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他生日:与海结缘的作家—梅尔维尔

font print 人气: 66
【字号】    
   标签: tags: ,

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是著名美国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海是他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成就了他作品中的瑰奇世界。

梅尔维尔在世时,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作家。他穷困潦倒,一生不得意,所写的作品在当时大多也不受欢迎。1851年,32岁的梅尔维尔出版了他最重要的作品《白鲸记》(Moby Dick),这部小说以其充实的思想内容、史诗般的规模及成熟、深思性质的文笔,成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白鲸记》讲述了亚哈船长指挥下的“裴廓德号”捕鲸船远航追杀白鲸,最后与之同归于尽的海洋历险故事。《白鲸记》是一部融戏剧、冒险、哲理、研究于一体的鸿篇巨制。小说以捕鲸生活为题材,在充满了海的咸湿味的文字中,所思考的却是比海洋还复杂的人类灵魂、文化及人性的奥秘,启动现代人对自我意识、自然意识和人性意识的反省,深刻而又撼动人心。

这部长达30万字的《白鲸记》问世后的销售状况一直欠佳,出版后的第一年竟然只卖出了5本。一直到梅尔维尔死后的四十年,也就是《白鲸记》在美出版七十年后,这部作品才被美国文学界“重新发现”,赞誉它为美国文学经典著作。梅尔维尔才得以获得崇高评价,确立了他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应有地位。

英国名作家毛姆在其《世界十大小说家及其代表作》中,便把《白鲸记》视为美国文学的代表作。在毛姆眼中,梅尔维尔在美国文学的地位,胜过爱伦.坡与马克.吐温。根据小说《白鲸记》改编的电影1956年在美国上映,获得好评。

梅尔维尔1819年8月1日出生于纽约,15岁离开学校,做过银行小职员、皮货店店员和教师。1839年他在一条去英国利物浦的商船上做服务员,与大海结缘,这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了影响。1841年22岁的他再度航海,在捕鲸船上做水手,航行于南太平洋一带。《白鲸记》即取材于这次海上生活。

1842年7月,梅尔维尔在南太平洋马克萨斯群岛被有食人生番之称的泰皮族俘虏。8月脱逃后,在一条澳大利亚商船上做水手,因违犯纪律,被囚在塔希提岛。越狱后他在当地各岛漫游,所见所闻后来写进他的《欧穆》一书中。11月,他在一艘捕鲸船上做投叉手。1843年8月又在一艘军舰上做水手。1844年10月在波士顿退伍,开始了创作生涯。

梅尔维尔最初的两本书《泰皮》(1846)和《欧穆》(1847),是根据他在泰皮和塔希提的见闻经过艺术加工而写成的游记。1847年梅尔维尔开始创作《玛地》,并同纽约文艺界接触,经常为文艺刊物写稿。1849年梅尔维尔出版《雷得本》,1850年出版《白外衣》,都写航海生活,也都获得赞誉。这一年夏天他与美国著名小说家霍桑相识,两人成为邻居和朋友。

《白鲸记》出版后,这部史诗之作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评论界的重视,读者反映冷淡,唯独享誉文坛的霍桑给予作品以充分的肯定。梅尔维尔感到十分失望,他写信给霍桑,信中说,“我刚刚写了一本坏书,现在我感到自己像羔羊一样纯洁。”霍桑手边曾有一本梅尔维尔致赠的《白鲸记》,梅尔维尔和霍桑的创作皆带有神秘悲观的色彩。

《白鲸记》之后,梅尔维尔后期作品中比较重要的有小说《彼埃尔》(1852年)、《伊萨雷尔‧波特》(1855年)、《骗子》(1857年)、长篇小说《比利‧巴德》(死后于1924年被整理发表)和短篇故事集《广场故事》(1856年)。但是以上这些作品在当时都受到冷遇。他的代表作在当时得不到社会重视,渐渐绝版。梅尔维尔本人也几乎被人遗忘。

1866至1885年梅尔维尔在纽约任海关检查员。他晚年转而写诗。1866年他自费印行第1部诗集《战事集》。1876年又自费出版以宗教为题材的18000行长诗《克拉瑞尔》,1888年和1891年自费出版诗集《约韩‧玛尔和其他水手》和诗集《梯摩里昂》,各印25册。

他曾写信给霍桑:“激动我的心灵,促使我写作的东西,我写不成了──因为它‘无利’可图。可是要我改弦更张,不这么写,我办不到。”

1891年9月28日穷困潦倒的梅尔维尔逝世于纽约,终年72岁。死后3天,《纽约时报》才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刊登了这个不幸的消息。赫尔曼.梅尔维尔就这样带着一生的遗憾最终魂归大海。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陈纳德将军在中国独立对日抗战的前四年,顶着国际姑息主义的风潮在中国建立美国空军志愿队──飞虎队,与中国人民一同对抗日军的侵略。他在回忆录中谈到:“我虽然是美国人,但我和中国发生了如此密切的关系,大家共患难,同生死,所以我也算是半个中国人。”
  • 阿诺凭着自己坚定的决心、追求杰出表现的个性和勇往直前的魄力,认真的扮演着每一个角色:丈夫、父亲、健美冠军、演员、连锁餐饮店老板、总统健康顾问、青少年福祉保护者,乃至现在的角色“加州州长”。
  • 香港拥有一百年的殖民史,东西文化交汇,曾和很多文人有过千丝万缕的联系。1974年,台湾诗人余光中赴港任教,写下“姑且叫它做家吧”,其后他有11年时间在港度过,这段时间是他的黄金创作期,沙田山居成为他生命中最愉快的日子。
  • 司各特追溯历史的文学叙事架起了沟通理解的桥梁,他对南北民族的差异有着极大的慈悯包容,反对任何一方的血腥暴力,前车之鉴,发人深省。
  • 沃尔特‧司各特爵士(Sir Walter Scott)是18世纪末苏格兰著名作家、诗人和历史学家。生长于爱丁堡的他曾是律师,也当过副郡长。司各特的诗歌很受欢迎,但他最终成为英语历史文学的一代鼻祖,素有“苏格兰之魂”、“历史小说之父”等美誉。
  • 林语堂笔锋犀利,行文随意随性,痛快淋漓处让人喝彩,幽默诙谐处使人莞尔一笑。对了,这个中文“幽默”一词,就是林语堂从英语“humor”翻译过来的。他的文字真情流露处令人动容。
  • 索尔仁尼琴:生命最长久的人并不是活得时间最多的人。因为永恒的比暂时的伟大,天国的比人间的伟大,灵性的比政治的伟大。
  • 一场奇异的飓风席卷而来,所到之处一片飞沙走石。大风吹倒了禾苗,撼动了大树,可谓刮得天昏地暗,令满朝君臣震惊。这来自上天的怒吼,如此急切凌厉。
  • 他是人中翘楚,胸藏甲兵,腹有奇谋,一生秉持高节,始终不肯出仕为官。有一年,他游历赵国邯郸,亲眼目睹赵都面临灭顶之灾。他出面相助,犹如从海底升起的明珠,不仅照亮了天地,甚至穿越千载,照亮了后世千秋。当李白吟咏“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吾人是否见贤思齐,与之同步?
  • 在中华文化史上,苏轼是无人不晓的一代文豪,他的诗词在代代人的指尖、心上流传,温度不减。从小他就表现出不凡的器识和才华,留下的许多小故事足为见证,而他小时候的妙文佳句,竟然也串连着他的一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