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京城:“雅游之所” 琉璃厂

林妍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满汉分城而居”,汉人迁至外城,琉璃厂位于外城西部,许多汉族的官员也居住在附近,后来,在琉璃厂周围又建立了全国各地的会馆,因此,赶考的举子、当地的文人和一些当官的经常聚集在琉璃厂一带逛书市,渐渐地,明朝时红火的前门、灯市口和西城的城隍庙书市也转移到琉璃厂,各地的书商也纷纷在这里设摊、建室、出售各类藏书。这里便成了文人雅士们喜欢逛的“京都雅游之所”。

清乾隆时开始修纂《四库全书》,参与编纂的人员为了考证典故,详列书目,常常往返琉璃厂访书购书,探讨学问。由此琉璃厂在当时成为众多学子们心驰神往之处,大家纷纷趋之若鹜,成就了琉璃厂繁荣的盛况。

这里逐渐发展成为京城最大的书市,其他经营金石碑刻、文房四宝、古玩字画等店铺也纷纷在此开张,琉璃厂成为成为人文荟萃的文化街市,丰富的各类书籍、方便的阅读和选购条件吸引着更多的文人墨客、学者、举子光顾。

琉璃厂荟萃了一百多家书店、字画店和古玩店等老字号,如荣宝斋、槐荫山房、古艺斋、萃珍斋、萃文阁、一得阁、博古斋、戴月轩、李福寿笔庄等。其中以荣宝斋字画店最为著名。

“荣宝斋”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以前叫“松竹斋”,光绪年间改为“荣宝斋”,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起初,荣宝斋经营的范围有3部分:一是书画用纸,以及各种扇面、装裱好的喜寿屏联等﹔二是各种笔、墨、砚、墨盒、水盂、印泥、镇尺、笔架等文房用品与各种文玩;三是书画篆刻家的笔单。

后来,由于质量高、信誉好,名声也越来越大。此外,“荣室斋”的绝技“木板水印”更是蜚声中外,“木板水印”是一种古老的手工印刷技术,制出来的画几可乱真,这是当今任何印刷技术都无可比拟的。

自清乾隆时期以来,京城的人们都知道“琉璃厂”,这条古朴、典雅的街道聚集着众多的古旧书籍、文玩古董、碑帖字画、文房四宝、篆刻用品和中西乐器,那些老字号因其悠久的历史而散发出古远的韵味,也为京城增添了一份文化古韵。@*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小巷,北京的胡同大部分形成于的元、明、清三个朝代,围绕在紫禁城周围,数目浩繁有几千条。胡同这种古老街道也成为京城独有的特色和民俗文化,为京城一景。
  • 遍布全城的四合院─京城人的民居,是中国民居建筑的范例,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 庙会是中国民间的一种习俗,而北京的庙会尤为著名,是老北京民俗文化的一大特色,并且历史悠久,相传起始于辽代,但未被证实。最早有记载的是元代白云观庙会,明清时期北京的庙会就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京城内外的各大寺院均有各自特色的庙会.............
  • 四合院是北京人的传统民居,也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观念。漫步在京城幽深曲折的胡同里,两边是或直或曲或宽或窄,且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大门,大小不等,装饰各异,真是一道独特的民俗风情。
  • 自元朝定都北京,便开始修葺京城,所以京城的古城墙创建于元,而形成在明代。当时元代城墙有11个城门,明代初期,刘伯温修建北京城时,将原来的11座城门改成了9 座: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即闻名于京城的“都城九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内九城”。
  • 中国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历史、风俗和文化,他们的传统民居也是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如草原上的蒙古包、侗族的吊脚楼、傣族的竹楼等等。而黎族是海南岛独有的民族,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他们的传统民居则是一种形似船状的“船形屋”。
  • 明成祖要求角楼要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工匠们一筹莫展...
  • 据说,北京城是一座“八臂哪吒城”,之所以有这样的称呼与明朝的著名谋士刘伯温有关。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其孙朱允炆继位,即明惠帝。后来燕王朱棣于建文元年在北京发动“靖难之变”,四年后夺取皇位,即明成祖。
  • 胡同原为蒙族语,即小街巷。胡同称呼始于元代,多数的这些小巷在元、明和清朝的时候被建造,北京胡同是明清的典型民居..................
  • “柳塘莲蒲路迢迢,小憩浑然溽暑消。十里藕花香不断,晚风吹过步粮桥。”这是清代李静山赞誉北京什刹海夏季风情的一首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