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十年里的一些研究已发现,祈求他人健康可能促进其健康得到改善。目前研究者转而研究静修者的善愿是否有此力量。研究中的意念描述为“非宗派的、经技术扩增的祈祷”。研究者运用一种“意念主机设备”印上意念的信息,然后7天24小时地向外发送。其他一些科学家已使用过这种设备来检测意图(intention)的影响,结果令人瞩目。
【专访】杰出外科医生西格尔见证心与灵力量
2014年11月的一个下午,康州木桥镇枫叶遍地,西格尔医生(Bernie Siegel, MD)牵着两只从避难所领养的小哈巴狗,到住家附近的社区中心赴约采访。八十二岁的他,头顶光秃,脸上皮肤也光滑,虽已不再操手术刀,每天的日程仍像在耶鲁医院(Yale-New Haven Hospital)工作时一样排得满满——主导癌症病患和家属的集体心理治疗项目,写新书,接受世界各地媒体的视频、网络采访,回答每一位病患或慕名咨询者的电话或电子邮件……
“爱的荷尔蒙”促进信任感 但不会使人盲信
一项新研究表明,催产素会使人们增强信任感,但不会让人变得盲信。
安慰剂(placebo)效应
(shown)安慰剂治好了很多疑难病症,诸如,癌症,哮喘,前列腺肥大,更年期综和症等等。
吃糖也能治病
安慰剂效应的存在,为现代医学提出一系列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安慰剂效应?临床上应该怎么对安慰剂效应加以利用?
大夫在病人长疣处涂上一种染料,并向病人保证染料褪掉后疣子就会消失;试验结束后,大多数病人的疣子竟真消失了...
什么是“安慰剂效应”?在现代医学研究中,要证明一种药物是否有效,首先必须采用严格的双盲对照试验,即对一组病人给予药物治疗,另一组病人仅使用毫无药物作用的糖丸等制成的所谓“安慰剂”作为对照,但患者本人并不知在服用安慰剂,因此他们在心理上仍然认为服用的是治疗药品。实验结束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安慰剂组的病人也常出现症状明显减轻甚至康复。
暗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最常见的特殊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
(大纪元记者黄凯熙编译)美国国家卫生院(U.S. National Institutes Health,NIH)最近在《英国医学期刊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MJ)发表一项对1,200名美国医师所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半数医生在病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开立一些类似维他命的安慰剂给病人服用。
大纪元记者徐竹思编译报导)近期的一些研究已证明“安慰剂效应”的实在,那些服用安慰剂的患者与服用药物的患者的疗效旗鼓相当。日前的一项研究进一步发现,人或许真的能做到心想事成,也就是说,要达到“安慰剂效应”甚至不需真的服用安慰剂,只要想一想就可以了。
摒弃有争议的安慰剂处方,取而代之以创造正面乐观的医疗环境,对病患的健康同样大有助益。
安慰剂通常是没有药物成分的糖片或生理盐水。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试验表明﹐安慰剂的确能减轻患者的病痛﹐治愈溃疡﹐缓解晕船症状﹐甚至使疣消失。
当内科治疗没办法减轻膝关节炎的疼痛时,医生一般会推荐病人去做关节镜灌洗或清创手术。在美国每年大约有65万人接受这种手术,约有半数的病人表示,动了手术后疼痛会减轻,但是医生也不确定手术是怎么起到疗效的,因为没有证据证明关节镜手术能治愈骨关节炎,或是减缓骨关节炎的发病。
忧郁症和帕金森患者在采用安慰剂治疗时,大脑的局部区域功能明显改变。许多临床医生也认识到安慰剂效应是病人康复的重要因素,并开始考虑如何去利用它……
医生为一名76岁、二次大战的退伍军人动膝盖手术,因为老先生的膝关节发炎,疼得厉害。医生在膝头的皮肤上作了一个切口,拨弄了一下里面的组织,便把皮肤切口缝合。除了皮肤那一刀外,医生根本没为他的膝盖动过任何其它手术。
在2003年3月13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书评中回顾了近年来对安慰剂研究的一些进展。安慰剂就是不含有效药物(食品、化学)成分的一种制剂,而它往往对于病人和受试者能起到减轻病情甚至达到康复的效果。
大纪元记者周新报道/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人的记忆力能受“假”酒精的影响,一个被告知喝了酒精而实际上喝的是柠檬水的人的记忆力被削弱很多。这项研究将发表在2003年1月的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杂志上。
“安慰剂(Placebo,源于拉丁文“我会高兴”)效应”是指病人在使用无药性片剂(如糖片)后产生的良好感觉和治疗作用。这种现象在医学界随处可见,以致很少有医生对其提出挑战(15)。
“安慰剂(Placebo,源于拉丁文“我会高兴”)效应”是指病人在使用无药性片剂(如糖片)后产生的良好感觉和治疗作用。这种现象在医学界随处可见,以致很少有医生对其提出挑战(15)。而“反安慰剂(Nocebo,源于拉丁文“我会受伤”)效应”恰恰相反,这种现象让我们看到消极的想法会对“被试者”产生不良影响(6-9)。“安慰剂效应和反安慰剂效应”说明,病人的思想(精神)在其对于疾病和药物治疗的反应中会扮演重要的角色。而“反安慰剂效应”所产生的消极印象会对病程,疾病转归,乃至正常人的健康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如同“安慰剂效应”会使病人真的感觉病在好转,“反安慰剂效应”会使病人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
小孩子割破了手指,给他贴上一块胶布,他立即便觉得手指不那么痛了。但胶布其实没有止痛效用,甚至没有疗伤作用。这就是“安慰剂效应”。科学家称,“安慰剂效应”疗法将是医学界面对的下一个大挑战。到时,医生和药物在治病上都可能成为辅助性的配角,主角将是你、我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