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绅绝命诗“预言”慈禧祸国(上)

红梅
font print 人气: 134
【字号】    
   标签: tags:

1、和珅的政治斗争

和珅被杀的原因,一是贪财,二是激起众怒。当然,贪财只是个引子,激起众怒才是 更为重要的原因。

其实,在乾隆皇帝在位时期,就有很多人弹劾和珅的贪婪,也有许多人企图弹劾和珅 的贪婪。如果他们的弹劾成功的话,和珅顶多也就落一个像纪晓岚一样流放在外的下 场,不至于最终被杀。但是,和珅太有本事了,他能将所有这些对手的努力一一化解 掉。他的办法简直是太多了。

比如,对于能力、地位、功绩都比他强的对手,和珅会不断的在皇帝面前夸赞他们, 并且保举他们在京师以外的地方承担一些艰巨的任务,而没有精力与他对抗。

就说阿桂吧。他比和珅大好几十岁,是满洲人中少有的几个进士之一,可见其学问之 渊博;又曾跟随乾隆南征北战,立过汗马功劳,曾任工部尚书 (工业部部长)之职。他很不满意和珅的贪婪,一心想把和珅弹劾下去。可是和珅呢 ,却经常在皇帝面前说阿桂的好话。在阿桂平定了甘肃的少数民族起义后,立刻被和珅保举、乾隆命他在甘肃查清“捐监”案;提着又被调往黄河,治理黄河决口, 赈灾修堤等事情;不久,又赶赴浙江查处陈辉祖贪污案。

从此,阿桂几乎整年不辞劳苦地在各地奔波,虽然他早就知道和珅是朝廷的一大祸害 ,想为国为民除害,却终不能如愿。年逾八十的阿桂只能在病中 对家人说:“我年八十,可死;位将相,恩遇无比,可死;子孙皆佐部务,无所不足 ,可死;忍死以待者,实欲待皇上亲政,犬马之意得一上达。”

对于能力、地位比他弱的对手,和珅采取的对策是抢在对手前面发动进攻,如前面我 们谈到的几个御史对于他的弹劾。我们可以看到,和珅这着棋真是太损了。他一点后 路都不给人家留啊。真是“豺狼当道”,陷忠良于不义啊。这就激起众怒了。激起众 怒应该是和珅被杀的第二个原因。

和珅的上述所作所为,使所有反对他的人都认识到了他的厉害;同时,他们也认识到 ,只能团结在未来皇帝的周围——唉,处置和珅,等待将来吧。

可谁是未来的皇帝呀,大臣们谁也不知道,他们就只能瞎猜了。结果,乾隆皇帝的二十几个儿子周围就都有了反对和珅的人。问题在于,诸位皇子又是如何看待和珅 的呢?

和珅的一生,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为什么这么说呢?话还要从乾隆立太子说起。

由于有清朝初年康熙立太子时的纷争为前车之鉴,乾隆一开始就不立皇位继承人。所 有的大臣——和珅也包括在内——谁也不知道,乾隆的几十个儿子中间,哪位是未来 的皇帝。

和珅呢,也就从来没把诸位皇子放在心上——他在想啊,将来爱谁谁,我先管好现在 、先拍好乾隆再说吧。将来的事,将来再说吧。也就是说,在和珅的心中,有的只是 乾隆皇帝和和珅自己。他的心中,那里会有诸位皇子的位置呀。

这就铸成大错了。因为,转眼就到了乾隆59年,乾隆皇帝终于到了确立皇位继承人的 时候了。

因为乾隆上台时曾许诺不能超过祖上康熙的60年帝王生活;而且,十月初一日,按照 惯例要颁发下一年的《时宪书》,就是我们现在的年历。这《时宪书》上面必须有新 皇帝的年号。所以,乾隆不得不“谕示天下”,确定新皇帝为皇十五子永琰,其年号 是嘉庆。

此时的和珅可就着急了,他再想回头拍嘉庆的马屁,您说,还来得及么?

和珅可怎么办呢。他来了着缓兵之计:他主张,乾隆,是太上皇;嘉庆,是皇帝不错 ,但是要称作“嗣皇帝”。

跟着太上皇乾隆转,就会得罪嘉庆;跟着嘉庆转,就会得罪太上皇乾隆。这两个人, 谁是好惹的呀!貌似精明的和珅马上很自然地转变风向,他想在乾隆与嘉庆两人之间 找一个最佳结合点,既能讨好乾隆,又能得到嘉庆的宠爱。

在公开场合,他讨好乾隆——毕竟现在还是太上皇说了算呀;暗地里呢,给嘉庆皇帝 送礼——毕竟将来还是嘉庆说了算呀。

和珅是怎么讨好乾隆的我们就不用说了——这对于和珅来讲是小菜一碟;可是怎么对 付嘉庆呢?
和珅为了对付嘉庆,可是费尽了心机;嘉庆为了对付和珅,也是费尽了心思。双方真 可谓斗志斗勇,进行了几个回合的较量。

从和珅一方面来说,较量进行了三个回合。

第一个回合,和珅选择了“软”——送玉如意给嘉庆,对嘉庆进行了试探。

嘉庆当然知道自己的尴尬境地,即使自己是太子,但废立还不是父王的一句话?即使 做了皇帝,有乾隆这个太上皇在,自己就得小心应付。如果过早的得罪了和珅这个父皇身边的宠臣的话,自己的皇位也许随时就保不住了。所以,他 愉快的接受了和珅送给他的玉如意;而且,每天都说朝廷和他都离不开“两朝重臣”和珅。

这个回合,双方是未分胜负。

但是,嘉庆皇帝的心里呢?嘉庆皇帝对于和珅简直是恨之入骨了。这恨里面,既包含 了身边大臣对于嘉庆经常的教诲、从而激发的对于和珅贪婪的恨;也包含了由于和珅对于自己的极端不尊重、大耍两面派手腕的恨。

从这两方面来说,其实,不管是谁当上了皇帝,和珅都免不了自己被杀的命运。因为 ,每个皇子身边都聚集了很多仇恨和珅的人。和珅对于皇子们的不尊重也得罪了每个 皇子。因此,不管他们谁当上皇帝,都会杀掉和珅的。

第二个回合,和珅选择了“软中硬”。具体的做法是:

首先,派吴省兰(吴省钦的兄弟)为嘉庆帝侍读,以为嘉庆整理诗文稿件之名,行监 视之实。
其次,尽最大限度地孤立嘉庆,让嘉庆孤掌难鸣。他借太上皇乾隆之手,剪除嘉庆的 羽翼和心腹,控制并摒除一切接近嘉庆帝的人;同时,放手培植、提拔自己的骨干, 形成以自己为中心的一个权力网路。

这个回合,和珅一方是小胜。

第三个回合,和珅选择了“硬”。

此时的嘉庆还没意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会被和珅安上莫须有的罪名,还去军机处察看 奏折。结果呢?身为军机大臣的福长安(和珅手下的第二号人物)急忙飞报和珅,和 珅又向太上皇启奏。嘉庆因此不但受到太上皇指责,更得到了一句“你若下诏,须奏 朕知晓,不得擅专。”

虽然受了一次训斥,可嘉庆还没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见军队毫无战斗力,就又下 了一道谕旨,要冬季举行大阅兵典礼。和珅又启奏上太上皇,太上皇降旨:“今川东 、川北教匪虽将次剿灭完竣,但健锐营、火器营官兵尚未撤回,本年大阅兵暂行停止 。”

就这样,嘉庆皇帝每遇到一次挫折,就会把对于和珅的不满记在心里一次。但是,嘉 庆皇帝知道自己现在撼不动和珅这株大树,因为和珅太善于揣摩太上皇的心意了。因 此,嘉庆就慢慢的等待时机。
而和珅呢,他每战胜一次嘉庆皇帝,就会高兴上很多天。他高兴的想,我还是很有办法的,哈。

这个回合,和珅一方是大获全胜。

可惜,他低估了嘉庆,而这恰恰致命的。因为,嘉庆与和珅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第一个回合,嘉庆选择了欲擒故纵战术。嘉庆继位后,太上皇还健在。他面对一个老 谋深算,并深受太上皇宠爱的和珅,采取了欲擒故纵的策略。和珅的一举一动,他看在眼里,不动声色。有些大臣在他面前批评和珅,嘉庆说:“我还准备让和珅帮我治理国家呢!”嘉庆向太上皇奏报的一些军国大事,也经常让和珅去代奏、转奏,以此表示信任,稳住了和珅。

第二个回合,嘉庆选择了调虎离山战术。乾隆驾崩,和珅失去靠山,死期已经逼近。 当天,嘉庆一方面任命和珅与睿亲王等一起总理国丧大事,一方面传谕他的老师署安徽巡抚朱珪来京供职。初四日,嘉庆发出上谕:谴责在四川前线 镇压白莲教起义的将帅玩嬉冒功,并借此解除和珅死党福长安的军机处大臣职务。嘉庆命和珅与福长安昼夜守灵,不得擅离,切断他们与外界的联系。这实际上削 夺了和珅的首辅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步军统领、九门提督的军政大权。

第三个回合,嘉庆选择了突然出击战术。正月初五日,给事中王念孙等官员上疏,弹 劾和珅弄权舞弊,犯下大罪。初八日,嘉庆宣布将和珅革职,逮捕入狱, 在朝野掀起政治大波。嘉庆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调整。如初八日,嘉庆命令从即日起 ,所有上奏的档,都要直接向皇上奏报,军机处不得再抄录副本,各部院大臣也不得将上奏的内容事先告诉军机大臣。并命宗室睿亲王淳颖、定亲王绵恩、仪亲王 永璿、庆郡王永璘等分别掌握军政大权。

第四个回合,嘉庆选择了制造舆论战术。嘉庆命各直省和在京大员,就和珅事向朝廷表态。直隶总督胡季堂首先表态,他在奏折中指责和珅丧心病狂、目无君上、蠹国病民、贪黩放荡,真是一个无耻小人,请求将其“凌迟处死”。 “凌迟”就是千刀万剐。嘉庆立即批示,在京三品以上官员讨论这个意见,若有不同意见,也可以自行向皇帝上奏。实际上,就是以胡季堂的意见定下基调,并通报 各省督、抚,要他们都表明态度。

经过上述四个回合的较量,嘉庆皇帝已经大获全胜。他开始加快了惩办和珅的步伐。 初九日,在公布乾隆遗诏的同时,将和珅、福长安的职务革除,下刑部大狱。命仪亲 王永璿、成亲王永瑆等,负责查抄和珅家产,并会同审讯。初十日,嘉庆御批“实力 查办以副委任”,全面清查和珅大案。

嘉庆四年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万家团圆之际,邢部大牢里的和珅更加哀愁和凄凉,想 想此前何等辉煌,而今日又何等凄惨。月下的和珅不由得发出了感叹,写下了两首诗:

《上元夜狱中对月两首》

其一:

“夜色明如许,嗟令困不伸。
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
室暗难挨晓,强高不见春。
星辰环冷月,缧绁泣孤臣。
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
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

其二:

“今夕是何夕,元宵又一春。
可怜此月夜,分外照愁人。
思与更俱永,恩随节共新。
圣明幽隐烛,缧绁有孤臣。”

@

--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慈禧吃了顿觉香甜,赐名为“八宝窝头”,从此名列清朝御膳料理之列...。
  • 老照片热持续不衰,尤其是山东画报、一些摄影出版社出版的老照片系列出版物,成为出版领域的一大热像。怀旧潮中的老照片以独特的记录性让时光倒流,把人们带入历史的光影。历史老照片的记载功能比文字更形象生动,能让欣赏者一下子进入当时的历史。可见必要的影像收藏视必须的。最近收藏一批传世摄影专辑,首先翻阅到的就是慈禧的宫廷照片,这个爱美的皇后本来把摄影当成个人爱好,但是她的影像也同时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 1898年秋天,慈禧太后的屠刀在北京菜市口齐刷刷地砍下了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的头颅,血花四溅,老迈帝国在一片肃杀之气中,徐徐落下了19世纪阴沉的帷幕。
  • 1894年7月,中日开战,慈禧太后从颐和园移驾紫禁城,满朝官员都出城迎驾。当日,恰逢暴雨,路面积水颇深,文武百官个个匍匐路旁,衣帽尽湿,两膝泡在水里,顶戴上的红缨流下鲜红的水。其中有一位大臣是张之洞的堂兄张之万,已年过八十,久跪不能起身。慈禧乘轿经过众官时,竟连眼皮也没有抬过一下,眼前视若无物。百官之中,有一人目睹此景,心死如灰。多年后,他说,就在那一刻,“三十年科举之幻梦,于此了结”。
  • 清宫医案的确告诉人们,光绪是病死的.但是,从光绪死的那天开始,人们就怀疑他不是正常死亡,这也是事出有因的.光绪虽与慈禧以"母子"相称,实际上他并不是慈禧亲生.光绪皇帝,姓爱新觉罗,名载湉,是同治皇帝的堂弟,咸丰皇帝的侄子.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1871年8月14日)出生在宣武门太平湖畔的醇郡王府的柳荫斋,其父醇亲王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咸丰皇帝的弟弟.其母叶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的妹妹.
  • 清人绘《雍正十二美人图》之消夏赏蝶,人物以那拉氏为原型。(公有领域)
    她死后,雍正伤心至极。从皇子到贝勒爷、和亲王,再到皇帝,多少凶险和风雨,都是她陪雍正走过来的。
  • 任教期间,他一直坚持身着清朝官服上讲台。(公有领域)
    他是登上哈佛讲堂的第一位中国人。顶戴花翎,足蹬皂靴,他是那个时代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但他的名字几乎不为今天的世人所知。
  • 清代缂丝团龙纹袍,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研究所藏。(公有领域)
    在墓室240多年,她尸身不腐,皮肤仍有弹性,文革时却被抛尸于野,甚至还被人背着尸体游街批斗。
  • 苏格兰摄影大师John Thomson(1837-1921)的百余幅名作目前正在伦敦大学Brunei Gallery内展出,此次作品集收录了John Thomson 在1862年至1872年间游历清朝、暹罗(现泰国)和柬埔寨时的珍贵影像,古朴真实的摄影风格将那个时代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
  • 清朝封疆大吏方观承面临死劫,算命先生说:“除非你做了天大的好事,拯救了千万人的性命,才有可能化解这场灾难。”到底怎么做才能救下那么多人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