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进行“生物通讯”研究时,首要难题之一就是实验的可重复性。大自然不会因应某人要求而连续重复十次同样的动作。不幸的是,要求重复同一事件以累积有效数据的原则,与我们所观察到的只有突发性刺激才有反应的现象有直接冲突。除非设计出一个完全的自动化实验,任何人将无法轻易地消除实验者与被观察的生物之间的联结。
遗憾的是,想要重复这项实验的人似乎未能如我们一般谨慎地设计实验的自动化程序。据我们推想,这些尝试重复实验的人真的不了解如何利用自动化机制将人的意识排除在实验之外。他们以为,只要走到一墙之隔的另一个房间,从闭路电视里观察实验进行就可以了。却不知,那道墙完全无法阻隔植物对人类的感应。
接下来我要面临的就是:为这项只许成功的实验定出架构。我原想在这次实验中应用植物与人类间的互动,将人类的情绪设计为植物的刺激源,但在一些初步测试后,我遇到了重重困难。人类情绪的呈现相当复杂,不像开关一样有准确的时间点,所以我认为以人类的情绪作为刺激源并不可行。
在一年半的观察期间,植物对实验室中其他的生物都产生相当的感应,这也包括人以外的活动。众多的观察相继证实了这种共鸣现象。
我采纳了一些科学家──尤其是物理学家们──的建议,试着将较小的植物置于铜质的屏蔽箱内,以阻断电磁波的干扰。这个作法也是为了试图阻隔“生物通讯”效应。然而,植物的反应就像是屏蔽箱完全不存在似的。我后来有机会使用一间顶级的屏蔽室,并进一步证实了这项观察。第八章对此有更详尽的描述。
回到纽约的实验室之后,我决定要持续严格遵循以“科学方法”勾勒出的原则。在向公众或新闻界公开发表任何言论之前,我必须完成一项具有充分对照组的成功实验。
我早期的探索行动之一是到康乃迪克州的欧德兰镇拜访哈洛德‧萨克斯顿‧伯尔博士(Dr.Harold Saxton Burr)。他是一位颇有名望的学者,曾于耶鲁大学医学院任解剖学教授。当我们在一九六六年五月会面时,他已经对他后院中的一棵树的电子特性作了相当的观察,并连续记录了该树的电讯号长达十年,其结果相当惊人。他从多项观察中发现了树的电讯号改变和太阳黑子间的关系。
开始观察植物的头两个月中,我愈来愈好奇自己为何能够使用专为传统测谎仪设计的GSR装置成功地观察植物反应。
经过多次仔细的观察,我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当其他生物受到伤害时,植物显然也会感觉自己受到威胁。接下来是其中一个例子:虽然我通常在晚上大楼里无人时进行实验,但白天会有访客前来参观植物在测谎仪上所呈现的反应。
我发现植物对于许多微生物的死亡非常敏感。例如,在实验室里煮咖啡时,我们通常先烧开一茶壶的水,然后将水倒入滴漏式咖啡壶中。倒完需要的水量之后,我们将茶壶放回熄火的炉台上就不再管它。
在早期植物观察阶段中,有一回,同事鲍伯‧韩森的结婚纪念日即将到来,他的太太玛莉‧安要在纽泽西州的克利夫顿市为他办一个惊喜派对,需要我的合作。鲍伯是天蝎座,我听说对这个星座的人很难隐瞒什么事情,所以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我让他参与另外一项实验,实验内容是测量实验室中的植物在我们从纽约市到克利夫顿的途中所出现的反应;植物对我们两人应该都会产生感应。我们对于这段前往克利夫顿的过程做了详细的记录。除了原来的惊喜派对任务圆满达成之外,这也是一项极成功的实验。
若一个人为一株植物浇水,即使只是例行公事而不表现出任何情感,也会产生明显的感应。
我想提出植物也有地域性的观念。想想如果你在距离实验室七十到七十五呎的另外一头,而一棵植物能够感知到你的活动,那么你会以为它也能感知街上的活动。
在这段期间,我们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对植物作出威胁时,必须要有真正的伤害意图才能在图谱上观察到反应。如果只是假装,则不会激发任何反应。植物似乎可以察觉你不是认真的;它们就像能嗅出真假意图间的区别。
现在,让我说一下那天早上后来发生的事。你尽可放心,就在早晨八点的纽约时报广场附近,我并没有跑到街上大喊:“我的植物会读心术!”这样的举动,即使在纽约的时报广场也是很奇怪的。而对我这个在科学领域里浸淫多时的人来说,这也有违我所受的训练
《植物,也有情绪》作者自序 (下)
我在芝加哥附近的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tisy)完成战时的九十天见习军官训练后成为一名军官,接着被送往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的军官高等学校以及加州圣地牙哥的反潜学校受训。后来,我终于被派往西太平洋前线。虽然我很想进入海军情报局(Office of NavalIntelligence)从事对战事可能有用的催眠工作,但没有任何位高权重的人愿意采纳一位二十一岁低阶军官的建议。
一九六六年二月二日以前,我从未想过自己会介入这个“意识研究”(consciousness research)的最前端──“生物通讯”(biocommunication)。回想起来,我所有在教育、训练、就职方面所作的选择,还有我天生的好奇心以及许多巧合,似乎都在为这一天和以后的经历作准备。
许凯雄:《植物,也有情绪》出版缘起
巴克斯特的发现,尽管主流科学界眼前还不能接纳它;但对修炼界、哲学界来说其实并不令人吃惊,古希腊、印第安人、东方宗教就一直流传着“万物有灵”的说法。“原始感知”的能力,其实就是先天的本能,只是人类在后天的环境中失去了。巴克斯特利用测谎的工具,无意间印证了这个修炼界、哲学界的传统理论;虽不是他的规划,但这样跨领域的联系所产生的影响,却可能远比他专注于测谎的研究还要宏大。《植物,也有情绪》一书内容正是跨足心灵、物质两个世界的桥梁,并且充满前瞻性、趣味性,对固步自封者将是一项悟性的挑战,对勇猛求进者将是一项理性的启迪,值得一读。
    共有约 80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