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八八水灾那晚…本土文化土石流 空前大浩劫

万山岩雕 现况不明 旗山堤防 穿肠破肚 平埔夜祭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7日讯】自由时报记者苏福男/专题报导


“向婆”徐罗文英(左一)带领众人牵手绕圈,踩着四步舞法,以平埔语吟唱牵曲,迎接太祖下凡与族人同乐。(自由时报)

八八水灾不仅重创高县山区,许多弥足珍贵的文化资产,也正面临空前大浩劫﹗

包括全村遭土石流吞噬的甲仙乡小林村公廨、平埔夜祭、平埔文化馆和文化园区,都已飞灰烟灭成绝响,旗山溪日治时期卵石堤防“穿肠破肚”数百公尺,下淡水溪铁桥桥墩、桁架,再度被大水冲毁“尸骨无存”﹔就连具有世界遗产潜力、名列国宝级的茂林万山岩雕遗址群,也因位处中央山脉崇山峻岭而现况不明。

耆老遇难 文化痛失灵魂

高县文化局粗估,修复金额至少达数亿元,但像小林平埔夜祭的灵魂人物和地方耆老,全数遭土石流掩埋、遇难,损失根本难以金钱估计,文化界人士不禁感叹:“这真是一场本土文化的土石流大灾难!”

目前高县境内官方登记有案的文化资产,总计有43处,包括古迹21处、历史建筑19处、遗址2处、文化景观1处,另有自然地景1处,43处文化资产在此次八八水灾中无一幸免。

公廨瓦解 文资付诸流水

其中,灾损最严重的,当属甲仙乡小林部落,小林部落千余名村民,8成以上是平埔族西拉雅系大满族人,彼此多有亲戚关系,因此族人感情深厚。

当地守护神为番太祖、阿立祖或阿立母,平日供奉于公廨,每年农历9月15日为部落“太祖夜祭”的日子,当天族人以过年的方式,齐聚楠梓仙溪旁的公廨文化园区,一起牵曲同乐,小林国小校园并设置全国首座平埔文化馆,陈列平埔族文物。

小林灭村 平埔夜祭难再

去年辛乐克风灾,小林也发生罕见的土石洪流,差点取消“平埔夜祭”活动,但甲仙乡公所克服万难,于10月11日在小林平埔文化园区举办“客家心、平埔情~平埔与客家的相遇”暨“97年高县甲仙小林平埔夜祭系列活动”。

当天下午由小林村大鼓阵为活动揭开序幕,随后还有甲仙平埔族文史学会的“塔母洛”等演出,“塔母洛”是平埔夜祭传统祭仪曲目之一,族人不分男女、不限人数,在太祖圣诞或开向夜祭时演出。

夜祭主祭仪式于晚间7点展开,在众人向公廨番太祖上香、献花、献果、献酒及行三鞠躬礼,祭祀仪式完成后,族人头戴圆仔花环,身穿紫黑相间的平埔传统服饰,由70几岁“向婆”徐罗文英带领,众人牵手绕圈,踩着四步舞法,以平埔语吟唱牵曲,迎接太祖下凡与族人同乐。

记者因前往采访而躬逢其盛,并大啖麻油鸡、米糕、芋粿等平埔美食,未料,这竟是小林人最后一次的平埔夜祭聚会。


万山岩雕群遗址的“孤巴察峨”岩雕,可见具象的人脸和圆涡文等丰富多元图案,令人叹为观止。(自由时报)

(自由时报记者苏福男整理 ) 万山岩雕群遗址深藏在高县茂林乡中央山脉原始森林中,民国61年间,任教于屏东师范学院的高业荣,听闻茂林乡万山原住民学生转述部落传说,旧万山上有颗“雕刻花纹”的石头,而且有一段神话故事传说,引起高业荣的研究兴趣。

67年高业荣由原住民带路探寻,果真找到传说中的三处岩雕,30年来又陆续发现多处岩雕,95年4月高县文化局依据新公布的文资法,重新指定万山岩雕类别为遗址,并定名为“万山岩雕群遗址”,同年5月申报提列“国定遗址”。

万山岩雕群遗址因位处中央山脉深山处,车辆无法长驱直入,徒步前往任何一处岩雕,至少也要2天的山路路程,且一年当中只有浊口溪短短几个月的枯水期得以进入,因此平日除偶有原住民猎人途经,人烟罕至。


旗山溪卵石堤防此次八八水灾“穿肠破肚”数百公尺。(自由时报)

(记者苏福男整理)旗山镇旗山堤防兴建于日治昭和7年(1932年),由于昭和4年(1929年)8月的洪水期,河床剧烈改变,造成巨大主流旗山溪直冲右岸旗山郡而来,为免水患,台湾总督府土木局遂于河道旁地势较低处,兴建总长5百公尺的堤防,之后又陆续向南延长,成为如今总长1644.5公尺的旗山溪堤防。

旗山溪堤防以卵石砌成,是旗山重要地标,也是日治时期当地人付出血汗共同完成的,保护旗山免于洪水之苦,因此成为镇民共同的记忆,曾被列为“旗山八景”之一,更有居民将其比喻成旗山的“万里长城”。

旗山卵石堤防施工及选材细腻,具有工艺技术价值,在技术与构造智慧方面,显现日治时期的防洪工法,而且迄今近80年仍大致保存原貌,见证了1930年代以来筑堤技术的历史变迁。


“塔母洛”是平埔夜祭传统祭仪的曲目之一。(自由时报)

(记者苏福男整理)旗山镇旗山堤防兴建于日治昭和7年(1932年),由于昭和4年(1929年)8月的洪水期,河床剧烈改变,造成巨大主流旗山溪直冲右岸旗山郡而来,为免水患,台湾总督府土木局遂于河道旁地势较低处,兴建总长5百公尺的堤防,之后又陆续向南延长,成为如今总长1644.5公尺的旗山溪堤防。

旗山溪堤防以卵石砌成,是旗山重要地标,也是日治时期当地人付出血汗共同完成的,保护旗山免于洪水之苦,因此成为镇民共同的记忆,曾被列为“旗山八景”之一,更有居民将其比喻成旗山的“万里长城”。

旗山卵石堤防施工及选材细腻,具有工艺技术价值,在技术与构造智慧方面,显现日治时期的防洪工法,而且迄今近80年仍大致保存原貌,见证了1930年代以来筑堤技术的历史变迁。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