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教育
《幼学》故事(5)吴牛喘月
这一课,讲到雪花飘落大地,呈现六瓣,预示着丰年的到来,将来农业会丰收,也就是瑞雪兆丰年的另一个说法,非常富有诗意和文学色彩。学到天文与人事的相连性的知识,也学到了富有文学色彩的表达方式。
《幼学》故事(4)雪神滕六
这一课的各种天文现象都在告诉孩子,一切都有神的主宰,要记住他们的名字,以便今后读书,看到相关的词语,不仅明白其意,还不会忘记一切都有神灵在看管,俗话说,三尺头上有神灵,孩子们会从小就记住:莫做暗室亏心之事。人的行为必然存在道德底线。
《幼学》故事(3)风欲起而石燕飞
这一课,头两句,传授孩子如何看天气,也就是今天讲的气象知识。古人讲天地人三才,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因此观天地之象,便可预知很多事情,这里就是一例,孩子们从小学习这些知识,就会懂得看周围事物的变化判断天气。
考试作弊能改变命运吗?人有千算 天只有一算
清朝中后期,科举考场上的徇私舞弊比较严重。有一种考生与考官、判卷官串通作弊的方法叫“关节”,俗称“条子”。道光丁酉年(1837年)中举的欧阳兆熊曾在日记中写下他和同乡李君参加科举考试的一段故事。
《幼学》故事(2)月乃太阴 虹名䗖蝀
这一课还是讲天文知识,大家只要读下去,就会发现这本启蒙教材其实知识面包罗万象,人一生中将来读书研究学问、走到社会、用于生活的常见的知识,都会出现在这里,今天我们读来十分深奥,但是在古代,这是小学基本学问,是基础,比如说其中一个作用,如果你不读这本书,你就看不懂古代众多的经典著作。
【文史】大开眼界 清末小学国文课学什么
翻开清末小学国文课本,一览一百多年前的小学读物,现代人会有哪些惊人的发现?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十二月,湖北官刷印局印刷出版《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由学部编译图书局编纂。这册八十课,含有插画,图文并茂。
《幼学》故事(1)七政与三才
因此当时的人们人人皆知阴阳五行的道理。这里开篇讲天地万物的来历,为的就是具体向孩子们阐述阴阳五行与三才这些人直接看到的,与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最基本的天地人文的知识。让人不要忘记自己受命于天的来源和使命。
传统私塾教育不仅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家校关系、教育的社会效益等方面达到了当今中国社会教育所无法企及的高度,而且,传统私塾教育在传承中华正统文化方面功不可没。今天的国学得以仍在社会上流传,没有私塾教育是很难想像的。
【文史】中国古人如何求学和选拔人才?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灿若星河,光耀寰宇,更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瑰宝。古代社会的教育体制对文化的传承功不可没。古人求学如在哪个朝代遭遇“政审”的话,中华文化恐早已断魂。
太宗重视子女教育 礼敬皇子之师
韩愈曾说:“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就是传播道理、传授经验、解答疑惑的那个人。无论圣贤、读书人,还是各行各业的手工艺人,人若想学有所成, 老师的指导与点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康熙帝教子勤谨 皇子上学一年只放5天假
清宫的皇子从虚岁6岁开始读书,每天从早晨5点到下午3点,读书共计10个小时。17点到19点,皇子在外面练习射箭等军功课。一年只放5天假,其余时间皇子都在紧张有序的学习中度过。
几千年来,在神州大地留下了的令人惊叹的人文奇观,无论艺术创作,还是医学科技等领域,都出现超前的景象,也出现了许多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许多奥秘。古人发明的天文历法、衡量制、九九乘法表、易经、针灸等等,让华夏子孙一用就是几千年。基于德的古代教育不仅超前,而且也具有远大的胸怀,令现代教育都难以望其项背。
易经》蒙卦,六个爻,一百多字的注解,全面讲说了教育方方面面的问题,让我们叹服,这就是我们中华圣贤先祖的无穷大智慧,充分展现了中华神传文化的神奇与博大精深。
B>作者:童欣
说“见金夫,不有躬”这样的女人不能娶,那么这样的孩子也难教育好......
今天讲这蒙卦,我们大家就都是“吉”。有的老教师要娶儿媳妇了,您听了蒙卦就会大“吉”啊,因为“纳妇,吉”。那么娶儿媳妇为什么“吉”呢?它跟前边对应起来,包蒙,我们家小孩不懂事,那么新媳妇儿进家了呢?也要包容这新媳妇儿,有好多不懂,不知道。
蒙卦里说的“利用刑人”这句话就是孩子我们得管,这个刑是刑法,当然说刑法这个词就有点严重了,实际上是利用约束、规章、制度,说白了,你得管这孩子。
这是算卦,我们换到学习上,这孩子也是这样,他不懂,你告诉他了,他不听你的就不好办。“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这个从教育的角度,就是说这个求学的人他要有诚心,古人说:“欲修其心,先诚其意”,在古代还有这样的说法:“礼,闻来学,未闻往教也”,就说学习啊,你是来求教,不是他主动教你,强迫说“你得学啊”,可现在经常是这样。
那么作为孩子就要学东西,是不是他就得求你老师来学:“老师,您教我点好东西吧!”应该是这样!现在都变得家长给报一个班,可这孩子喜欢弹钢琴吗?实际上他就是为父母在学。“匪我求童蒙”这句话多好,而现在我们家长都在求孩子,应该“童蒙求我”!
B>作者:童欣
《学记》里有一句话:“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说建立一个国家,统治老百姓,第一重要的就是教学、教化。大家看,对于一个人、一个单来讲位,“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我们作为领导如果要改变一个国家的风气,改变一个单位的风气,都要通过教育、教学。我们从《周易》的卦序来说,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易经》蒙卦体现的中国古代教育智慧(1)
《易经》,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被古人称为群经之首。今天要讲的这个蒙卦就一百多字,就把教育的问题都说清了,这就是古人的智慧。
1995年,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教授出版了《EQ》一书,其中明确提出了情商所包含的五种能力,即:自我情绪觉察能力;自我情绪管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认知他人情绪的能力;人际关系管理能力。也可以简要的称为:自知,自励,自制,感受他人以及人际。这就是著名的情商理论。
(大纪元记者周慧心综合报导)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私塾教育,让孩子学习《三字经》、《论语》等古代经典书籍。中国在“孟母堂”被叫停后,现代私塾仍在民间悄然盛行。而社会上对这个“体制”外的“另类”教育争论很大。
尊崇道义 扬善明德
熹字元晦,号晦庵、考亭先生,南宋时徽州婺源(今江西省婺源)人。十九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力主抗金,恤民省赋,不畏权贵。他学识渊博,对儒学、史学、文学、佛学、道学等都有研究,著作颇丰,以弘扬道统思想为己任,强化“三纲五常”,一生热心于教育,无论身在何地都孜孜不倦地授徒讲学,是孔子、孟子以来的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世称朱子。
古代教育是君子之道。以奠定人的“仁、义、礼、智、信”的精神内涵,和基本的辨别正邪、善恶及礼仪为根本,造就的是以人为本的有正常人情感和理性的群体,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造就有着高贵品质和志向的正人君子之修身、齐家、平天下者。
闽南语有句俗谚“洗面洗耳空,扫地扫壁角”,意思是说做事要有认真与负责的态度。草率地洗脸,洗过“表面”后,很可能就没有清洗耳朵;而用同样的心态扫地,也是“大概”扫过之后,常常会忽略了不起眼的角落。洗耳朵、扫壁角,说的不只是勤与懒的问题,也关乎一个人做事的态度。
中国古代的教育分为民办和官办,或称公学、私学。民办主要是指私塾,一些落第秀才,开科讲学、授课教徒。兴办教育成为读书人的一条重要出路,既解决生计,又培养人才,更促进教育的发展。
中国古代教育主要就是儒家教育。孔子杏坛讲学,门徒三千,开创儒家教育的先河,奠定了儒学的基础。
国家之治乱系乎“人”,人才者,国民之本;学校者,人才之本;兴学所以安国而长民也。因此之故,孟子曰:“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果能如此,那么,一国之事无不举,境内之民得安宁!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是神有意造就的半神文化,当然,攸关生民社稷的教育更是重点演绎的环节。
    共有约 135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