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有报
因三世前罪被摄冥府 书生还阳后力行善事
晚清王寿祺曾在江苏苏州娄门地区的一户人家做家庭教师,教授陈公子。陈父在外地做官,尚未及冠的陈公子住在外祖父家。时年17岁的陈公子十分聪颖,擅长写文章。
罗汝楫助秦桧害人遭恶报 其子猝死岳飞庙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被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罪名害死后,于宋孝宗年间被平反昭雪,又追谥为“武穆”。折冲御侮曰“武”,布德执义曰“穆”。后朝廷在湖北鄂州立庙祭祀岳飞。鄂州是当年岳家军的大本营,岳飞在此地驻扎多年,深得民心。1204年,宋宁宗年间,追封岳飞为鄂王。宋理宗1225年二月,改谥其“忠武”,在杭州西湖畔建“宋岳鄂王墓”。
【未解之谜】命运掌握在谁的手中?
算命会遭遇空难,比利时小伙半年不出远门,谁知有一天飞机从天而降……命运真的是定好了的吗?唐朝裴度与民国军官,一样的算命结果,不一样的结局,不同在哪里?
十多年烧淫书积功德 石韫玉得中状元
明朝中叶后,因为经济的发展,百姓生活富足,也有了更多的闲情享乐。彼时戏曲小说大为流行,而为了吸引读者、增加销路,有的小说中加入了情色描写或主要描写情色,比如《西厢记》、《金瓶梅词话》等。据历代禁毁书目所载,这类小说大概有一百五十到二百种,而作者大多并不可考。这些淫书的流传,着实是害人不浅。
种善因得善果 古人正直善良福寿增
人的命运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包括功名利禄、寿命长短、有无子嗣。然而,在史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某某人的命运发生了改变,或是本没有的功名有了,本来寿命不长的人寿命被延长了,本来没有子嗣的人有了子嗣。他们的命运是因何而改变的呢?
才子蒙召返天庭 阎王殿中警世人
明代文学家蒋焘,字仰仁,是英宗时期武功伯徐有贞的外孙。幼时的他就十分聪颖,才思敏捷。五岁时,母亲口授蒙学教材《小学》,蒋焘听罢即能成诵。十一岁时,就擅长写文章,时有惊人之语,因此蜚声乡里。
民国上海地产大亨之父的奇妙缘分
明清时期徽商的发源地徽州,非常注重文化,他们中有很多是因战乱从北方迁徙来的世家大族和士人。他们尊儒重教,早在南宋时期,徽州就出现了“十家之村,不废诵读”的现象。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徽商形成了自己的商业道德准则,即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取利、以质取胜。这其中就包括程德成程霖生父子俩。
明朝姜宝恶多善少 后来因何被视为乡贤?
明朝大臣姜宝曾经割让千亩良田赡养宗族,深得百姓敬仰,并视为他是“乡贤”。不过,早年的姜宝可是恶多善小,差点转生为畜生。因为一个奇梦,唤起了他的敬畏之心,他兑现与神明的约定,从而命运得到了改善。
救济人于危难之中 好心有好报非虚言
中国民间流传着不少有关善恶有报的俗语,比如“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好心自有好报”“天知地知神知鬼知,何谓无知;善报恶报速报迟报,终须有报”。从古至今,人世间发生的许许多多的故事,都在印证着这些道理。比如史籍中记载的那些济人于危难中的善良人,都在不久后得到了上天的奖赏。
“天榜”透天机 上天重视德行
自隋唐确立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以来,一千多年来,为历朝历代选拔了一大批治国安邦的优秀官员。通常,科举考试后会发榜,凡是中举者皆称为“中榜”。中榜者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为解元,会试第一称为会元,殿试第一称为状元,而殿试第二和第三名分别称为榜眼和探花。
因果循环 救人就是救己
天道昭昭,因果循环,善恶有报绝非虚言,很多时候,世人未必能看透,救别人其实也就是救自己。
成全他人得善果 换来骨肉重逢
人生有时需要面临这样的选择:是满足自己的私欲,还是成人之美?对于重视德行的君子而言,自然是选择成人之美,而成全了他人的君子所为,上天当然看在眼中,并赐予了福报。
贪财庸医害人性命 果报已成终将偿命
唐代名相陆贽曾说:“医以活人为心,故曰医乃仁术。”作为医者,能否怀揣仁心、施行仁术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仁与不仁都会得到相对应的果报。
以恕己之心恕人 福报随之而来
人生在世,孰能无过?除却有意杀人放火的大奸大恶之人,很多人犯下过错,或是因为一个错念,或是一时糊涂所为。面对他人相对比较小的过失,知情者应该宽容以对、不彰显人短,给他们一次改过的机会,还是一定要追究到底,且四处宣扬那件错事,使其从此名声扫地呢?佛家因果报应说认为,传播他人过失的行为会减损自己的阴德,乃至遭受种种恶报;反之,那些不彰人短之人,福报将随之而来。
出入冥界神界看到过去未来事  他们捎给人什么讯息?
有人能见到一些阴间、天上时空的景况,或是还没发生的未来事,或是人间隐瞒的私密事儿。他们具有这些特殊神通到底是为何而来?
毁神像拆寺院 遭现世报还殃及全家
从明朝至“文革”,流传着不少故事。有人为了修园林、修墓地,或受无神论的蛊惑,与神像或寺院大动干戈。结果当事者有的遭到现世报,也有的殃及全家跟着遭殃。神佛不是慈悲的吗,又怎会降罪于人呢?这其中,有着怎样的道理?
为将不妄杀人 既是国家之利 亦为子孙之福
古往今来,人世间“兵征天下,王者治国”,因此而引发的战争无可计数,尤其在王朝更迭时,战争尤为惨烈。若遇到那嗜杀的将领,难免出现大面积的生灵涂炭。当然,历朝历代都有有道明君和诸多仁义之将,能在战争中约束手下,禁止肆意杀戮。明太祖有言:“为将不妄杀人,岂惟国家之利,尔子孙实受其福”,不妄杀不仅对国家有利,对其子孙后代亦是福气。
报应迟早找上门 为官贪婪残酷者戒
人一生的功名利禄,大多早已注定,只不过世人因为有太多妄念,还有很多不甘心,因此还要苦苦奋斗,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而残害生命。殊不知人在世上做什么,都一定会有相应的报应,只不过争个早和晚。譬如为官者若不仁,今日手握大权、高朋满座、颐指气使,明日就可能下马入狱、遭人索命。从古至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不取不义之财得福报 损人利己恶报难逃
孔子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大意是说,通过获取不义之财而致富贵,君子无法处之泰然。换言之,取不义之财和损人利己都会带来灾祸,因为这不是正道。漫漫历史长河有多少故事在反复告诉世人这个道理。
心存公道 不冤枉他人 为官者自有福报
孔子曾说:“政者,正也。”中国古代王有王道,为官者亦有为官之道。中国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给后世留下了一部教人如何做官的旷世巨著《为吏之道》,其中开篇就提到:“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可见,公正清廉是为官的首要条件。而“除害兴利,慈爱万姓,毋罪毋罪,毋罪可赦”,即对治下百姓心存仁爱,不使无辜者受冤、不枉杀一人,惩恶扬善,则更是成为一个好官的必备条件。
他们生前为乞丐 为何死后能升天
佛家相信因果报应,而有孝行之人,可得升天的善报。清朝有两则故事就是例证。
至诚至孝感动神明 不德不孝惨遭恶报
儒家所推崇的孝道自古就被视为百善之首。孔子曾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既是人道,也是天理。在孔子看来,“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百孝经》也说,“福禄皆由孝字得,天将孝子另眼观”;“处世惟有孝力大,孝能感动地合天”。可见,至孝之人往往都能得到上天的垂怜与眷顾。
恶人有恶报 上天明示以警世人
为了让世人了解因果报应、明白善恶有报之理,上天不仅将“善人得善报”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展示给世人,而且亦不厌其烦地明示“恶人得恶报”的道理,至少人若有所畏惧,可能会在准备行恶前三思。
慷慨解囊救人命 福荫子孙受百姓敬仰
曾公亮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大人物,他出身于名宦世家,考中进士后,曾入仕三朝,任过参知政事、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职)、集贤殿大学士以及礼部、户部、吏部尚书等要职,后被封为“鲁国公”,死后被授予谥号“宣靖”。
文革恶报实录:菩萨显灵及被恶鬼追杀
佛家讲因果报应,人做好事积德,会带来福报;人做坏事损德,会带来灾祸;做大坏事的人,伴随他的将会是无尽的厄运,甚至会现世报。下面收录的几例小故事就是发生在“文革”时期由于做坏事而招致灾祸的事,如果对神佛犯罪,则罪加一等。
人所为上天皆记录在案 善报不期而至
生活中,有些人常慨叹“好心没好报”,那是因为还不那么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相信人的所为都被上天记录在案,无论是善行还是恶行。事实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从来不虚,只是在不期而至的报应面前,很多人没有悟到罢了。今天再举清朝几个善行得善报的例子。
祸从口出 言辞不当害人害己
佛家有造口业的说法,常人中亦说祸从口出,意思是一个人会因为有意无意中的妄语、搬弄是非、戏谑、夸大事实等不当的言论而遭受业报。当报应上身时,世人才明白因果。
儿子发狂与富家子败家皆有前因 结恶缘必尝恶果
佛家认为,人做了坏事,有现世报的,也有来世报的;有报应在做坏事人身上的,也有报应在其子女亲人身上的,甚至也有专门转生到当事者家中报应的。不管以何种方式,其实都是应了老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皆报”。
黑心行恶天难容 他们遭雷劈一点不冤
中国民间流传:做了伤天害理之事、罪大恶极的人会遭五雷轰顶的报应。因为古籍记载,雷神执掌五雷,秉承天帝旨意,专门惩处恶人,以维护人间正义。这方面的例子历朝历代都有记载。本篇说说发生在清朝的几个案例。
父亲替孝妇洗冤积阴德 儿子官至宰相
关于窦娥冤的故事,很多中国人并不陌生,它出自元曲大家关汉卿的杂剧。不过,窦娥的冤情和上天感应,在历史上却是有实例的,主角是汉代山东省郯城县的东海孝妇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