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康科迪亚大学(Concordia University)学者发表在加拿大行为科学杂志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如果父亲主动参与教育孩子,将会使得孩子更聪明、行为举止更加得体。
当孩子告别儿童岁月步入少年时代,他们的卧房就应重新装修布置一番了。 做父母的要敢于放手让他们自己装饰房间,以表达他们的喜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创建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
“网路世界,无远弗界。”网路生活确实为现代人的生活与沟通带来了相当程度的便利,但却也可能为正在成长的孩子带来一些弊端。例如,缺少实际的沟通与互动模式、长时间使用所造成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而网路更往往是有心人士积极下手的目标,一旦疏忽,便可能对孩子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
保罗觉得自己就像被丢弃的废物,在这世上根本就毫无用处。他不明白上帝为什么要造了他,却让他看不到生活的希望,让他与行尸走肉没什么差别。
防霸凌 从树立良好家教开始
霸凌会发生,探究原因其实每个人都有责任,而且大人的责任比孩子更大,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洪兰表示,忙碌之余,一定要倾听孩子心声。尤其模仿是最原始的学习,大人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所以防霸凌也应从树立良好家庭行为开始。
青少年心灵的感冒 “忧郁症”
(大纪元记者施芝吟台湾台北专题报导)随着人类的压力与环境的改变,罹患忧郁症的朋友也明显增加。据董氏基金会调查发现,13至18岁的青少年族群中,每5个就有1人罹患重度忧郁;19至24岁大学生每4人中有1人。
孩子年龄渐长 父母应试着放手
(大纪元记者江禹婵台湾台北专题报导)青少年很难由单一原因去解释为何有偏差行为,可能源自家庭功能失衡,或是在学校与同侪人际关系出问题,除了父母没时间管教之外,有时“管教过当”过于干涉,也是问题来源之一,专家建议,父母应学着放手让孩子拥有自主空间。
打开青少年心锁 认同倾听为“钥”
(大纪元记者江禹婵台湾台北专题报导)近日校园问题频传,青少年的偏差行为益发受到重视,其实这些孩子只是不断地在寻求一种认同感,在内心深处渴望受到关注,盼有人肯倾听心声,并建立属于他自己的成就感;但现在许多专家学者,都只从外在行为来个别解决,如霸凌、毒品、飙车砍人、凌虐…(增加)等,却忽略其背后成因。
拉住青少年  欧吉桑谈判皮皮挫
“那天如果没处理好,我们可能就要躺着回去了”。回想起单枪匹马赴约谈判,面对怒火中烧的一大群青少年,化解可能的械斗,眼前这位身材瘦小的“欧吉桑”施俊钧余悸犹存。
国中阶段的孩子已将重心转移到同侪身上,朋友的影响确实很大。不过,前一晚邱香再次接到学校主任打来的电话,内心不由得沉重起来。这已经是校方的第二次通知了,告知孩子在学校厕所抽烟被当场逮到,因此又要记他一个小过。
(大纪元记者宋顺澈台湾台北报导)您有孩子的管教问题吗?孩子成绩差、爱说谎、叛逆、不听话、缺乏耐挫力,老是“三不五时”做些错事、出些状况……,让你担心焦虑、伤透脑筋吗?先别抓狂,其实孩子只是影印机,他们正在复印你所有的行为。
孩子上了国中,课业压力大、下课后脑子一片空白,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又该怎么办呢?
据澳洲有关专家说,父母与婴儿同床猝死的危险性会大大增加。这否定了南澳验尸官约翰斯(Mark Johns)曾经提出的关于婴儿和父母同房能受益、并可大大减少婴儿猝死症风险的说法(SIDS)。
(大纪元记者吴英编译报导)尤妮丝‧甘迺迪雪佛国家儿童及人类健康发展机构(Eunice Kennedy Shriver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and Human Health Development)针对7,313名六到十年级学生所做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网络霸凌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更甚于过去面对面或局限在校园范围内的传统的欺凌行为。
青少年正值叛逆期,常令许多父母伤透脑筋。有的父母过于严厉或唠叨让孩子更加叛逆,有的父母又过于民主,以为将孩子当朋友对待可以增加亲子关系。但美国一位教育作家艾伦‧瑞特伯格(Ellen Pober Rittberg)撰文指出,教育青少年还是需要一些规范和伦理。
(大纪元记者闻慧多伦多编译报导)开学将至,对于许多孩子来说,他们穿著名牌跑鞋、背着装有笔记本和削好铅笔的书包,高高兴兴重返校园。但是,也有一些孩子,随着开始日期渐近,他们愈加感到焦虑或恐惧。 对那些在新学期转到新学校的孩子,他们需要面对新老师,要去新环境结交新朋友,这些因素会对孩子造成一段时间地不安和焦虑。 如果暑假后起,家里发生某种变化,也可能会导致一些极端的对新学年的反应。例如,有人搬了新家,家里来了新成员,或家里可能有人去世了等。不管哪种情况,都会让孩子对上学更为不安。 据多伦多星报报导,雷斯桥大学(University of Lethbridge)教育学教授布赖特(Robin Bright)表示,年级小的孩子对于新老师可能会有不安,他们担心老师会不会喜欢自己。 但是对于大些的孩子,压力更是多种多样。学生们可能会担心去哪赶趟校车,或他们害怕不能找到新课程表或新锁柜。他们最担心的是,他们的朋友会不会和他们在一个班里。 在多伦多从事孩子和青少年工作的心理学家科尔(Ester Cole) 说,“建立孩子在学校社区里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她强调,孩子需要与他们日常在课间或在餐厅接触的同龄人之间建立友好关系,这教孩子了解社区,知道如何去协商和合作。 布赖特称,解决返学压力的最好方式是谈论出心里的恐惧。在开学前几周里,父母花些时间陪孩子沿着去学校的路走一走,在学校的操场上转一转,帮助小孩熟悉周围的环境。 孩子求助电话(Kids Help Phone)是一个针对5到20岁孩子的青年咨询服务机构,它就学生开学恐惧问题给父母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在过去5年中,孩子求助电话机构的在线活动有所增加。这表明,孩子的向外求助方式正在改变。如果他们和父母谈话觉得不自在,他们会尽量用其他方式来得到帮助。 科尔表示,孩子们指望父母来消除他们的恐惧。但是,如果他们看到父母担心时,他们更不易静下来。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让入学前的不安减到最小的方式是在停歇时间找事情做,让每天过得充实些,直到开学前。 布赖特接着补充,在开学前一段时间,父母不应该低估好习惯的重要性。保持健康,得到充足的睡眠、锻练和合理膳食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出生排行影响才智和性格
美国最近的研究指出,出生排行对人格和才智有影响,父母所生的第一个孩子,往往较具聪明才智,然而排行在后的弟妹,则课业成绩较佳,且性格更外向。排行在前的哥哥姐姐性格上趋于完美主义者;而排行在后的个性更为外向,且比较富于情感和宽恕别人。
家有青少年的父母多少都会体会到,这个年龄层的孩子是成长历程中较难沟通的阶段。除了多了解他们的想法,多尝试倾听,最新的研究还指出:在孩子即将步入青少年阶段前,多增加一起用晚餐的机会,不仅能增进彼此的了解,更能为未来几年的亲子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研究:家有手足 对青少年的益处
父母总是担忧孩子们不停的争吵,甚至为此而感到痛苦,但是父母可能还不知道,孩子们如果有个姊妹,可以改善他们的情绪健康。
如何做对孩子将来的成功有帮助?这可能是每一位家长都希望知道的。教会孩子们做这8件事会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大帮助......
克服孤独感 亲友支持为关键
现今网路上脸书(Facebook)或Twitter风行,有些人拥有许多的朋友和追随者,看似交友广泛,但大多未有深厚交情。当夜深人静,觉得孤独想找人聊天时,方才发觉社交网站上的一长串名单,对内心渴望获得他人了解的现代人来说,仍旧无法提供多少助益。同时,浮于空泛的人际关系,不仅导致情感的冷漠,还会导致某些健康的问题。最新研究指出,伴侣也不一定能让人免于孤独情绪的侵扰;亲密的朋友、家庭成员及观念的转变,才是真正超脱孤独感侵袭的关键。
如何培养孩子积极的人生态度
有些孩子总是看到人生中的乌云,看不到阳光。其实人人都会时不时的有负面情绪,但总是心情沮丧却有害健康,家长总是想让孩子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好与坏。
(大纪元记者周行多伦多报导)在加拿大,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儿童时期遭受过虐待。由于大陆移民逐渐增多,防止儿童虐待的宣传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多伦多市政府终于出资培训华人防止虐待儿童宣传大使,希望他们去帮助华人了解加拿大法律,教育他们使用正确方法教育孩子。
大部分为人父母者为小孩买电脑,原本是希望对学习有所助益,但最新的研究指出,很可能会事与愿违,电脑对小孩而言,可能弊大于利,小孩在家里使用电脑,数学和阅读的能力会倒退。
研究:“直升机父母”易造就神经质孩子
(大纪元记者郭靖康编译报导)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过分溺爱、呵护孩子的父母,所谓的“直升机父母”(helicopter parents),可能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持久的影响,并与孩子的依赖性、神经质、不开朗等许多不受欢迎的个性有关。
】(大纪元记者肖甜编译报导)搬家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件头痛加紧张的事情。最新的一项研究则显示,搬家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儿童时代常常搬家的孩子,长大后生活更容易不顺心,朋友更少。  这项由弗吉尼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进行的研究指出,经常换新环境,会让小孩的心理负担更重,进而会影响到他们成人后的生活。  研究中称,那些在儿童时代经常搬家的小孩,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成绩较差,更容易成为“问题小孩”。这些孩子长大后生活更容易不顺心,朋友更少。
根据澳大利亚两位教育专家的近期研究表明,虽然学生之间互比互学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但是,如果学生能自我设定努力目标,并向自己的已有成绩挑战,这种方式对提高学习成绩的效果会更好。
许多认为“两岁小孩”最难照看的家长,几年后可能会感到十分吃惊。孩子年龄大些的家长都感慨,孩子十几岁的时候比幼儿时期更难对付。
“妈,我爱你。”这句话似乎真的很难说出口啊,从小到大从未说出口......
如今新西兰的孩子们所担心的不再仅仅是他们的家庭作业和来自同辈的压力,他们同样为恐怖分子、气候变化甚至为他们以后孩子的将来而担忧。近期,奥克兰大学的研究员菲奥娜‧皮纳尔(Fiona Pienaar)与超过170个年龄段在8至12岁的新西兰孩子进行了访谈,目的是完成她的题为“什么会令现在的孩子感到紧张以及他们如何应对”的博士论文,因此得出了以上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