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独立评论】(360)

中共加大海外并购 中资外逃加速

标签:

【大纪元7月6日讯】

FLV下载观看 WMV下载观看

伍凡:各位观众好,现在是独立评时间。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以来,中共当局加大并购海外企业和资源的力度,同时,中国资金加速外逃。今天我们讨论这个问题。

草庵:中共在海外并购可分为企业、金融和资源等三种类型。中共海外并购从过去主要集中在家电、电脑、手机、汽车等制造行业转向金融、资源型并购。同时,并购的风险也日益增大。自去年以来,中共企业再次掀起海外并购风潮,且金融、资源领域的并购越发强势。近两年中共的海外并购势头发展迅猛,从2002年的2亿美元,迅速上升至2008年的205亿美元,占当年对外总投资的50%。并购主要集中在能源、矿产、制造业、商贸、服务等领域。”

伍凡:中共想趁国际贸易市场资源价格下跌,国际金融流通疲乏之机,动用中共在海外巨额外汇存款并购海外资产。根据过去历史记录,中共并购失败率高。中铝并购澳洲力拓失败是个明显例子。力拓和中铝交易失败,最重要的原因是西方民主国家对共产集权国家的警戒和担忧。我看最主要原因是澳洲国内政治力量的反对、以及民众的反对。澳洲老百姓不愿意把自己的资源,去长期支持一个独裁的国家。力拓放弃与中铝的并购协议是一个政治背景,而不是一个经济背景。因为从澳洲他本身是一个出产资源的国家,他希望人家来投资买他的东西。可是一牵涉到一个民主国家和一个独裁国家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民主的国家里也有很多的议员、国会、以及舆论。最近一段时期在澳洲一直有反应,觉得这样的作法,对澳洲长期的安全是不利的。

草庵:中澳历史上最大的投资交易,随着矿业巨臂力拓董事会按预期放弃接受中铝(Chinalco)公司的195亿美元的投资,而宣告破产,这给中共通过收购获取关键原材料的雄心带来了重大打击。力拓同时宣布将向现有股东招售价值152亿美元(合190亿澳元)新股票的方式来进行集资。根据拟议的交易条款,中国国有的中铝公司将持有力拓18%的股份。力拓是全球第三大矿业公司,在澳大利亚和其它国家拥有丰富的铁矿石和铜矿资产。不过,在经济状况、政治风向以及股东反对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这笔交易的失败命运已经注定;这显示出澳大利亚对让中国拥有如此巨大自然资源储量后果的担忧。该交易计划从宣布之日起,立即引发澳洲各阶层的强烈反对,澳反对党领袖等甚至通过电视广告呼吁中止交易。

伍凡:中共对海外并购并不是顺利的,政治因素和经济利益交集一块,一旦涉国家安全利益时,就往往难以成功。相类似的并购案例是在2005年8月,中海油欲以185亿美元,比对手雪佛龙公司高出20亿美元价格收购优尼科的消息传出后,立即遭到美国政界人士以国家安全理由反对。可见,这中间政治因素和国家安全利益高过商业利益。

草庵:就在力拓集团董事会突然宣布撕毁中铝195亿美元交易案后的第二个工作日,中国石油巨头竞购2处海外油气资产的消息浮出水面。6月8日,外电报导称,中石化正准备以最高80亿美元的价格竞购专注西非、中东上游业务的加拿大油气公司Addax Petroleum Corp。同时,中石油、中海油也正在以40亿美元的价格竞购美国公司KOSMOS能源处于非洲加纳沿海jubilee油气田30%的股权。继中石油宣布以10亿美元收购新加坡石油45.51%股权、并在伊拉克取得一块价值47亿美元的气田开发权。中国三大石油巨擘共投入177亿美元资金,在全球掀起一股石油资产收购风潮。

伍凡:中共并购海外事业,野心大,挫折多。全球金融危机让不少中资企业看到了机会,他们希望能够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买到国外著名的品牌、销售渠道和核心技术。中国资深并购专家马光远讲“国际并购市场非常低迷,09年一季度下降了36%,收益下降了60%,现在出去就是陷阱不是馅饼。”海外并购涉及到文化、政治、法律等多方面的矛盾和冲突,许多并购在其交易过程中充满了陷阱,而国内企业到海外并购的成功概率也并不很高。据了解,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经营情况大体呈“三个三分之一”,即1/3盈利、1/3持平、1/3亏损。

草庵:中共并购海外资产失败案例不少,如TCL收购法国的荡姆逊,联想收购IBM、中投公司投资黑石和摩根斯坦利,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中铝收购力拓,也都相继亏损或失败。有个明显失败例子:富通是一家以经营银行及保险业务为主的国际金融服务提供商,在欧洲公司中排第20名。2007年11月,因次级债问题富通股票已连续四个月下跌,中国平安出资238.7亿元控股富通。然而由于前期缺少对富通净资产预判的经验,这笔曾经让人兴奋的海外投资,却让平安遭遇滑铁卢。就在平安收购富通后不久,富通集团轰然倒塌。国际经验显示,金融业60%的并购都曾以失败告终。据了解,在2008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损失就达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

伍凡:中共有所谓先天不足,指的是中资企业缺少国际经验,因此在挑选收购标的或合伙对像时,往往难以准确判断;并购一家外国企业的前后过程都必须应付疑虑心重的本地立法当局、工会和其它利害关系人,挑战性十足;买下外国事业以后,他们也须致力于品牌、供应链、上市技巧的全球化任务;最后,中资企业还得深入了解这个他们不熟悉的陌生环境,真可谓困难重重。由于国情的不同,文化背景以及法律等问题,劳资纠纷是关系到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所在。

草庵: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不少企业海外并购的热情骤然高涨。尤其是那些国际顶尖的企业,过去我们只能望洋兴叹,如今似乎一夜之间变成了垂手可得的囊中之物。这种景象和80年代的日本很有几分相似,当时日本制造业在汽车、家电、半导体等领域彻底打垮了国际竞争对手,加上美国经济刚刚走出滞胀阴影,元气尚未恢复。一时间日元资本滚滚涌向美国,大肆收购资产,最著名的就是三菱财团以13.73亿美元购买了纽约的标志性建筑──洛克菲勒中心,这让不少美国人担心日本会把整个美国都买下来。但最终的结果出乎很多人意料,跑到美国出手阔绰的日本企业,并没能很好地将这些资产整合进自己的产业链条,相反却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运转不灵,消化不良。失败的海外并购成了把日本经济拖进10年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

伍凡:中共将钜额资金投资到海外,如何监管,以及监管效果如何是个很大的问题。广东杂志《南风窗》发表一文:“境外资产是笔糊涂账谁也说不清有多少子”多少透露些问题。首先,中共在境外资产是笔糊涂账。境外国资监管的麻烦首先在于谁也说不清境外国资的存量到底有多少。根据商务部2007年上半年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中央境外企业和中央企业所属二级以上境外子企业743户,中央企业境外单位资产总额8,197亿元,净资产3,216亿元,所有者权益2,803亿元,职工人数24万人,其中中方职工17 万人。商务部公布的资料是指中共经商务部在海外的投资资产。

草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部长张小济,作为一个官方专业研究者,他截至目前接触到的“最准确”的境外国资存量的统计数据。张小济所带领的课题组经过不完全统计发现,仅中央企业在境外就设立了约3,460多户企业,其中亚洲所占比重最大,为58%,欧洲约占13%,非洲约占17%,美洲约占10%,大洋洲约占2%。中国企业累计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达到1,026.3亿美元,设立境外中资企业万余家。其中,中央驻外企业和中央企业所属二级以上驻外子企业近1,200户,投资额占境外总投资的46%。张小济坦言,这些都是通过公开资料以及部分调研得到的数据,不可能是境外国资现有存量的准确数字。

伍凡:目前商务部的统计数据只是对外投资的数字,而境外国资这个概念显然要比对外投资的范围大得多。境外国资这个概念指向的不仅是境外国资企业,也包括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在境外设立的机构。而且,既包括中央一级的行政部门、事业单位和企业在国外设立的分支机构,也包括地方上的同类型机构在境外设立的机构。“我们课题组匡算的境外国资最终数字在1.3万亿左右,精确数字有待最终审计结果。”

草庵:海外资产的存量方式是多样化的,包括股权、矿权等,产权归属也越来越复杂,这也意味着海外资产管理难度增大。“长期以来,中央企业对境外子企业都存在管理上的困难。近年来,由于母公司对海外下属企业监管不到位,曾发生过严重的国资流失问题和违法违纪现象。”这就意味着国家资产流入私人腰包。其实,国资在海外流失的真正危机感出现在中航油事件之后。而继中航油事件后发生的中储铜、国储棉等事件,则使得境外国资加速外流入私人口袋。

伍凡:由于中国现行的外汇和财政管理规定对企业约束比较多,所以,不少企业通过对海外实体的投资来回避中共当局对外汇的控制。这些企业往往都千方百计地逃避监管,不参加登记。比如,据美国纽约中共领事馆估计,当地中资企业有270家,在领事馆登记的仅为130家,而美方估计的中资背景企业有1,000家。由于税制不同,国企在海外设立空壳公司的相当多。低税率的香港、百慕大和开曼群岛等地,集中了中共对外投资的81%。可见,避税成了国企对外投资的动机。

草庵:中共通过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或开曼群岛设立离岸公司的方式实现境外上市的,比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海油、中银香港等。它们一般有三级或四级企业架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分析,在这种企业架构下,底层的境内国有企业都相应变为外商独资或控股企业。“这样一来,境外国资产权的清核就不只是现有产权的登记了,还需要做大量的产权界定工作,以区分境内国资与境外国资。这也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大量的关联交易,利益输送链条太复杂了。”

伍凡:中共体制内的专家学者们都看到了1.3兆美元的中国资产在海外的各种漏洞,但他们都无能为力。在现有中共独裁专制管理体制之下,就算审计清楚资产质量,处理一些人,但没有制度保障的监管仍然是空中楼阁。高达超过万亿的从来没有受到国家监督的国资境外资产会不会成为潘多拉魔盒呢?不少国企通过钻法律空子,回避中共的控制,千方百计地逃避监管。而失去监管的国有资产,无疑正面临着极大的流失之忧。

草庵:事实上,中共当局对1.3兆美元海外资产既无法也无能严加监管,正是中共太子党及贪官们大肆贪污、转移资产的极好时机,他们正充分运用目前中共并购海外企业的机会,把国有资产变为私有资产。这是中共政权在垮台前夕的现实写照,中共这条船即将沉没,船上的大小老鼠都在全力搬运资产逃跑。今天时间到了,就讨论到此吧,再见。

伍凡:再见。(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新唐人【独立评论】中国的房地产何时会崩溃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经济(二)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经济(三)
邓玉娇事件后的中共动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