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
【唐诗漫谈】人世多神仙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以为是个神话。不过,八仙之中的张果老可是正史有录,如《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全唐诗》载张果老《题登真洞》诗一首,修成金骨炼归真,洞锁遗踪不计春。 野草谩随青岭秀,闲花长对白云新……
【古韵流芳】白居易《观刈麦》叹民间疾苦
白居易不仅是一位有责任感的诗人,也是尽忠职守的官员。他主要生活在唐宪宗时代,宪宗是盛唐之后很有作为的皇帝,曾大力征讨藩镇,让唐朝再次出现统一的中兴局面,史称“元和中兴”。白居易一生中,既有《观刈麦》这样的讽喻诗,也有《琵琶行》这样的抒情叙事诗。
【古韵流芳】创清新诗风 贾岛“推敲”造新词
盛唐过后,雄浑昂扬的诗歌气象有所减弱,一批崇尚清新奇僻诗风的诗人出现了,“诗僧”贾岛就是这类诗人的代表。他的代表作是《题李凝幽居》。
【品读唐诗】久别故乡 他却只问梅花开未
思乡之情,人皆有之。久在异乡的游子每当与故人重逢时,往往会热泪盈眶,激动不已,然而唐代大诗人王维只是“轻描淡写”地问了一句:家乡窗前的那一株梅花开了吗?
【古韵流芳】刘禹锡越挫越勇 诗文尽显豪气
公元826年,在刘禹锡五十多岁的时候,他结束了长达二十三年的贬官生涯。在一次宴会上,刘禹锡对好友倾吐了这些年的心路历程,他说,自己在偏远的巴山楚水谪居多年,感觉自己像被世界抛弃一样。他的心情是悲凉的吗?当然不是,他认为自己就像是沉船,旁边却有千帆行驶的忙碌风景;也像是病树,周围却有万木争春的繁荣景象。而今天他又能和好友叙旧赋诗,不也是一桩令人精神大振的乐事吗?
【唐诗漫谈】桃花为何红?
唐诗中,于桃花流传最广的一首诗,当属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古韵流芳】李商隐《锦瑟》美在解与不解之间
李商隐在《锦瑟》中表达了什么情怀呢?是悼念亡妻,还是感时伤世,还是对国家政事的忧虑?或许这些感悟都包含在诗中。诗人正是想告诉大家:无论是儿女情长还是仕途功名,人生的际遇都是相似的,当你回顾它们的时候,既美好又遥远,连同自己的青春都将消逝在回不去的时光里。古人说,诗无达诂。正因为这首诗解读的多样性,每个人都能在诗中找到自己的回忆,这也就是《锦瑟》经久不衰的原因吧!
【古韵流芳】岑参边塞诗 飞雪似梨花
在唐朝有这么一批文士,他们深入苦寒的边疆地区,在惊叹大漠异域风光的同时,也接受严酷的生活考验,在激烈的战事中不断成长。流露在他们笔下的,就是唐诗中最特别的类别之一——阳刚雄浑的边塞诗。这一首诗,就是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的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诗漫谈】神童诗名世 人生更传奇
骆宾王、李泌分别是初唐、盛唐的两位神童,人生各有传奇,但殊途同归,俱入修炼之门。盖韵姿天纵之才,或多世事磨练,结缘了愿,而于本性觉悟,并留下一篇传奇,让世人琢磨人生之真义。
【古韵流芳】《终南别业》清新脱俗的修行之乐
咱们中华的传统文化,从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说起,到三皇五帝创建文明,再到后来,有道家、佛家修炼文化的弘扬,几千年来,可以说我们在天地神明的护佑下,演绎出了辉煌璀璨的文明。因而,传统文化也叫作神传文化。秉性善良的古人,敬天地、拜神佛,保持着高尚纯朴的道德修养;而历史上信佛寻道的修炼人,也同样是层出不穷,他们共同奠定了中华博大精深的修炼文化。
【古韵流芳】 王之涣笔下风光 诗歌成就名楼
在唐朝,有位正当壮年的诗人登上了依山傍水的鹳雀楼,他看到天上的夕阳挨着山峦渐渐落下,脚下的黄河向大海滚滚奔流。他极目远眺,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于是再登上一层楼,期望能够看得更高更远。
【古韵流芳】杜甫《望岳》咏泰山的千古绝唱
泰山是什么样呢?有位诗人这样形容,它苍翠挺拔,即使远在齐鲁古国的边境,仍然能够看到它的山色风光。诗人认为,造物主将各种美景汇集到泰山上,而且山体高大,南北两面甚至能分割出清晨和黄昏两重世界。层层烟云,让人心神摇荡;诗人不禁极目远眺,欣赏那归山的翩翩飞鸟。最后,他由衷地发愿,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峰。
【唐诗漫谈】侠是谁的童话?
侠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有产物,贯穿始终。至今海内外华人,“侠”意识、武侠小说、武侠电影仍广为流行。为什么呢?中国人讲“仁义礼智信”,尤重“义”
【古韵流芳】高风亮节虞世南 大唐第一咏蝉诗
如果要用一个声音来代表夏天,我们最先想到的,一定是蝉声了。碧绿的树梢上,人们总能听到蝉连续不断的唧唧的鸣叫。有时候它很聒噪,吵得我们难以入眠,但更多时候,我们把它视为夏天的象征。因为到了秋天,蝉就很少鸣叫了,也就有了“噤若寒蝉”这个成语。由于蝉独特的生活习性,几千年前的古人就乐于把蝉作为描写或歌咏的对象了。
【古韵流芳】春日清晨  传诵千年
唐朝是诗歌的国度,以至于人们一说起诗歌,首先想到的就是“唐诗”。唐诗里有一大流派,叫“山水田园诗派”,其中最著名的诗人是王维和孟浩然,世称“王孟”。今天我们要赏析的就是大诗人孟浩然的《春晓》。这首诗短短二十字,语意浅显,哪怕是年幼的孩童也能读懂。其实,很多人的诗歌启蒙,就是从《春晓》、《静夜思》这样的五言小诗开始的。
【唐诗漫谈】造反有理?
唐诗极盛,连其中的反诗都无有比肩者(清人编《全唐诗》录黄巢诗三首)。历史上,陶渊明以爱菊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也被称为“花之隐逸者”。但在黄巢眼里…
【古韵流芳】李白一首诗见证最深友情
朋友,在传统文化中被列为“五伦”之一,今天人们也常说“千金易得,知己难求”。真正的朋友,可以相伴一生,在患难中互相扶持,在生活中分享快乐。如果能够结识一位志趣相投的朋友,真是不亦乐乎!在一些节日或者重要场合,我们都喜欢给朋友赠送礼物表达祝福;重情重义的古人,也会互相赠送礼物。而且,他们的礼物新颖别致,甚至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唐诗漫谈】宰相襟怀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代的文学就是唐诗。下至贩夫走卒,上到天子,皆喜诗,官员们更是一个主要的创作群体。《唐诗三百首》开卷之作,就是开元最后一位名相张九龄的《感遇》。
【唐诗漫谈】帝者气象
隋末大乱,太宗年虽少,然“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劝父起兵,拯救天下黎民;且其为“天策上将”,披坚执锐、攻坚克难,乃有大唐。24岁时所写的《还陕述怀》一诗…
【唐诗漫谈】李白为何“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黄鹤楼》被推为“唐人七律第一”,“诗仙”李白也心悦诚服。其实李白诗也有写及黄鹤楼的名篇,但崔诗一出,时人和后人就难以比拟了。崔诗独步千古,为何?
【唐诗漫谈】天籁之音
“一语天然万古新”,得浑成自然之趣,非雕琢、苦吟可比。这两首诗的妙处,要靠自身的经验、体悟,不易解说。
【品读唐诗】名琴与神笔相遇 音乐竟成游记
生活中,我们常用成语“余音绕梁”、“天籁之音”形容一首曲子十分动听,但若要以具体的语句评价乐曲或讲述其意境,难度则非同小可,毕竟音乐比文字更抽象且需要更强的想像力。
从“咏乌拜官”说到大唐诗盛
从太宗开始,唐代帝王大都心胸较为开阔,对自己的统治地位,也具有较强的自信心,不搞文字狱,也不勉强压抑人性的自由发展。
唐诗对仗 妙语联珠
唐诗中格律诗的对仗句子,巧妙地运用了古汉语词组的构词法和平仄读音,自格律诗在唐代出现后,古人创作了大量的名篇及对句,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值得我们代代相传及诵读。
对李白来说,酒醇而人愈醒,借醉说醒言,醉里看透千秋迷雾。后人为李白的诗中酒、酒中诗所陶醉,却鲜少有人悟透真机。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踌躇滿志,跨马离家,踏进了长安的政治核心——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宏大的宫殿、大明宫。
【诗仙李白】之一:青莲居士谪仙人
纵观古典诗坛,李白,无疑是最响亮的一个名字,最耀眼的一颗星。“诗仙”美誉,唯其独享。什么样的诗,什么样的境界,才称得上“仙”呢?
【品读唐诗】盛唐诗人遇见的月光
在诗歌的顶峰时期──唐朝,写月的名诗名句更是层出不穷,最常见的仍然是将明月作为传递相思的意象。其中有一首诗,在歌咏明月的同时,描绘出一幅雄浑幽静的画面,在众多诗歌中脱颖而出,成为千古传唱的佳作。
唐.韩愈《夜歌》赏析
《夜歌》这首诗大约创作于韩愈正式担任国子博士。韩愈从贞元二年出道,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失败,遭遇多坎坷。
【品读唐诗】熟悉而陌生的故乡
您知道大诗人李白的“诗仙”名号是怎么来的吗?据《本事诗》记载,李白来到京城长安,尚未成名,独自住在旅店里。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上门拜访,惊叹于李白飘逸超群的风姿,于是请求欣赏他的作品。老人读了李白的《蜀道难》,多次称赞,直呼李白为“谪仙”。后来他又读了《乌栖曲》,又叹道:“此诗可以泣鬼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