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南院展“情” 诉说一往而深故事
“情”字是描述心的距离,举凡君臣、师生、亲子、手足、夫妻、知己及陌路、神凡,都有情的展现空间。故宫南院“翰墨空间–故宫书画赏析”12月30日起以“情为何物”为题展出26(组)件书画,呈现人世间不同情感的面貌。
艺坛博览
变革浪潮下 日本传统文化的护航大师——滝和亭

《借鉴大自然:滝和亭笔下的日本》展览在利物浦国家博物馆共展出了滝和亭82幅画作,包含雇主委托案的准备作品、试画作品、授课的教材等。1890年代是日本艺术家滝和亭(Taki Katei ,1830-1901)职涯的颠峰,不仅受颁专家荣誉,委托案更是多的应接不暇。1893年,他为日本皇室服务而受封为“帝室技艺员”。尽管滝和亭这么有名,你可能从没有听说过他。

欧洲来找您~艺文活动在家免费看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为了躲避瘟疫您出不了门,欧洲来找您!世界各地著名的博物馆、歌剧院正通过虚拟展览开放门户,让大家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免费上网观赏。养生最高境界就是养心,祝福您日日是好日!

假期一游古中国信仰世界

七位僧人披着色彩明亮的粉红和紫色色调的袈裟,整幅画精巧地画在一片叶子上。他们站在林木葱郁的小峭壁旁,看起来好似有神奇的能力,能够打开连接天上世界的通口。

文艺复兴时期开创的刻版画

文艺复兴时期重新发现了古典希腊的哲学和艺术观点,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新的一波创作浪潮。直至今日,文艺复兴仍被尊为西方的黄金时期。

【艺术家小故事】野牛草

1890年代,善画动物的法国写实主义女画家罗莎·波讷儿(Rosa Bonheur,1822~1899)正瞅着她的一幅素描烦恼呢。这是一幅描写一群野牛为逃离大火迎面奔来的壮观场面。如同往常,画家非常忠于解剖地把这群壮硕动物描绘得真实且充满生命力,但是始终无法令她满意的是前景的草地。事实上她对北美大西部的草原长什么样完全没概念。

伦勃朗——与观者共鸣的艺术

她是一位女神。她叫做芙萝拉(Flora,花神),是伦勃朗(台译林布兰)笔下所绘的罗马春神。还没走进,起码还有20英尺(约6公尺)的距离,我就已经深深地被她那柔美、低调的优雅和氛围给震慑了。

达芬奇——捕捉神性光辉

我们今天回头看达芬奇,好像他在一座了不起的科学探索迷宫中迷失了,但绘画仍然是他生命的中心。这是他最重要的志业。对他来说,这已经升华到科学的境界了。他甚至用‘神的科学’(divine science)一词来形容它。

【艺术家小故事】米开朗基罗与《圣母悼子像》

悲伤的圣母不但显得年轻美好,而且表情相当平静,并未像一般丧子的母亲那样涕泪纵横、号啕大哭。除了不破坏美感,米开朗基罗同时也借此表现了圣母超然的神性。

【艺术家小故事】天才的专注与分心——达芬奇

雷欧纳多·达·芬奇的多才多艺经常为人所乐道,他身兼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音乐家、工程师于一身,是文艺复兴最具代表性的全才人物。不过,多才多艺也可能成为一个缺点。人生有无数的选择,而人的生命有限,要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这一点,即使天才如达芬奇者,也不一定能掌握得好。我们可以从达芬奇一些生平事迹来看看他怎么对待自己的才华。

【艺术家小故事】从牧童到画家——乔托

乔托(Giotto)是14世纪期佛罗伦斯最伟大的画家,也是最早突破中世纪偶像式的描绘,而以真实表现自然和人类情感的手法创作的画家,对文艺复兴绘画的成熟影响深远,因而被推崇为文艺复兴之父。

【艺术家小故事】童年莫扎特的天赋

从小莫扎特的家庭充着满音乐气氛,父亲雷欧波德.莫扎特在萨尔兹堡大主教的宫廷内担任管弦乐的副队长,也是一位音乐教育者,他的著作《基础小提琴演奏法》至今还占有一席之地。虽然,后世对莫扎特的父亲揠苗助长的栽培方式有所责难,但是不可否认的,如果没有这位父亲的慧眼和用心,莫扎特也不一定能成为莫扎特。

【艺术家小故事】米开兰基罗《圣家族》值多少

米开兰基罗在完成大卫像之后不久,一位收藏家安乔罗·东尼表示希望能拥有一件米开兰基罗的作品来充实自己的收藏。于是米开兰基罗便着手绘制一幅圆形构图的蛋彩画《圣家族像》。

【艺术家小故事】丢勒兄弟的手

丢勒为了向他痛惜的兄弟艾柏特致敬,画下了那双因工作过度致残的双手。那是虔敬合掌的姿态,消瘦嶙峋的十指并拢朝天。虽然丢勒很简单地把它命名为《手》,但是后人可能从画中看到那崇高的光辉吧,心有灵犀地一致把它重新命名为《祈祷的手》。

化腐朽为神奇——米开兰基罗的《大卫像》

五百年来《大卫像》的精巧匀称、优雅的相貌、从容的意态和蓄势待发的气势,在在都令人赞赏。正如米开兰基罗自己所言,他的雕刻就是“将禁锢在石头中的生命解放出来”。

艺术的时空之旅(十三)传统油画技法探究(六)

许多优秀的作品往往是高质量的体现。它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里面的人物、构图设计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使画面中的每个个体单位都发挥其意义和作用。假设画面上存在一个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对画面没有很高价值的人或物,那么作者在调整构图时一定会将其删掉。也就是说,画面上的每个个体都必须起到很大的作用,就像写诗一样,没有一句是废话。画面上每一件东西都不能随便存在,都必须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艺术的时空之旅(十二)传统油画技法探究(五)

这是德国画家阿尔布莱希特·丢勒(Albrecht Durer)于1500年所作的自画像。严谨细腻的多层罩染技法将几乎所有的细节都刻画入微,连头发都丝缕可数。造成这种真实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作者对光、影、色以及转折处细腻的过渡处理。甚至于每一小缕头发、胡须都仔细地由高光部分渐渐过渡到平光的亮部,再细腻地过渡到测光的灰调面,逐渐穿过明暗交界限达到反光部分直至投影。

艺术的时空之旅(十一)传统油画技法探究(四)

在绘画中,对于每一个环节的处理上尽量保持一定的简单方便相对来讲是很重要的。因为在每一步骤中的目的单一一点儿就容易专心致志以达到成功。比如说在白纸上画一个什么东西,如果什么辅助线、大体形状、整体计划都没有,一上来在一遍之内就要求全因素全部到位那就太难了。

艺术的时空之旅(十)传统油画技法探究(三)

即使一幅不大的多层罩染技法油画也需要数倍于直接技法的时间来完成,这就是为何古代大师们往往花费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一幅画的原因之一。

艺术的时空之旅(九)传统油画技法探究(二)

在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公元1571—1610年)之后的很多画家都爱在几乎是黑色的深色底子上提白,导致画家们都不得不被人归为“暗色画派大师”。同时,很多材料、颜色上的原因也致使这些作品在历史上一天比一天更黑,油画变黑得很厉害。

艺术的时空之旅(八)传统油画技法探究(一)

针对已有相当的基本功的画家而言,在创作过程中的种种技法应该自由、灵巧地运用,而不应被已形成的技法框框阻碍住自我的主念。因为在表现美好光明的道路上,技法是为真正的艺术而创造的,而不应该以技法为主从而阻碍艺术家对艺术的表达。

艺术的时空之旅(七)画框

在宫殿里,对于建筑物的装饰,或对于天顶、墙上绘画的装饰,很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好马配好鞍”是很有道理的说法。好的装饰其实也体现了对作者艺术精神与艺术理念的尊重。

艺术的时空之旅(六)素描

事实上,对于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的全因素色彩作品,在起稿时的工作做得再细致,也只不过是相对而言的大形,不同的细致程度其实是不同的艺术家因其自身特点对“大形”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理解的不同体现而已。

艺术的时空之旅(五)大与小(下)

为了解决画中人物在从下面仰视时所应呈现的比例这一难题,米开朗基罗将壁画上半部分的人物画得大些,下半部的小一些,以适应自下而上的观赏效果。

艺术的时空之旅(五)大与小(上)

针对当时社会吃喝风气严重的时弊,以描绘吹号为象征的手法隐喻了宗教中所说的“最后审判的号角已吹响”,呼吁人们重拾谦虚谨慎、远离贪欲、敬天奉神的传统美德。

尤其是色彩作品,作者在作画的时候就对色彩进行了严谨的考虑,并且反复修改颜色以达到最佳效果。在展览时,如果以人造的冷色或暖色灯光来作为展出时打到画面上的光线,就会在客观上起到一种改变色彩作品冷暖性的作用。

一幅画中得有深色,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深色是以衬托光明为存在意义的。艺术家是表达心灵光明的美丽使者,而这种光明是神所赐予的。

艺术的时空之旅(二)窗

美术作品中的光感是使人对美产生正面感受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人类对光明的追求其实也是源自于人的先天本性。光明在各族人类文化中都与善和美紧密联系着。因此,不论何种建筑艺术,宫殿、教堂、居家、商店、历史建筑等等等等,都不是用来表现黑暗,而是为了讴歌光明的,这是一个基本原理。

赛尔维亚有一位被称为天才的少年画家,名叫杜辛‧克尔托理察(Dušan Krtolica),今年只有17岁,可他却有15年的绘画经历;俨然大师级的绘画功力让人惊叹不已,至今已开过6次个人画展,并多次接受电视等媒体采访。

艺术的时空之旅(一)南与北

东方文化则注重内涵,艺术上强调“写意”,讲究“神似”而不十分注重“形似”,事实上这种东方艺术也要求达到真实,只不过是从另一面体现出“意”和“神”的真切。总之,无论东方或西方的正统艺术都极力求“真”,不同层面的侧重点体现了不同风格的美。

【艺术小百科】湿壁画(Fresco)

湿壁画的起源不可考,但早在米诺安文明时期以及古罗马人(如庞贝城)中就有出色的彩色壁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是湿壁画的辉煌时期, 13世纪到16世纪中,从契马布埃(Cimabue)、乔托(Giotto)、马萨其奥(Masaccio)、安吉利科(Fra Angelico)、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到柯勒乔(Correggio)等,都是创作湿壁画的能手。其中以米开朗基罗在西斯汀礼拜堂绘制的《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最为伟大、壮观,而拉斐尔在梵谛冈的诸室壁画如《雅典学院》等则最为精致典雅。然而由于油画等发明和运用成熟, 16世纪中期湿壁画逐渐式微,而被油画大量取代。到20世纪上半叶,这种技术由黎维拉(Diego Rivera)和其他墨西哥壁画画家短暂加以复兴。

共有约 758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