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传美术

写实绘画的永恒趣味

周怡秀
font print 人气: 28
【字号】    
   标签: tags: ,

人类艺术的起源之一,是从《模仿自然》开始的。例如绘画是对自然外形的模仿,戏剧是对人物行为和感情的模仿。《模仿》的本身就有一种趣味性,从模仿过程到模仿的结果,不论像或不像,人可以在真真假假中去比较、去揣摩、去发挥。以技巧而言,模仿的越像,难度越高;如果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就不只是趣味,而是更令人叹服的真功夫了。


《内芙提提》王后塑像; 埃及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340年;高50公分

西方美术的最大特色就在于能够逼真的重现自然的形体,而这种逼真写实有着久远的历史。埃及、西亚、希腊等上古文明中称得上栩栩如生的作品不在少数,特别是人物和动物的雕像经常是比例准确而造形生动。在绘画方面,从现存古代的壁画、木板画和陶器彩绘来看,技法多属于线性的描绘和色彩平涂,与真正的视觉写实还有一段距离。然而,一些古希腊流传下来的故事,又似乎能证明当时的画家还是具有《以假乱真》的写实能力的。

希腊的两位知名的画家,宙克西斯和帕拉修斯二人有一次公开比赛,他们各自搬出了自己的精心杰作。只见宙克西斯描绘的水果是如此的栩栩如生,以致墙头的鸟儿竟然飞向画中的葡萄想要啄食。在一片赞叹声中,宙克西斯得意的向对手说﹕‘现在,请帕拉修斯将盖在画上的布幔揭开,让大家看看你的作品吧!’话才说完,宙克西斯发现自己犯了错误,原来帕拉修斯的画上并没有覆盖布幔,他的布幔就是画出来的。这时,宙克西斯不得不俯首称臣;因为他的画只是欺骗了鸟儿的眼睛,而帕拉修斯的画却欺骗了他,一个画家的眼睛。

另有一个传说谈到,亚历山大最欣赏的画家阿佩莱斯因为海上风暴而落难到埃及。他的敌手买通了埃及国王托勒密一世的弄臣,欺骗画家说国王邀请他参加晚宴。阿佩莱斯信以为真前往王宫,却因擅闯宫廷被恼怒的托勒密王抓了起来。阿佩莱斯大喊冤枉,国王就要他证明自己的清白。结果画家顺手捡起火炉边的煤炭,在墙上很快的画出了骗他赴宴的弄臣相貌。国王一眼认出了自己的手下,便饶恕了阿佩莱斯。这故事也说明了阿佩莱斯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记忆力,能快速的捕捉人物特征,才能救了自己的性命。


传说《亚历山大与大流士之战》仿自阿佩莱斯的作品



《亚历山大与大流士之战》复原图

庞贝出土的著名马赛克壁画《亚历山大与大流士之战》,据说就是仿自阿佩莱斯的作品。壁画气势洪大,人物众多却乱中有序。交战中,人物、马匹层次分明、动态丰富,而且光线和立体效果很自然的烘托着战争的紧张气氛。左边的亚历山大沉着进攻;而大流士神情惊慌的在战车上抬起手臂,他的马车已经掉头,前方的骑兵也在极力控制受惊的马匹,显然波斯大军已经败阵下来。两军兵马交错中仿佛能听见厮杀声,令人有置身其中的真实感。如果马赛克的仿作已经如此,那么阿佩莱斯原作的精彩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只是,人类艺术的兴衰也脱离不了历史发展中‘成、住、坏、灭’的规律。上古艺术的辉煌随着罗马帝国的衰亡而结束,沉寂数世纪之久。欧洲民族不得不在文化废墟中从新摸索,到了文艺复兴再次进入高峰。当时艺术家们从出土的古代文物中找到完美艺术的参照,才能很快的成熟起来。

文艺复兴艺术家意欲重拾古代希腊美学,事实上,他们在绘画的写实技术上,成就更超越古人。不仅物体的外形优美、准确,明暗、色彩运用成熟后营造出的立体感、量感和质感,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逼真和自然。尤其透视法的运用,不仅精确掌握了不同角度物体外形,更能从平面上制造出三度空间的深度感。



马萨其奥(Masaccio)1427年在佛罗伦萨圣玛利亚教堂(Santa Maria Novella, Florence)的壁画《三位一体》(图:维基百科)

马萨其奥(Masaccio)1427年在佛罗伦斯圣玛利亚教堂(Santa Maria Novella, Florence)的壁画《三位一体》经常被视为透视法用于绘画的最早成功范例。画家以观众视点为准,拉出线条按比例绘制出不同深度距离的假想空间。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也是以透视法结合建筑的结构,意图在墙壁上制造出耶稣和众门徒就在现场进行圣餐的错觉。


达文西《最后的晚餐》,1495,米兰圣母感恩修道院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写实技术经常结合著建筑和雕刻,造出许多不同趣味、不同功能的真假莫辨的视觉效果。有华丽、装饰性的;有恢谐幽默的,更有表现神迹以激励信徒的。法国人把这种以假乱真的技法叫《trompe- l’oeil》,意思是‘欺骗眼睛’。



梵帝冈博物馆内的‘明暗大厅’(作者提供)



梵帝冈博物馆内的‘明暗大厅’(作者提供)



梵帝冈博物馆内的‘明暗大厅’(作者提供)

例如梵帝冈博物馆内的‘明暗大厅’,整面墙壁上以素描方式绘上希腊柱饰、壁龛和雕像,与真实的门、窗结合得天衣无缝,仿佛大厅中真的充满了这些雕像和壁饰。西斯汀礼拜堂中,米开兰基罗的天顶壁画《创世纪》也是以假想的梁柱来区隔画面,并在交界处绘上雕刻般的人物造形,如此一来建筑、雕刻、绘画,就在真真假假中看来浑然一体。


米开兰基罗的天顶壁画《创世纪》(图:维基百科,作者﹕Aaron Logan)


婚礼堂的天花板壁画1473(图:维基百科)

由于写实绘画‘以假乱真’的趣味,艺术家也乐于用它来开开小玩笑。曼帖那(Andrea Mantegna,1431-1506)为曼都瓦公爵贡扎格家族的婚礼堂创作了整间壁画,四面墙壁以连拱长廊的形式,画上了所有家族成员在自然风景前的生活场景,特别有趣的是画在天花板上的一个对天空洞开的圆形天井。在天井周围有一圈石刻围栏,只见蓝天白云下,许多顽皮的小天使和面带的微笑的妇女趴在围栏上,对着下方的‘夫妇房’指指点点、探头探脑,其中两个小天使脑袋还卡在围栏的圆洞里,做出难受的哭丧表情。画家在天顶壁画表现出的幽默恢谐,和四周壁画贡扎格家族庄重严肃的表情形成有趣的对比。



柯列乔在帕而马的著名天顶壁画《圣母升天》(图:维基百科)

文艺复兴以后,许多教堂的穹顶都喜欢用仰角绘制辉煌的天国和神的显现,令观者抬头时真能感到天国世界的殊胜庄严。柯列乔在帕尔马教堂天顶绘制的《圣母升天》,圣母正向着天空中无穷远处飞升而去,层层天体众神都为此欢腾庆贺。这壮丽又逼真的景象可说是超出人类视觉经验的。事实上,掌握了写实技术的艺术家,就好像绘画世界的造物主一样,可以随心所欲创造假想的、现实中看不见的景象,‘欺骗’或‘说服’观众的眼睛,等于以写实技术超越了写实本身。



波佐(Andrea Pozzo)在罗马圣依纳爵堂(Église Saint-Ignace de Loyola de Rome)的天顶壁画(图:维基百科)

到巴洛可、洛可可时代,许多宫廷和教堂的天棚也经常以神话、天国世界为题材。由于受当时华丽风格的影像,这种《欺骗眼睛》的技法更加繁复和夸张。有的教堂天顶壁画简直令人眩目,几乎无法分辨真与假的界限。1685年,耶稣会教友波佐在罗马的圣.依纳爵教堂中殿绘制了壮观的天顶壁画,描绘圣.依纳爵在天国受到基督和圣母的欢迎,代表四大洲的神环绕在旁。此时对画家的要求,已经不只是写实能力,还有精准的计算能力和空间的巧思和想像力。从另一方面讲,如果没有对神的信仰与赞颂之心,也难以构思出如此壮丽辉煌的景象。


罗浮宫天顶壁画(作者提供)

二十世纪进入现代主义以后,绘画的写实技法经常被认为落伍、老旧。只有一些超现实主义画家还利用写实技巧表现他们的奇思异想,但崇尚的是新奇、怪诞、荒谬;而60年代后的‘超写实’或‘照相写实’则利用科学技术,能复制出几乎和原来一模一样的形象,但是和传统的模仿自然大异其趣。这种写实多在赤裸呈现现代社会的病态一面﹕人际的疏离、生活的虚无…有时不免流于颓废或庸俗。而古人在追求写实的时候,内心崇尚的还是善与美,表现了人性的尊严、善恶的对比,以至神与天国的辉煌…观者在欣赏时能够心生向往与感动,这就是艺术所带给人的升华。而呈现病态的现代写实也会令人印象深刻,然而感受却是感伤、消极的。


法国南部小城Agde的公共艺术壁画(图:维基百科;作者﹕Harrieta171,摄于2006年7月31日)


法国南部小城Agde的公共艺术壁画(图:维基百科)

倒是有许多街头的公共艺术沿用了传统《欺骗眼睛》技法的,以写实画面结合周围景观和地形来制造乱真的效果。观者一旦发现自己的眼睛‘被骗了’,反应不是恼怒,而是惊喜,佩服和感到有趣。这种趣味是照相术无法取代的,因为人画出来的,有‘人性’、有‘技巧’、有‘智慧’、有‘幽默’。从这点看来,以假乱真的写实技法是永远令人惊奇和叹服的,写实的绘画技法也永远不可能被其它技术淘汰。我们之前谈过‘成住坏灭’、‘物极必反’的宇宙规律,在现代艺术走到极端的今天,绘画的回归于写实是可以预见的未来趋势。

我们刚才所谈的《以假乱真》还是写实技法最基本所能达到的效果,如果画家善用它表现更深刻崇高的内涵,那么它的价值就更不只于此了。也就是说,写实技巧的本身不是艺术的目地,而是工具。对于一个已经拥有技术的艺术家而言,最难的问题还是﹕‘用技术去表达什么?’而艺术家对事物的洞悉与思考,他的人生态度、品格胸襟,会决定了他‘要表达什么’。作品的创作构思和表现内涵就是艺术家境界的体现。所以,逼真写实技法并不会像许多现代创作者想的那样走到了尽头;相反的,它是一条无止尽的光明大道,还等待着的有修为、有眼界、胸怀宇宙的艺术家去继续发挥。@*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文徵明以“白描法”钩出娉婷玉立的莲花,用极婉约匀称的细线来钩勒。为了显现花瓣的精气有神,画瓣尖,下笔时先以书法中的“顿笔”为之,再提笔上来,一上来就见真章了。我们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线条是那么细致温和,好像随手不经意地就画出来似的,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显得韵味无穷。
  • 南梁 张僧繇《雪山红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轮廓线以外,不添加任何线条也就是没画皴法。 这幅画怎么和常见的中国山水画迥然不同呢?
  • 来自比利时的法兰德斯风格画家安东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公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画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所绘的肖像画,优雅地呈现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宫廷样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师,他善于运用色彩和大胆的笔触来表达光线、物体的移动和布料质地。这项特长也让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绘出高度精准却仍具有绘画特点的蕾丝质地。蕾丝这种非常精致又复杂的布料是16至17世纪时富有的艺术赞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饰配件。
  • 华丽夸张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简单的情节、即兴对白和户外表演,是即兴喜剧(Commedia dell’Arte,又译艺术喜剧)的核心特征。其幽默剧情常围绕着年轻恋人的种种考验。演员们不受台词限制,可以根据观众的反应调整表演。这些喜剧常含有对时政的讽喻和接地气的幽默,可以巧妙避开查禁。这种意大利民间戏剧形式也成了18世纪洛可可(Rococo)艺术运动的理想题材。
  • 冬天多少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沉闷些,有些人觉得天空乌云密布缺少阳光令人提不起劲来。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算在最昏暗的日子里也有色彩。最近我坐在一家咖啡馆里望向天空,当天刮风下雨天色昏暗,天空不再出现彩虹,反倒像是大理石般带点细微的灰色、蓝色甚至紫色。
  •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宝藏之一是位于帕多瓦(Padua)的斯克罗维尼小礼拜堂(Scrovegni Chapel)。是什么让小小的斯克罗维尼神妙不凡,且意义重大?
  • 丁托列托在自己画室的墙壁上写有这样的座右铭,作为灵感之源的提醒:“米开朗基罗的造型与提香的色彩”(Il disegno di Michelangelo ed il colorito di Tiziano)。《创造动物》这幅画是向两位大师致敬之作:丁托列托动态地描绘了神体,并满怀愉悦地赞美自然界。此画如今收藏在威尼斯学院美术馆(Gallerie dell'Accademia)。
  • 美国作家史丹利‧霍洛维茨(Stanley Horowitz)写道:“冬天就像蚀刻版画,春天是水彩画,夏天像油画,而秋天是综合四季的马赛克(镶嵌画)。”几世纪以来,诗人与作家用笔歌颂四季,而画家用色彩使之流传千古。
  • 聚会宴饮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在古希腊,有一种称为“会饮”(symposium)的特殊宴会,是当时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随后,宴饮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十分盛行,并以不同的形式传承至今。
  • 早在1855年,也就是多雷(Gustave Doré)二十三岁时就计划为但丁《神曲》着手绘制插图。他的艺术才能大多体现在为文学作品创作插图上。除了神曲之外,他还为其它文学名著制作精美的插图,如《圣经》、《失乐园》、《唐吉柯德》等等,而神曲插图的面世,即被大众认为文学结合视觉艺术的一大杰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