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颖:群众感谢逯军背后的不幽默逻辑

曾颖

标签: ,

【大纪元7月10日讯】2009年7月6日《中国青年报》报导,备受关注的郑州规划局副局长逯军“为谁说话事件”又有最新进展,在接受媒体调查的时候,当地失地上访的老百姓不无幽默地说:“我们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逯军!”此语一出,引起一片热议。

何以老百姓会“感谢”这位身处舆论漩涡中,被媒体质疑被网络热骂,被同仁笑话,肠子都要悔青了的逯副局长呢?这句看似幽默的话语背后,似乎有着一个不太幽默的逻辑——因为他的那句著名语言,而使村民们长达两年的未果维权,有了貌似可能解决的希望。这又一次印证了一句老话:处理问题的速度,与事件所引起的关注度成正比。越受媒体关注的事件,处理速度越快力度越大。

这个逻辑在现实中有太多的印证版本。郑州经适房土地建别墅事件中村民们漫长而无望的维权等待,因他们面对的开发商“不是一般的人”而屡试不灵,村民们的种种努力,甚至有点像对天吐口水或拿头撞墙,除了让自己遭遇不舒服甚至痛苦的结果之外,便再没有别的用处。试想,如果没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那一段近乎于偶然的采访和报导,他们也许正像别的地方的一些村民那样,还以皮球的姿势滚动在各有关部门之间,他们甚至根本不会被媒体关注,因为新闻的最重要元素,就是由头。

所谓由头,其实就是为什么必须做这条新闻的理由。它一定是最及时最新鲜最稀缺最可遇不可求的,而像违法占地强制拆迁跳楼讨薪没有钱医病之类,算是大路货,如果没有极其特殊的理由,媒体是不会关注,而将其排斥在聚光灯之外。

当然,新闻自有新闻规律,我们不会笨到要求媒体天天如蹩足电视剧那样给我们天天放简单重复的新闻,我们当然还是希望看到一些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事情。我们应该警惕,在追求新奇的过程中,逐渐麻木了人文情怀悲悯之心。同时要警惕,同样一件事情,在聚光灯之下和聚光灯之外,处理速度和结果完全不一样的局面。我们需要建立的,是一套完全没有特例和弹性的法制规范程序,使媒体回归到报导客观事件本身,而非成为改变事件进程的主要因素。规则如橡皮筋,在媒体关注中与关注外,尺度完全不一样,对法治社会建设,也是一种伤害,其程度,不亚于权力和其它因素对规则的影响。

但遗憾的是,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社会中,比比皆是。在我做社会新闻的那些年里,曾亲眼看过一些让人痛心的案例:一群民工,帮人打工半年拿不到工资,找了一大堆部门甚至上演过跳楼场面,并屡屡向媒体打报料求助热线,皆因没有由头,而被拒绝。后因有高人指点,让他们跑到公共厕所里打地铺煮饭,并号称将在此地过新年。时近年关,顿有新闻由头,于是电视台连篇累播,报纸齐头并进,成为焦点新闻,有关部门顿时出面,找出老板,半天之内就拿到工资。当时民工们对厕所的感情,想来和郑州那些“感谢逯军”的村民一样,有多少辛酸有多少无奈又有多少哭笑不得?

正是因为某些职能部门的选择性发挥作用,同样一件事情,报导与不报导与否,处理结果完全两样,确实令人担忧。最近几天网上流传一段视频,是深圳电视台记者拍摄的记者到一派出所取被扣车辆,在亮身份前所遇到的推诿嘴脸和亮明身份后的勤政爱民表情,确实让人不寒而栗。

当然,那些觉得舆论还算一回事,至少还想为自己留点脸面,被一曝光之后想着亡羊补牢的机关和个人,至少还算耻感尚存有药可救。而那些根本不将媒体的镜头及其背后的大众关注当一回事的,被曝光之后仍然我行我素强硬到底的人,连基本耻感也没有。他们不算多数,但也不可说是少数。要让他们能有所动,可能需要的就不只是媒体的力量了。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滕彪:为逯军喝采——替党说真话
【时事漫画】逯军有罪
【热点互动】“替谁说话”道破中共潜规则
刘在中:可别扔了宝贝疙瘩!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