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情绪的小主人》序

书序:幸福不是漫天盖地

文╱王理书
【字号】    
   标签: tags:

昨天开车经过一条小巷子,目睹车祸现场。我将车子在路边小停,跟女儿旦旦说:“你等等,妈妈想送光给那两个人。”那是一名躺在地上的欧巴桑以及一名无助的卡车司机。

送完光之后,三岁的女儿问:“为什么摩托车会跟卡车相撞?”我说:“就像我们走路有时候会跌倒,人生有时候会无常啊!”母女在嘀咕对话后,手牵手过马路,在新竹的护城河畔,撕下一小片一小片吐司,喂鱼,喂小鸟。

女儿澄明地在她的快乐中,我的心思回到到方才马路的两人。是否,这样一起意外,让两个家庭开始一段艰辛的奋斗时光呢?而在艰辛的生活里,他们从何处得到爱的滋养?

最近的我,经常能感受到“世界的浮动与变化”,在变化的局势里,无常才是恒常。因此,特别珍惜,能相互陪伴的时光。能与妈妈手牵手在公园散步,能感受女儿贴在耳后柔软爱笑的脸颊,能看着儿子快乐地踢球,能与老公相约吃个午餐,说说贴心话或吵吵架……这些生活中的平凡时刻,在我的知觉经验里,嗅闻起来有浓郁的芬芳,散发出淡淡的金色银色光泽。

珍惜此刻幸福的我,深深记得无常来袭的凛冽。

《带着伤心前行》的故事,诉说那段凛冽而深刻的记忆,许多咨商界的朋友推荐给个案看,陪伴失亲的心碎。《做孩子心中的小太阳》则写出教养孩子的小法宝,许多读者纷纷学会“把害羞给我”的亲子魔法。

而眼前的手稿,宝瓶的第三本书,说的是:“在生活里捡拾下来的幸福”。这些记忆,当时若没有写下,有80% 是遗忘的。因为,这些记忆如此细碎,如此轻盈,如天使掉落的羽毛,它带来爱与光的讯息,却又如此容易视而不见。

打开自己的手稿,一个又一个小故事,像魔术帽中变出兔子鲜花一样,连自己都惊喜。原来,当年树是这样学会上学不哭的……是耶,他跟爸爸有过权力争夺期!还有,儿子曾经那么ㄍ一ㄥ才说出他的第一个“对不起”!阅读这些带着甜蜜芬芳的文字,心也被照亮了。

儿子树已经是个凡事都有自己看法的小一生,经常,在我们需求不合相互协商时,我感受到,自己与儿子有一种契合与关爱,我们会彼此退让。这关爱的基础,是在他幼儿时,我们共同挖掘的爱之泉源吧!例如:我可以说:“先洗澡的打屁股300 下!”树会立刻大声说:“我要。”他很爱被我打,是那种轻轻拍打皮肤的舒服享受。

拍打他,是树恢复被关爱能量的活动;透过拍打全身上下,甚至打个七、八百下,不只接收到触碰的温柔能量,还兼做穴道按摩。在这本书里,可以阅读到,当年在生活里很细微的小地方,我们如何共同挖掘这道深泉。

分享一段最近描写的亲子关系:年初三,是婆家的大家族聚,我们的责任是尽早回去,让阿祖开心,接着去餐厅,和三十多位亲族聚餐。树一进阿祖家门,就有礼貌地拿到了遥控器,聚精会神看着海绵宝宝。大伙儿要出发了,我要他关电视,他用生气口吻说:“为什么要出去吃饭?在家里吃不就好了?”走去餐厅的路上,他甚至气哭了。

我停下来,摸摸他的脸蛋,我说:“树,你能看电视,是因为有眼睛和耳朵对不对?”他点点头,泪水流下来。

“记得妈妈带过你,谢谢你的眼睛和身体,那次你很开心,记得吗?”他点点头,放松一些。于是我继续说,说起谁让他拥有身体,他要谢谢爸爸,那又是谁让他的爸爸拥有身体……他要谢谢阿公;

那阿公的爸爸又是谁?于是我说了,“今天,我们要跟阿公的兄弟姊妹吃饭!要跟你爸爸远方的兄弟姊妹吃饭!”“这是很珍贵的,很远的兄弟姊妹,你相信吗?这群人身上,有一半以上的人,跟你拥有相同的DNA 源头,因为,你们都是从同一个阿祖和女阿祖来的。”◇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触电般头发、睿智的目光和E=mc2方程式,是他的注册商标,科学奇葩20世纪的物理大师——爱因斯坦,由于私人珍贵档案文献解密公开,以及多位学者参与评阅修正,得以一窥最趋近真实生活面的伟人传记。一般伟人传记大都述说其丰功伟业和光鲜亮丽的生活情景,这本书虽为传记,实为近代物理史。
  • 爱因斯坦的思考实验像抛进量子力学大殿堂的手榴弹,没能对宏伟建筑产生太大损害。事实上,这些思考实验帮忙试炼量子力学,让人更了解它的意义。
  • 生命闪耀令人赞叹的光彩时,总是发生在智慧解开困惑的当下。智慧是超越成见、包容异类和洞察妙理的能力,而困惑是心灵陷入昏昧漩涡时的感受,论其原因,有时候是事物的道理十分曲折幽微,有时候却是自己内心设下莫名的偏差认定,以致于面对真相依旧大惑不解,甚至刻意抹煞它的存在。
  • 我要告诉你,自认不适合为人父的我,何以开始质疑自己对养儿育女所抱持的根深柢固的想法。如果我说我是在加勒比海开始重新思考这件事,想必你也不会感到意外,因为那是我转入新生物学的启蒙地。事实上,我的省思还是一次不幸的摩托车意外事件引发的。
  • 《不登校:无校可归的孩子》作者是两位成长时期拒绝上学(本书称为“不登校”)的日本人,他们在成人后写出孩童时代拒学的心情、在家的过程及对学校教育的看法,其生命的历程与诚实的反思值得家长及教育工作者参考。
  • 但是,“选择”理论还有一个重要的优点,那就是容易让去上学及曾经去上学的人们来接受不登校一事。靠着使用“选择”这个名词变成拥有不否定学校,但是可以有不登校的权利。能够认同“学校错了”这样过于激烈想法的人很少,但是若是说“因为我和学校不合,所以请让我选择另外一条道路”的话,大家就容易以“也可以啦!”的做认同。
  • 第一眼看到这本书及书中的七章目录标题,就不想阅读。不只是我,恐怕大部分从事安宁疗护,实际在第一线照顾临终病人,且受过较完整训练的医疗专业人员,也都不想读此书。
  • 心理治疗师常误以为,赤裸裸的死亡焦虑不是针对死亡而来,而是掩盖其他问题的幌子。珍妮佛的情况就是一例。
  • “思乡草”每一篇都很短,只有一两千个字。那是应一家华侨的中文报纸副刊编辑的要求才写的。我没有每天都写,大概是一周一两篇,好像专栏的文章,有许多人爱读。
  • 在这里我要写我夜行军的奇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