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学习做自己的主人

文╱卢苏伟
font print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经过几周的辅导,歆玮的生活作息大部分都能符合期待,但他似乎并不满意自己。我们这一周的主题,想和歆玮来谈谈,自我的认知与别人之间的落差,让歆玮了解什么期待是合理的,哪些期待是无关紧要的,学习去掌好自己这艘船的船舵,不因自己或外界而动摇。

独处时常有失控的念头

“从你的评量中,可以了解你不是不够好,而是对自己有很高的期待;而且,你是一个有自觉和自省能力的人。”

“为什么你会这样认为呢?”

我分析歆玮问卷的答案,在“我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拒绝诱惑”这一项,他的答案是大部分不符合;有许多人不了解自己是很容易受诱惑的,但他却认为自己有能力抗拒赌博、吸毒、性及金钱。如果我们能警觉自己是容易受诱惑的,就会远离相关的情境,但歆玮因为还不了解自己,常为了朋友或逃避孤单的独处,就会明知道不该做却又去做,所以他给自己自制力的评量,是否定大于肯定,但他有些时候仍是有自制力的。这就是今天要和歆玮谈的,如何做自己真正的主人,了解自己容易在什么时候失控,什么时候能有很好的自我约束能力。

我举了上次再吸毒的案例。歆玮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再吸毒了,但因为一时心情不好找不到人,也找不到事可做,再加上朋友的诱惑,所以他又再犯了自己认为不应该的事。

一个人独处时,常常会有些失控的念头,前几次曾和歆玮谈到性,许多男孩一无聊或独处就会想上色情网站或看A片,然后自慰;但如果今天有许多事要做,或有许多人在一起,歆玮想到性的机会就很少,可能几个星期才会自慰一次,否则一周可能会有好几次。

我并不会把自慰视为一件不好的事,而是歆玮是一个青春期的孩子,自慰常伴随着一些性幻想,但都是违背伦理或不应该的对象,所以为了自慰,他会有偷窥和不当的行为,歆玮在发泄完之后都会有罪恶感。

专注于一件事是很幸福的

我想借此和歆玮谈,人的行为是不容易为理智所控制的,我们常会受到情境的干扰。一个人为什么能常常守在正轨上,因为他了解自己容易失控和被诱惑的时刻,所以会尽可能不让自己处在高风险的环境,尽量把自己保护好。

我们不妨让自己参与各项有益的活动,因为人的头脑无法同时思考很多件事,所以当我们忙于一件事时,很自然的就不会胡思乱想。专注于一件事是很幸福的,例如之前歆玮疯狂于打撞球,我想那个时候应该是他最快乐的一段时间,也是他不良行为最少的期间;但当他不想再碰撞球了,他就开始失去自我控制能力,生活也一团乱。

了解我们的习性,我们就能给自己比较好的生活安排,例如规律的作息和结交的朋友。有固定一群从事正当休闲活动的朋友,培养一、两个兴趣,这样空闲的时间就不会无所事事;最好能培养几项可以单独进行的运动:跑步、游泳或骑单车之类的,晚上或假日一有空就去运动,就不会只是窝在电视或电脑前。

生活型态决定生活品质

生活习惯的改变需要一些时间,只要有计划的安排自己的生活,我们的健康和内在就容易平和协调。“睡眠不足”是许多现代人的共同现象,因为工作或读书时间太长,回到家往往很累、不想活动,只是坐着吃喝、看电视和上网,就不想再离开,因此也很容易营养过剩而肥胖。生活的型态决定我们生活的品质,也决定了我们所交的朋友、经历的事件和命运,如果我们对自己有所期待,就要从现在开始规划自己的生活。

“每天就这样一天过一天,会有什么不同吗?”

如果每天都是迷迷糊糊的虚度,那么我们睡觉前回想这一天时,会觉得好空虚,好像什么事都没做,一天就过去了;反之,如果过得很充实,会觉得这一天好愉快,经历了好多事。每一天都会过去,只有我们自己能决定这一天要经历什么、要和什么人在一起、要做什么样的事。

“单纯和规律并没什么不好。”

年轻时,我也曾疯狂的玩过:夜游、朋友邀约、玩牌聊天、彻夜不眠;但经历过之后,就会知道这些并不是我期待要过的生活,所以我决定远离诱惑,让自己有重新选择的机会。一旦生活型态改变了,自然就能远离让我们脱轨和失序的朋友。

摘自《复原力》宝瓶文化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要告诉你,自认不适合为人父的我,何以开始质疑自己对养儿育女所抱持的根深柢固的想法。如果我说我是在加勒比海开始重新思考这件事,想必你也不会感到意外,因为那是我转入新生物学的启蒙地。事实上,我的省思还是一次不幸的摩托车意外事件引发的。
  • 《不登校:无校可归的孩子》作者是两位成长时期拒绝上学(本书称为“不登校”)的日本人,他们在成人后写出孩童时代拒学的心情、在家的过程及对学校教育的看法,其生命的历程与诚实的反思值得家长及教育工作者参考。
  • 但是,“选择”理论还有一个重要的优点,那就是容易让去上学及曾经去上学的人们来接受不登校一事。靠着使用“选择”这个名词变成拥有不否定学校,但是可以有不登校的权利。能够认同“学校错了”这样过于激烈想法的人很少,但是若是说“因为我和学校不合,所以请让我选择另外一条道路”的话,大家就容易以“也可以啦!”的做认同。
  • 第一眼看到这本书及书中的七章目录标题,就不想阅读。不只是我,恐怕大部分从事安宁疗护,实际在第一线照顾临终病人,且受过较完整训练的医疗专业人员,也都不想读此书。
  • 心理治疗师常误以为,赤裸裸的死亡焦虑不是针对死亡而来,而是掩盖其他问题的幌子。珍妮佛的情况就是一例。
  • “思乡草”每一篇都很短,只有一两千个字。那是应一家华侨的中文报纸副刊编辑的要求才写的。我没有每天都写,大概是一周一两篇,好像专栏的文章,有许多人爱读。
  • 在这里我要写我夜行军的奇遇。

  • 昨天开车经过一条小巷子,目睹车祸现场。我将车子在路边小停,跟女儿旦旦说:“你等等,妈妈想送光给那两个人。”那是一名躺在地上的欧巴桑以及一名无助的卡车司机。
  • 这是一本非常特别的书,用我辅导过的个案“歆玮”,他现在是国立技术学院的学生。在国中时,他放弃了所有的努力;但经过“复原力”的完整辅导,他找回了自尊和自信,并为自己做最大的努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