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阗(音:田)然,其色渥然,其气充然,未尝有疾也。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若剟(音:夺)刺状,肢体心膂(音:吕))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生。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 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音:抽)。终日而愈,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与?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借余, 余因得偏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音:赤舵),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忻(音:心)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东陵侯既废, 过司马季主而卜焉。季主曰:“君侯何卜也?”东陵侯曰:“久卧者思起 ,久蛰(音:直)者思启; 久懑(音:闷)者思嚏。 吾闻之:‘蓄极则泄,閟(音:必)极则达,热极则风,壅极则通。一冬一春,靡(音:迷)屈不伸; 一起一伏,无往不复。’仆窃有疑,愿受教焉!”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汽;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音:窜),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音:胼)肩杂遝(音:踏),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圂(音:清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音:禅)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绍兴八年十一月,右通直郎枢密院编修官臣胡诠,谨斋沐裁书,昧死拜献于皇帝陛下。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音:忍)之田千亩, 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其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音:坚),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音:胡)。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音:丙)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音:卓)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音:谢万)焉。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 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在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音:位)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夫铭志之着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茍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
余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音:免),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汉用陈平计,间(音:见)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音:居)发背死。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音: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音:遁)于光黄间,曰歧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着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 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音:促)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阪(音:板)。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文乃作者贬官黄州时,和宾客游历赤壁以后所写。当时作者误认为所游之赤壁即为赤壁之战的赤壁,所以文中对周瑜、曹操兴起一些感慨。苏轼这次游赤壁是在秋天,同年冬天又重游一次,也写一篇赋,为了所区别,故有前后赤壁赋之分。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是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音:须)俞之声, 欢忻(音:心)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𫗦(音:逋)糟啜醨(音:离) ,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
    共有约 138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