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风云人物
曹操在南征北讨的过程中,对内也做了许多措施,如屯田积谷,以恢复经济发展;主张唯才是举,以纠正“征辟制”所衍生的弊端;打击豪强势力,以缓解社会的矛盾;开创“建安文学”,使学术得以蓬勃发展。这些措施使北方在战乱中还能保持一定的繁荣,故他被称为“治世之能臣”,可以说是当之无愧。
曹操是三国时代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也是一位争议性的人物。《三国演义》及戏剧中都将他描绘为奸臣,然而与他同时代的人却对他有很高的评价,如《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就认为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据说刘裕是西汉楚元王刘交的后裔,但是到了其父刘翘时,家道已明显中落。年轻时因为家贫,曾当过农夫、樵夫和渔夫。
韩琦 (1008—1075),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出身世宦之家,父韩国华累官至右谏议大夫。韩琦3岁父母去世,由诸兄扶养,“既长,能自立,有大志气。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性纯一,无邪曲,学问过人”,乃北宋政治家、名将,终年67岁,后遗作编为《安阳集》。
洪秀全在清嘉庆18年出生于一 个农家,卒于同治三年(公元1813-1864)。为广东花县人,幼年读过9年私塾,颇有才气。16岁时,因家贫而终止了学业 ,18岁就开私塾教授学生。由于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失败了,有少许的失意。
吴敬梓是清朝人,因为生平的不如意,使他亲身经历科举制度与许多社会不合理的现象。历尽人生冷暖后,晚年发愤完成《儒林外史》这部长达三十万字的历史巨著,将科举制度、社会现象,以讽刺手法一一呈现,对后世影响很大,可说是中国讽刺学的先驱。
宋之问是唐代诗人,他与另一诗人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是唐朝近体律诗的代表人物。
郭熙是北宋山水画家,曾任图画院艺学,世称“郭河阳”。年少时就一心向道,学习吐纳之法,经常云游在外。家族中并无擅长绘画之人,大概是天赋加上后天的经历,使他成为无师自通的天才画家。
比干是商朝的大臣,纣王时辅佐国政,开始时纣王还听他的话,颇有政绩,后来受妲己的迷惑,沉缅于酒色,荒淫无道,百姓苦不堪言。比干、微子、箕子等贤臣相继劝谏,纣王皆不接受,结果微子辞官而去,箕子也装疯罢官了。
董源,字叔达,五代江南钟陵人。因曾任南唐中主李煜的后苑(又称北苑)副使,故别号称“董北苑”。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后来在吴国受封于申,故又称申胥。他一生中谋略迭出,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智勇兼备的名将,但命运坎坷、屡遭磨难,最后甚至得不到善终。
卢怀慎是唐朝人,历任监察御史、侍御史及御史大夫等职务,玄宗时升为宰相。他自认才能不如另一位宰相姚崇,凡事避让,所以在任期间的政绩只在于荐贤举能。
王猛是东晋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动乱的时期。那时东晋偏安江南,北方陷于十六国纷争之中,在这硝烟弥漫的历史舞台上,他出将入相,演出了一幕幕有声有色的历史剧。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大将军,他率军征战时,守必固、攻必取,连强大的秦国都惧怕他三分。
刘罗锅原名刘墉,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生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其实“刘罗锅”的叫法是嘉庆时候传开来的,当时刘墉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走起路来背也驼了,嘉庆皇帝便开玩笑称其为刘驼子,才渐渐有了“刘罗锅”的叫法。
赵孟頫(1254至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又号松雪道人、鸥波,湖州(浙江吴兴)人。赵孟頫出身宋室官宦书香之家,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幼小聪慧,读书过目成诵,才华洋溢。
吕蒙少时年轻时性情火爆,不读书传,随着知识的增长,待人处事上有显着的进步。以前,吕蒙每要上陈大事,常不用笔墨起草即便口占为疏。所以在领部曲事时常被江夏太守蔡遗所轻蔑,但吕蒙终无恨意。
吕蒙(西元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他从孙策手下一名小兵,当到吴国大都督;从一介武夫,成为文武双全的大将,是三国传奇性的人物之一。
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今陕西)人。他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大将军,“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也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
《经济学人》通常很少发表外人的署名文章,不过5月31日却罕见地发表了一篇即将卸任的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的三页随笔,标题为“我所学到的东西”(What I have learned)。在该文章中,布莱尔花大量笔墨畅谈外交政策,着重对他在任十年中所得到的教训。全文分成五个方面阐述,同时也简要论述他在内政方面的实施和理念。以下是布莱尔随笔的全文,由大纪元记者金沙翻...
王安石是北宋的政治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为官清廉,一生锐意改革积弱成习的朝政,虽然因为得不到朝中重臣的支持,从而功败垂成,但他忧国忧民、不计个人毁誉的精神,仍为后世所推崇。
顾恺之(约公元345~406年),字长康,小字虎头,东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是著名的画家。顾恺之才华洋溢,画作出色,能创作,能评论,画起画来,废寝忘食,如痴如醉,时人称他有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
许慎,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县)人,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词汇学家。
何绍基(一七九九-一八七三年),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号猿叟,湖南道州人,出生于书香世家。绍基自幼慧静,濡染家学,他父亲何凌汉是一位学识渊博,书法精湛的朝廷要员,教子有方。其四个儿子(何绍基、何绍业、何绍祺、何绍京)都成了才,特别是在书法方面,被时人誉为“何氏四杰”。何氏家族几代人,几乎个个都精擅书法,可谓书法世家,为晚清书坛上绝无仅有的。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洪州分宁人(今江西省修水县),是北宋诗人与书法家。
范雎原是魏国大夫须贾的家臣,出使齐国,因事被诬,受凌辱逃出,化名张禄,才能被秦昭王的使臣赏识,推荐给秦王。
郑成功原名森,明隆武皇帝对他极为赏识,曾封他为御营中军都督,赐姓朱,改名成功,故后人称他为“郑成功”或“国姓爷”。
有一回,关羽领命攻取长沙,长沙有一老将黄忠,不但武艺高强,且射箭百发百中。关羽与他大战一百多回合,仍不分胜负。后来关羽用拖刀之计,引黄忠追赶,黄忠不慎跌到马下,关羽不趁人之危,要他第二天换马再战。
关羽字云长,是三国蜀汉时的大将,因为人忠义,广受后人推崇,尊为“关公”,亦称关帝、关圣、武圣等。
霍光,字子孟,汉武帝元光年间出生于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霍光是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同父异母之弟。
共有约 154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