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明光惊现集中居住杨六郎后裔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9月7日讯】距明光市南20公里处104国道边的管店镇有个自然村叫大越,这个不起眼的村庄被环绕在蜿蜒起伏的群山环抱之中。从空中鸟瞰绕村而过的九座山头蜿蜒起伏酷似一条龙,龙首就在国道边,在龙的怀抱中是上游两涧之水汇集于此而冲积成的一马平川,村庄就坐落在平川上——好美的村庄啊。该村除了优越的地理环境还有很多的美丽传说,更有那解不开的千古之谜——越氏人家全部自称是北宋名将杨延昭的后裔。他们供奉的牌位上都是“杨氏六公越氏门中”,过去的祠堂里供奉的画像(他们叫影像)则是佘老太君、杨六郎,还有一个叫不出名字的年轻人。

杨家祖籍山西太原而且戍边都在应州今应县以北,北宋和大辽国的交界处。而安徽明光在江淮之间相距千里之遥。就是天波杨府也在汴京,今天的河南开封,距离明光也不近啊。他们自称是杨家的后裔这是一个谜,这个谜或许能从大越众多的美丽传说中找到答案吧。

带着疑问和好奇笔者决定走访大越。

在镇、村干部的带领下,笔者深入大越走访了几位80岁左右的老人。走访的老人当中就有越姓的越清壮、越明才两位。当问及越家祠堂为什么供奉着杨姓祖先的牌位时有两个说法:一、杨家当年被抄隐姓埋名到这里跟舅舅姓的;二、杨家无后过寄的。笔者又走访了外姓的梁国友老人。他证实,祠堂在他1945年来时还很完整漂亮,有正殿和前殿组成。他们还清晰的记得院内还有两个大花坛,北面栽的是牡丹,南面栽的是芍药。正殿后被日本鬼子烧了,等日本人走后火已蔓延至前殿,经看管祠堂的人抢救前殿才保存下来。他们都证明影像是在南京画的,每次旧了到南京重画还需要60斗大米。影像是三幅:佘太君、杨六郎,还有一个叫不出名字,影像是有一个专门的木箱存放的,直到1949年解放军南下路过是时,因解放军把木箱当马槽用,影像才被解放军从木箱中倒出。祠堂直到1949年后才被拆掉盖大队部,后改成学校。祠堂当初有公田出租。每年冬至,祠堂召集所有族人大摆宴席,公布收支。逢年过节就将影像挂起进行祭拜。祠堂里面还办学,所有越姓孩子可免费上学,他姓孩子要适当收些学费。越清壮老人说他小时侯就是在祠堂里上的学。

热心的梁国友老人又带着笔者到村中看当年拆祠堂后还遗留散落在各个角落的殿柱的石基、上下马台的石板、雕刻精美的石鼓、古井……(照片附后)他说:“小时候听大人说,古时候大越有72道撒喇子(大概是城门的意思)72口井,是一个很大的城池,非常繁华,号称小南京。”72口井?那是有不少人在此居住啊。笔者看着现在的大越也不过几十户人家,不像老人描述的那样啊。带着这个疑问笔者又走访了越明才老人,越明才儿子的一番话使笔者顿开茅塞。他说,我们的打谷场下、水稻田里都曾挖到过过去的老墙基,全是古时的大灰砖,西边就是古砖窑的遗址。这就是说原来的城池在现在一马平川的稻田里。好大的一片开阔地啊,这还和传说的差不多。

徜徉在村庄上,映入眼帘的是到处散落的古式大灰砖,想像传说中的辉煌,不禁让人抚今追昔——大越又是怎么衰败的呢?

我们不妨从下面大越的两个代代相传的故事中来推断一下大越衰败的原因。

从前,相传大越的祖先们为了求得一棺好地请了一个遐迩闻名的风水先生。风水先生说,我有一棺好地,只是谁家老人葬了这棺地,落葬之日便是我双目失明之时。越家人说,果真是那样我们给你配个丫环专门服侍你,越家愿做你的养老儿子给你养老送终,何况不一定就会发生令双目失明的情况呢。越家诚恳的态度打动了先生,老先生就答应了。结果落葬那天先生的眼真的失明了,于是越家很认真的履行了当初的承诺。越家从此也一年一年的兴旺起来。若干年后越家不知是何原因得罪了丫环,丫环为报复越家想出了一计。

一天丫环对风水先生说:“今天吃的鸡香吗?”
先生愉快地说:“香,那当然香了!”
“香?你可知道今天的鸡是只掉到茅缸里的鸡,东家没舍得扔烫给你吃的。”丫环说,
先生说:“当真?!”
丫环:“那还能有假?”
先生沉思良久说:“孩子,能帮我个忙吗?”
丫环说:“行啊!”
先生:“请你去把我徒弟叫来。”

徒弟来后,先生将在越家的“遭遇”告知徒弟并对徒弟面授机宜,要徒弟在绵延起伏的九座山的第一座山的东麓下(即龙首,104国道边管店镇叉路口处)挖一面塘。徒弟尊嘱去办,结果前一天挖的泥第二天就自动淤平了,徒弟大惊并将这一情况告诉师傅,师傅说:“你用77把铁锹一字排开插在塘中,再用裹着红布的四把铁锹插在塘的四角塘就自动生成。”第二天塘真的生成了而且是满塘鲜红的血水。此举斩断了龙脉,越家从此逐渐衰败。

如用这个传说来推断大越衰败的原因多少有些牵强附会,但大越人代代相传的凤凰的传说或可揭开大越衰败之迷的一角。

大越人代代相传,大越曾栖息着美丽的凤凰(一种什么好看的大鸟吧)后因一场不明原因的大火凤凰飞到距大越不远的丰山集(林东水库边)落在一个高高的土堆上。落在丰山集的凤凰还回头向着大越的漫天大火凄厉的喊着。喊,明光的方言读:Xian,事实上丰山集原名应是凤喊集,因从前识字人不多为书写方便就演变成今天的丰山集了,而旧版的地图和军事地图仍然标的是凤贤集,而那个凤凰落脚的土堆在地图上就叫凤凰墩。

凤凰本身就是古老中国想像中的鸟,大越代代相传的到底是一种什么鸟也无法考证,但这个传说中至少承载着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大越毁于一场大火的可能性很大。

经历兴衰的大越、大军南下时还在的影像、解放后才拆的祠堂、见证过这一切还健在的老人。大越越家祠堂供奉杨六郎的影像已是不争的事实。难道越家真是杨六郎的后裔?但通过走访的形式只能获得这些信息了,为了进一步解开这个迷笔者又一头扎进史书里。首先,查阅杨家是否被抄。其次,杨延昭是否到过江淮地区甚至到过明光管店。

据明朝人熊大木着的《玉茗堂批点按鉴参补北宋杨家将传》(简称杨家将传)第二十八回,因焦赞杀了谢金吾一家,杨六使被:“发配在汝州做工,递年进造官酒二百埕,三年功满则回。”后奸臣王钦诬奏:“杨六使轻玩国法,配到汝州未经一月,将酒酤禁令放驰,私麋钱价,将为造反之计,乞陛下早正其罪,免生后患。”真宗闻奏大怒曰:“彼令部下杀死谢金吾一家,朕念其先人有功,姑免其死。今又在配所私卖朝廷之物,难再宽容。”即敕团练使呼延赞继旨到汝州,取六使首级来回。此时寇准向八王献计;“幸得领敕命者呼延赞,可令见汝州太守计较,以罪人貌类郡马者枭其首级来献纳,令放六使逃走。后日遇国有难之际,又好保举也。”八王然其言,乃命呼言赞见汝州太守张济,适逢“牢中有蔡权,问实死罪,情真罪当,年久当斩。此人面貌与杨将军无异,可将此人斩首,以献主上,必允信也。”济令取出蔡权审视,果然相像。吩咐五荣多讨酒馔赏之,醉于狱中。枭了首级,提见张太守。太守曰:“事不宜迟。”便交呼延赞,继着首级寻夜赴汴京了。张太守唤过六使,教之装着客商,逃往远处避难……

从这里似乎能够印证大越人所说的杨家被抄隐姓埋名的传说,但熊大木的《杨家将传》带有演义的性质,可信吗?笔者决定再查阅一下正史——《宋史》,结果有了惊人的发现。

《宋史》二百七十二卷:“延昭本名延朗,后改焉。幼沉默寡言,为儿时,多戏为军阵,业常曰:‘此儿类我’每征行,毕以从。太平兴国中,补供奉官。业攻应、朔,延昭为其军先锋,战朔州城下,流矢贯臂,斗益急。以崇义副使出知景州。时江、淮凶歉,命为江、淮南都巡检使。改崇义使,知定远军,徙保州缘边都巡检使,加就如京使。”

另据著名教育家汪雨相(汪道涵的父亲)编撰的《嘉山县志稿》(手稿):“嘉山西麓有孟良庵,相传宋将孟良于此立寨,而于李全御金人说。民国参谋部陆地测量局五万分之一测图,广武卫一幅,在滁县西北境,牛头山之北有东西相连二山,东曰:焦赞山、西曰:孟良山。今已划入嘉山县境。此二山意者,焦孟二将曾扎营于此,故以名山。综上观之,延昭既为江、淮南都巡检使,而 诸山位于定远之东介于江淮之间,宜其谴部将焦赞、孟良扎营立寨于诸山以分戍之。”

“正史”虽然没有杨家被抄的记载,但杨延昭不仅到过江淮之间,而且就在明光市管店镇大越附近(和管店比邻的横山乡就是和定远交界),这是史实。那么大越人自称是杨家的后裔就绝不是空穴来风了。

至于杨家被抄一事到底正史和演义哪个出了问题就无法考证了。

读到这里笔者掩卷沉思,杨延昭任江、淮南都巡检使是太平兴国年间,距今已一千多年,杨延昭死于公元1014年,也近千年历史,千年来大越人始终以自己是名将之后而自豪、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先,代代相传、年年祭拜、生生不息,其虔诚的态度就像亿万华夏儿女对轩辕帝的祭拜,大越不就是我们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缩影吗?

至于杨家后裔为什么姓越还是留给读者您去揣摩吧!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转自互联网论坛﹐未经本站核实

相关新闻
大陆人致港人:打持久战中共必输无疑
美退出万国邮政联盟 中国小卖家面临被清场
对抗遗忘:那些为坠亡者陶崇园发声的年轻人
震撼!35名抗日国军名将决死誓言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