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保健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炎热的夏天使身体过度消耗,即使不生病,身体也会变得较虚弱。所以,抓住秋季调养身体对每个人都适宜。但养生不等于大吃补品,要懂得秋季养生之道才能真正的调养好身体。
《家庭保健报》特约科普作家贺军成撰文表示,食盐不仅是日常生活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调味品,还是一味物美价廉、疗效非凡的好药材。中医认为,它性咸,味平、微凉,无毒,具有调味和中、催吐利水、泻热软坚、润燥通便之功效。他指出食盐13个鲜为人知的作用,包括可护肤美容、呵护咽喉。
(大纪元记者陈欣怡台湾台北报导)秋天气候干躁,容易感到口干舌燥,眼睛干涩,一般多补充些水分即可获得缓解。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林森中医院区中医科医师刘佳祐表示,如果喝水或点眼药水都无法改善不适,且症状超过3个月,就要小心罹患干燥症的可能性。
又到了换季的时节,在中医来说秋天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养肺!而且秋天比较干燥,容易引发喉咙和皮肤疾病,医师建议可以多吃杏仁和红枣,搭配穴道按摩,就能让家里老人家和小朋友身体更健康!
秋风一起,它和肺气相通,肺是半闭藏的,主宣发与肃降。这时候你要让气血能跟着季节往里走,要用一点秋梨。秋梨得金气最重,开的花是白的。在秋天用—点秋梨捣汁熬膏(加姜汁蜂蜜佳),可以清痰止嗽,你就不会在秋天到来的时候由于肺气不降而生咳嗽。
脑中风向来名列国人十大死因前茅,患者往往有血脂肪偏高、动脉硬化、血压异常等心血管疾病,由于平日疏忽,遽然发生脑出血或栓塞的意外,导致肢体麻痹、半身不遂,甚至因而死亡的悲剧,不但是病人的痛苦及家属的负担,更是社会的严重损失。
秋冬转骨风气盛行,何谓“转骨”?中山附医中西整合医疗科潘天健医师表示,转骨是孩子从儿童期“转骨发育”而顺利“转大人”的过程,不仅仅在“长高”而已,“转骨”应该还有调整脏腑功能和改善体质的功用。
我们都知道,直接曝晒在阳光下会产生皱纹。但大家可能没想到,即使在车内或温室中,阳光穿越玻璃后,对皮肤的伤害仍不可轻忽。
上次我们从节气讲到了,秋天是肺金当令。难经说“形寒饮冷伤肺”,内经说“肺恶寒”、“寒收引”,肺经系统受寒,鼻窍就不利,为要把寒邪逼出,就要不断的打喷嚏、咳嗽。吃冰品冷物,吹冷气就会发作,所以少吃冷饮冰品为妙。
秋季从什么时候开始算呢?今年是8月7日立秋开始,8月23日处暑,9月8日白露,9月23日秋分,10月8日寒露,10月23日霜降,直到11月7日立冬后进入冬季。中间还有9月22日的中秋节。一个节气15天,五日一候,三候一气,平常人说“气候”就是这么来的。
(据民视新闻报导)24节气已经进入了“立秋”,正是青少年“转大人”的好时机。因为在中医理论有“秋收冬藏”,利用针灸,让体内的气达到转骨效果。想要长高的少男少女,来求诊人数多出一成。
(中央社台北7日电)今天晚上10点49分将迎来今年的立秋节气,随着夏末秋初的早晚温差变化逐渐加大,人的身体极易出现倦怠乏力等现象,养生专家建议,冷热交替期间,要十分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
在秋日里怀孕的妈妈,无疑是最幸福的。秋高气爽,不仅夜间睡眠充足保证了生理代谢旺盛,而且秋季蔬菜、瓜果丰富,所以营养和维生素完全跟得上哦。
秋季人们常会出现阴虚火旺,如口干舌燥、嘴唇干裂出血、皮肤干涩、便秘等现象,还有的人会出现燥咳症状。为了防止秋燥,平时应不食或少食燥热伤津之品,如煎鱼、炸鱼、炸鸡、油条、辣椒等,可多饮食生津润燥的汤水。
秋季气候干燥,常常使人感到鼻、咽干燥不适。在这样的季节里,如果能吃一些生津止渴、润喉去燥的水果,会使人顿觉清爽舒适。根据专家们的研究,这个季节带有保健医疗性质的水果,要数梨和甘蔗了。
民间有“冬鲫夏鲶”的说法,这主要是从鱼肉的味道来说的,冬季鲤鱼、夏季鲶鱼相对于其他季节更为肥美。而且,拿鲫鱼来说,鲫鱼汤有润燥滋补的作用,更适合季节寒冷的秋冬食用。
莲藕味甘,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和B1以及钙、磷、铁等无机盐,藕肉易于消化,适宜老少滋补。老年人常吃藕可以调中开胃,益血补髓,安神健脑,具延年益寿之功。妇女产后产后忌食生冷,但不忌藕,是因为它能消瘀。肺结核病人吃藕有清肺止血的功效,最宜食用。
眼下正是葡萄大量上市的季节,作为世界四大水果(苹果、葡萄、柑橘和香蕉)之一,葡萄除营养丰富、酸甜可口外,初秋时节多吃还能帮助机体排毒,解内热。
立秋后,人们对自身的保健更加注意了,因为很多疾病都会从秋后复发,医学界形象地称之为“多事之秋”。在饮食方面,可以适当多吃些润肺的食物,比如常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萝卜、西红柿、豆腐、藕、蜂蜜等。尽量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
在人体各器官中,肺是吐纳空气的大本营,是人体脏腑活动的动力所在,能够协助心脏调节气血运行。老师、播音员这种职业就需要消耗很多的肺气,容易导致咽喉和鼻腔等部位的问题,应该尤其注意。其实判断方法也很简单,稍微注意一下自己的痰就可以。 干咳是肺燥的原因
进入秋季,天气由湿热变得干燥,气温明显降低,昼夜温差较大。此时皮肤病也进入高发季节,如皮肤瘙痒症、银屑病、过敏性皮肤病等。
入秋后,皮肤问题一波波出现,不论是冬季痒、冬季湿疹,手脚皲裂,只是发生部位不同,事实上都和皮脂腺有关。皮脂腺负责滋润皮肤及毛发,但皮脂腺会随着年龄增长退化,如果在皮脂分泌减少阶段,遇上干燥寒冷气候,皮肤干燥、粗糙、脱屑、皲裂、搔痒就出现了。
警惕:秋季睡眠的八大禁忌
时序入秋,夏季潮湿燠热的天气已明显地转变,早晚气温多了份凉意。秋天是调养身心的大好时节,《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载明:“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清,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因此利用秋季做好养生,不仅能防治秋季常见病、多发病...
嘉义基督教医院精神科主任侯育铭今天表示,秋冬转换之际,温度骤降易使忧郁症患者发病,致自杀比例增加,呼吁民众多关心、注意身旁亲友情绪变化且协助就医,以免憾事发生。
随着秋冬季节的变换,气候渐渐转凉,感冒又开始肆虐,总是令家中有小孩的父母深为担忧。美国健康网站WebMD的博客上,儿童健康专栏作家Janelle Sorensen女士提供10种实用的方法,让你的家人轻松度过流感季节。
您最近可能可以感受到,天气变凉 气候必较干燥,早晚的温差变化也很大,这时候呼吸道也会出状况。
容易过敏的人早上起床后,可先将手心搓热,包住整个鼻腔使保暖并按压,然后在鼻周的迎香穴及印堂穴间来回点按,有助于鼻腔的血液循环、温暖滋润,对鼻子过敏的改善会有帮助。
秋天最常出现的不适症状,包括咳嗽、流鼻水、鼻子过敏等秋天的燥热,也容易使人出现头胀干痛症状天气的冷热不协调,中气不足,胃肠较弱者容易导致肠胃不稳,造成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
(中央社记者黄国芳嘉义县28日电)时序入秋,但大林慈济医院近日接到数名因中暑导致横纹肌溶解,甚至急性肾衰竭紧急就医的年轻个案,医师提醒,户外活动要注意补充水分,适时休息,不要从事太过激烈运动。
共有约 103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