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臣
《三国演义》中有写到一幕是诸葛亮到江东舌战群儒,在这群儒生中有一位是少年成名的陆绩,字公纪。他从小就非常孝顺,年纪轻轻就颇有名气,后被拜为太守,其为政清廉,深受百姓爱戴。
【元曲大家】如玉树临风 张养浩散曲赏析
作为名臣,张养浩是元朝三俊之一;作为文学家,他更是元曲作家中的泰斗。今人对张养浩的了解,大概就是从那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开始的。
【元曲大家】贤臣张养浩 用尽为国为民心
自孟子道出“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千古名言,其刚正、博大的气魄深受历代文人仰慕。他们甚至化用这句话为名取字,时时激励自己,其中最知名者有唐代的孟浩然,还有元代的一位名臣兼文学大家——张养浩。
既是“于青菜”又是“于青天”——清朝廉吏于成龙
于成龙是清朝著名的廉吏,45岁才出来做官,当过知县、知州、知府、道员等地方官,较高层级则为藩臬按察使、布政使二司、督抚大员。到哪他都勤政廉洁,到哪都深得民心。史书对他的评价是:“得民心如此,古史罕见。”
唐朝王爷李皋德才兼备 乱局中逢战必胜
唐朝安史之乱后,唐皇增添了许多节度使,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为藩镇。在随后的一百多年间,藩镇的形势是比较稳定的,但与安史之乱前的大唐盛世相比,中央政府并不能完全控制节度使,因此,唐朝中后期时有节度使叛乱。而在中唐的乱局中,一位“战王爷”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国家有难  老将出马──刘大夏
刘大夏曾有两句名言,一是“居官以正己为先,不独当戒利,亦当远名”;二是“人生盖棺论定,一日未死,即一日忧责未已”。前一句的意思是:做官要首先正己,而后才能正人。只有不图名利,才能真正做到清正。后一句则是说:严于律己要自始至终,不可有一日松弛。
王府内建草药园 朱橚留下医药典籍造福后人
历朝历代皇家子嗣,除了继承皇位的儿子外,其他皇子多被封为“王”,而凡是有王爵的人都可称为“王爷”。与唐宋和清朝的王爷只是虚衔相比,明初王爷职衔的含金量很高。他们不仅有封地,还有官署和军队,而他们主要镇守在边疆及内地的主要城市。比如明成祖朱棣就曾被封为燕王,封地是今天的北京一带。
耿介守正 雅量容人——吕蒙正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在宋太宗、宋真宗时三次担任宰相,对上遇事敢言,对下则宽容有雅量,被人称为一代贤相。他自幼受家庭影响,敬信神佛,敬奉佛法,为人仁慈厚道,参加科举考试时金榜题名,状元及第。以下为《宋史•吕蒙正传》中记载的几个小故事,给人以启迪。
汉代京兆尹张敞不拘小节 为夫人画眉留佳话
汉朝时能够做到京兆尹的人,那可一定不简单,其地位就相当于今天北京市的市长,掌握着首都的行政大权。汉宣帝时期的京兆尹张敞就是这样一位颇具治理才能的官员,史载,朝廷每有大的事情商议,他总能博引古今,拿出符合实际的举措。不过,就是这样一位国家重臣和能臣,却不拘小节,甚至还传出了每日为夫人画眉的趣闻。
允文允武一名将  名公子于仲文
生长于北周跨越隋朝、历经三代的世家名公子于仲文,带兵打仗非常雄武,而且足智多略,一生有办案的奇迹、有许多胜战功绩,然而,于仲文的陨落也和战争有关,为何战神不再眷顾于他?
北宋有位“鱼头参政” 让皇帝感动让同僚敬畏
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开始设置负责监察的言官、谏官,官名为谏议大夫、谏大夫等。东汉时正式定名为谏议大夫,其地位虽然不高,但可“讽朝政之得失,谏皇帝之功过”。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名留青史的谏臣,唐太宗时期的谏议大夫魏徵就是典型例子。而北宋真宗和仁宗朝的“鱼头参政”鲁宗道,也是一位铮铮谏臣。
苏轼治洪救下一城人 程昱智退乱贼保危城
东汉和北宋名臣不凡的“双城记”。看程昱怎样把一个空城变回殷实之城?大洪水当前苏轼怎变出治水大军救下一城人?
“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
于成龙当罗城县令时,战乱后县中居民才六家,遍地榛莽,没有城郭,没有官邸。于成龙却用感人肺腑的精诚坚持下来,安抚残余百姓,捕治盗贼,宽免徭役,建立学校、养老院,依次施行兴利除弊的措施,为官七年,县中大治。
麒麟阁功臣榜排名第二 张安世“满而不溢”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赞美守疆战士忠君报国的组诗《塞下曲》中有这样两句:“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诗中所言的麒麟阁在汉代未央宫中,因汉武帝元狩年间打猎获得麒麟而命名。公元前51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大汉,回忆往昔辅佐汉室的有功之臣,遂令人将十一位功臣的画像置于麒麟阁内,“法其容貌,署其官爵、姓名”,以示纪念和表彰。这十一位功臣是霍光、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
这几位贤臣秉公处事 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老子曾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孔子亦从“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引申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至理名言,即世人应当效法大自然对待万物的公平,不以一己之私和个人好恶、不屈服于压力对待人与事,换言之,就是依照公认的道理或公平的标准待人处事,谓之“秉公”。
令人感动千年    范仲淹
北宋名臣范仲淹,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感动无数仁人志士。
【历史上的瘟疫】北宋贤臣救灾记
《宋史》中有一句话,“民之灾患大者有四:一曰疫,二曰旱,三曰水,四曰畜灾。”瘟疫可说是古人心中的灾祸之首。风雅而富庶的北宋,同样经历了多次大瘟疫的考验。大概每隔几年或几十年,地方州县就会发生一次疫病。史书记录了大大小小的疫灾造成的悲剧,也见证了许多文人贤士济世救民的感人故事。
为民请命且以德立信 邓训积福荫及后代
邓训是东汉光武帝第一功臣、大司徒邓禹的第六个儿子,生于公元39年。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因为不喜欢文学,所以常常被父亲责怪。
不耍“尔虞我诈”实话实说 救下二国人命
楚庄王围攻宋都,已经窥知对方城中之人“易子而食”,楚军胜券在握了,却仅仅因为一句话弃攻,班师而返。什么话有这么大的力量,为两国迎来和平令终呢?
宇文融“救人活国   其利博哉”
宇文融每到一处,首先招集当地的父老乡亲,宣扬皇帝的恩德。由于宇文融领导着一大批劝农使,设立义仓、救济灾民。乡亲父老们听了他们的宣讲,看了他们的行动,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甚至把宇文融比做自己父母。
李梦阳醉骂国舅 皇帝终是舍不得打他一下
醉意熏熏的李梦阳见到张鹤龄遂即开口大骂,说他滋事害人。骂完还不解气,又用马鞭鞭打侯爷,直接把他的二颗牙齿打了下来。
状元宰相文天祥:道之所在 虽千万人吾往矣
伯颜试图诱降文天祥,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到北方。途中,文天祥冒险脱逃,一路历尽艰险辗转到福州,被小皇帝宋端宗赵昰任命为右丞相。他与张世杰、陆秀夫坚持抗元, 三人被称为“宋末三杰”。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南部大败元军,成功收复了十四个州县,那时南宋已经降元两年了。
用舌头“耕种”的汉朝大臣贾逵
人们说:“贾逵不是用体力耕田,获取收成,而是用嘴讲授经典史着,用舌头来‘耕种’啊。”从此舌耕成为教书人的代名词。
颜真卿“尸解成仙”之谜
782年,节度使李希烈叛乱,朝中议论著准备派兵讨伐,宰相卢杞忌恨颜真卿的刚正,趁机陷害他,上奏说颜真卿德高望重,四方敬仰,如果让他去说服李希烈,不动刀枪即可平定叛乱。
统军20万的书法家颜真卿
颜真卿,祖籍琅邪临沂,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 709年生于京兆万年县(陕西省西安)的诗礼簪缨之族,先祖是深受孔子赞叹的弟子颜回,五世祖是以《颜氏家训》流传后世的颜之推,曾祖是著名儒学家、经学家颜师古,母亲殷氏亦出身名门。
唐代君臣佳话:驳正封还皇帝诏书 却得褒奖
大唐贤才灿若星河,有人光耀青史,流芳千载;也有人寂寂无闻,但其威望却能摄服富豪贵族。本篇介绍的唐朝大臣许孟容,时人称其“有大臣风采”,我们就来领略这位先贤的风采。
【文史】王阳明匡扶社稷 祈风又祈雨
若有精诚,天地动容。明朝大臣王阳明,就拥有感天动地的至诚。在他传奇的一生中,不是武将,却能多次率军平叛;不是出家人,依然修行有素;一生为官,能够祈风祈雨,以血禳灾,力济天下苍生。
【才子佳人】一生一世一双人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顺治十一年(公元1655年)1月19日生于北京,始祖是蒙古人,满洲正黄旗人。他出身显赫,康熙皇帝是他的表哥。纳兰家族与爱新觉罗皇室是亲戚,其曾祖父之妹是皇太极的生母,其母觉罗氏,为一品诰命夫人。其父纳兰明珠,康熙年间居内阁十三年,为权倾一时的朝野首辅之臣。
朝露指早晨的露水,比喻存在时间短。“人生如朝露”比喻人生短促。这句话来自“苏武牧羊”的典故,语出《汉书·苏武传》。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朝的忠烈大臣于谦
于谦是明朝人,他不但使明朝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转危为安,而且他三十余年的官场生涯中,清正廉明、兴利除弊,深受百姓的爱戴。但当时政风败坏,攀缘附会、贪污纳贿的情况十分严重,致使他经历诸多磨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