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唐诗】幽草黄鹂 清丽诗风背后的秘密
中唐时期的建中年间,江南的一座偏僻荒芜的古郡,迎来了它的新一任长官。他虽是一郡刺史,也不过是个被朝廷外放的,难有作为的闲散官员。空有治世之才,却无用武之地,于是他走进青山绿水,过起了半吏半隐的生活。
品读唐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之况味
人到中年,人生四季之旅也走到了生命的秋天。在这个象征着收获的年纪,有的人功成名就,有的人家庭美满,有的人,还在路上踽踽独行。
【品读唐诗】诗佛王维送别 云无尽处话离情
那是盛唐的某一天,或许在朝雨打湿新柳的客舍前,或许在暮色点染长河的荒城外,或许在行车扬起暮尘的古道边。一对策马并行的好友,终于走到了分别的歧路。他跳下马,递给朋友一杯酒,依依不舍地问道:“你要去哪里呢?”
【品读唐诗】被誉为唐人七绝第一的边塞诗
听,苍茫的塞外沙场,又响起了雄壮的战鼓号角。看,遥远的西北边地,又燃起了无尽的烽火狼烟。无数大唐的好男儿,金戈铁马奔赴万里之外的边关,追寻建功立业的理想,实现忠君报国的荣耀。
【品读唐诗】诗仙李白的“寻隐者不遇”
很多人都读过贾岛的诗歌《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唐朝的寻隐诗自成一派,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唐朝诗人,一次次走进山水佳境,踏上寻仙问道之旅。大唐诗坛最耀眼的明星——诗仙李白,他的寻隐之旅有怎样的玄妙意境呢?
【品读唐诗】那一场旷世绝艳的盛唐剑舞
当大唐进入鼎盛阶段,乐舞艺术也达到了中华历史的最高峰。其中有一位舞姬、一支舞蹈,留给大诗人杜甫最深的印象。哪怕经过五十年之久,他永远铭记着观者如山、一舞动四方的盛况。
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之《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朝诗人的这首《滁州西涧》被认为是非常有意境的一首风景诗。读起来确实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唐诗欣赏:白居易《霓裳羽衣歌》
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这首诗是为了唱和元稹的“霓裳羽衣”诗写的,但元稹的这首诗已失传。霓裳羽衣舞是唐朝最著名的宫廷舞之一,它融诗歌、音乐、舞蹈于一体。
【唐诗漫谈】祖席离歌 江河碧空
白居易说“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作为中国文化顶峰之上的明珠,唐诗当然就是这样的“好诗”。那么,唐诗怎么“会”“天意”呢?一言以蔽之,表现“真正的人类文化”,写尽人性之真、之善、之美。
【唐诗漫谈】骨肉别离难 亲人天一方
古代别离诗多写友人之别。清人《唐诗三百首》中,别离诗占十分之一,写骨肉之别者仅一首,即韦应物《送杨氏女》…
【唐诗漫谈】白云无尽送归人
隐士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于政治、文化都有影响。什么是隐士呢?就是一些有道德、有才干的人,由于某些原因没有进入官场,或者做了官后又离去归隐。
【唐诗漫谈】离别时的豪爽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扫送别诗中的悲怆之气和悲苦之态,使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跃然纸上……
李白咏月藏玄机 你看出来了吗?
千百年来,月亮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有多少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令人向往,有多少关于月亮的诗、词、歌、赋让人传颂,咏月佳句,意象丰富,内涵深广,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尽的韵味。
【唐诗漫谈】人世多神仙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以为是个神话。不过,八仙之中的张果老可是正史有录,如《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全唐诗》载张果老《题登真洞》诗一首,修成金骨炼归真,洞锁遗踪不计春。 野草谩随青岭秀,闲花长对白云新……
【品读唐诗】久别故乡 他却只问梅花开未
思乡之情,人皆有之。久在异乡的游子每当与故人重逢时,往往会热泪盈眶,激动不已,然而唐代大诗人王维只是“轻描淡写”地问了一句:家乡窗前的那一株梅花开了吗?
【唐诗漫谈】桃花为何红?
唐诗中,于桃花流传最广的一首诗,当属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诗漫谈】神童诗名世 人生更传奇
骆宾王、李泌分别是初唐、盛唐的两位神童,人生各有传奇,但殊途同归,俱入修炼之门。盖韵姿天纵之才,或多世事磨练,结缘了愿,而于本性觉悟,并留下一篇传奇,让世人琢磨人生之真义。
【唐诗漫谈】侠是谁的童话?
侠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有产物,贯穿始终。至今海内外华人,“侠”意识、武侠小说、武侠电影仍广为流行。为什么呢?中国人讲“仁义礼智信”,尤重“义”
【唐诗漫谈】造反有理?
唐诗极盛,连其中的反诗都无有比肩者(清人编《全唐诗》录黄巢诗三首)。历史上,陶渊明以爱菊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也被称为“花之隐逸者”。但在黄巢眼里…
【唐诗漫谈】宰相襟怀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代的文学就是唐诗。下至贩夫走卒,上到天子,皆喜诗,官员们更是一个主要的创作群体。《唐诗三百首》开卷之作,就是开元最后一位名相张九龄的《感遇》。
【唐诗漫谈】帝者气象
隋末大乱,太宗年虽少,然“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劝父起兵,拯救天下黎民;且其为“天策上将”,披坚执锐、攻坚克难,乃有大唐。24岁时所写的《还陕述怀》一诗…
【唐诗漫谈】李白为何“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黄鹤楼》被推为“唐人七律第一”,“诗仙”李白也心悦诚服。其实李白诗也有写及黄鹤楼的名篇,但崔诗一出,时人和后人就难以比拟了。崔诗独步千古,为何?
【唐诗漫谈】天籁之音
“一语天然万古新”,得浑成自然之趣,非雕琢、苦吟可比。这两首诗的妙处,要靠自身的经验、体悟,不易解说。
读唐诗:别样的大唐孤独
唐朝的诗人热爱所处的繁华盛世,也欢欣喜悦地称颂它,留给后人一个无限神往的大唐王朝。然而在这盛世之下,有一个声音发自生命深处,力透金石,贯彻云霄,那就是——孤独。
盗贼敬仰诗人 看一首唐诗如何转化盗贼
一首唐诗让绿林豪杰感悟了,立马向善。唐代诗人李涉一诗退盗贼;而另一方盗贼不尚金帛爱诗文,高格调的风标境界呀!韦思明说:我心中藏着他的情义,于是隐居到罗浮山中十二年。听说李涉博士故世,我就失去了重游旧地的心情,今天再提起往事,令人感伤,举杯酒来追悼吧!”于是他吟咏起来当年获赠的《赠豪客诗》。
古诗今译:骆宾王《在狱咏蝉》译释
骆宾王,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附近)人。少年时就熟通文学,尤其善于七言歌行。七岁时便写了咏鹅诗,显露文采。最初在道王府供职,曾任武功主簿、长安主簿。武则天后时,曾上疏论政事…
华夏诗醇: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感时和思归是明说,年老和多病是暗藏。因年老多病而忧世力弱而思归,又因忧世力弱和有家不得归而愈觉衰老:四意纠缠,汇成了一股大悲哀。想一把撇开却撇不开,悲哀又甚。老杜一生如此,能不令人感叹。
华夏诗醇:良马不念秣,烈士不苟营!
羌胡据西州,近甸无边城。 山东收税租,养我防塞兵。 胡骑来无时,居人常震惊。
华夏诗醇:赞李白〈丁都护歌〉
李白此诗纯然写实,是一首卓绝千古的“云阳纤夫曲”。开头两句总写背景,作好铺垫;接下八句,从酷热的自然环境、水浊的恶劣生活、拉船号子的触动悲心、和拉石靠岸的筋疲力竭,层层深入地描画了“拖船一何苦”的具体情景。
华夏诗醇: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李白在此诗中,反映出一种既轻视功名利禄,又觉得机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尾联二句:“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揭示出:人生在世,贪图功名富贵,是不牢不稳,非久非长的不实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