主要目的在协助发展区域内债市,促进亚洲各国的货币合作。

2006年4月,亚洲开发银行再提出制定“亚元”概念,5月初在印度召开的银行年会上,重新讨论“亚元”面世的问题。但此一倡议未获美国支持。

亚元发展至今,诸多困难,充其量只是一个发展中区域货币的构想。

宝华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国源认为,亚洲各国经济及政治差异性颇大,经济体有大如中国及日本,小如缅甸、柬埔寨者,使得“亚元”整合困难重重!

他说,亚洲区域单一货币的形成,必须涵盖中国及日本两大经济体;但如今人民币仍不能自由兑换,日本也难以牺牲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将货币(利率及汇率)决策自主权拱手让人,均增加“亚元”整合的困难度。

他说,回顾欧元的成立,先由欧洲共同市场、欧盟,再发展至欧元区,成立欧元;其间英国退出欧元区,由政经文化发展较相近的西欧各国共组欧元,固然西欧各国政经文化相近,但欧元的整合仍历经了漫长过程。

他认为,未来倡议“亚元”的声音将会陆续发酵,尤其是全球金融海啸后,美国经济力转弱,美元做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近来广受讨论,亚洲区域单一货币“亚元”整合议题受到关注。

台湾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赵文衡表示,虽然东亚及亚洲各国已签立多份多边换汇机制,但要达到如同欧元区,成立关税同盟,进一步达到货币整合,形成“亚元”仍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其中,不容忽视的议题是世界强权如何看待亚元的形成?

赵文衡说,美国是东亚国家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也是东亚各国最大的出口市场,美元更是亚洲各国对外贸易的支付工具。因此,美国对东亚货币的整合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性。

他表示,过去美国曾阻止亚洲货币基金会(AMF)的成立,以及亚洲货币单位(ACU)的建置,因此未来“亚元”的形成,美国的态度十分关键(AMF至今迟迟未成立)。

除了国际强权对于亚元的态度、亚洲各国经济差异性大之外,亚洲区域政治仍有许多冲突性存在,缅甸由军政府统治,台湾与中国关系近来虽已和缓,但双方关系仍存在着许多不确定,这些都使亚元整合蒙上阴影。

亚洲经济发展程度相近的国家,是否一如彭淮南所倡议,建立共同通货区,像欧元一样,使用亚元,免受国际秃鹰攻击,可能还需10年、20年,甚至30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