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行书”即〈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黄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时(即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称作“修褉”),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王羲之即兴挥毫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
端砚,在中国四大名砚中尤以称着。端砚历史悠久,据清代计楠《石隐砚谈》记载:“东坡云,端溪石,始出于唐武德之世。”
漫谈书法艺术
在点与线、黑与白中,凝聚了大自然千变万化的神态与意象,透著书法家的情感、智慧...
开元以来数八分
唐玄宗开元时期创造了辉煌盛世,这是人所共知的。然而人们对于唐玄宗的书法艺术只知道他锐意提倡八分书,对于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及对当时书坛的影响,往往是轻描淡写略带过去,本文拟从唐玄宗的书法艺术,探讨他在八分书上的贡献与成就。
中国古代文化的最低文化形式是儒家,儒字“人”字旁加“需”字,顾名思义,就是人需要明白的道理,也就是说,儒家讲的就是做人的道理。
柳公权性情耿直,才思敏捷、学识渊博,工于书法,以楷书著称。其书法初学王羲之,后博学各家,自成一格。
王羲之生平爱好大白鹅,在宅前池中养了几只大白鹅,每天观察鹅身柔美的曲线,及鹅颈伸缩自如的灵活转动,从白鹅灵巧的肢体动作,领悟了许多书法灵感。
中国书法是中国古老的神传文化,其内涵博大精深,包容了画的意境、诗的情感、音乐的旋律、舞蹈的韵味、武术的神采、做人的哲学…
中华民国篆刻学会理事长黄尝铭,举办书法篆刻印钮个展,创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艺术心情,展现形于外的成果。积累30年所内蕴的艺术涵养,黄尝铭曾获中山文艺、全球中华文化薪传及中兴篆刻文艺奖章等,即日起到30日,在台中市文化中心大墩艺廊展出。
王羲之与鹅池
(shown)“鹅池”一池碧水与周围的假山奇花异石相互辉映,更有惹人喜爱的大肥白鹅,静中生动,生机盎然,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池不在深,有鹅则名”。
(shown)书法一语指用手写的人类思想行为,是中华数千年来璀璨文化的一项珍品,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也具有独特的地位。中国的书法是从汉字书写的基础上渐次发展形成的,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
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文明史。“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符号,中华民族文化之源;“书法”则是以汉字特有的线条和书写规律,表现出丰富多彩的笔法、章法和笔势。反映人们的精神气质和思想情趣。是历代前辈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美化书写形式,进行艺术创造的成果。在中华文化宝库中居有极为尊崇的地位,历来受到炎黄子孙的普遍喜爱,也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取代的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艺术。
清朝书坛有一句话叫“浓墨宰相、淡墨探花”,浓墨指的是刘墉;淡墨是指王文治,二人都是清初书法名家。
书道是将书法作品视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从整体上、意境上、意韵上把握和体味书法艺术,故称“书道”涵义是很深的。
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不仅是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的文具用品,也是融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为一体的艺术品。
中国书法历来注重字的气质、神韵,因为文字不仅与民族文化紧密相关,也反映出书写者的性格特征、志向、思想境界等。故学书要先学做人——立品为先,即必须修养人品。
初唐书法在飞鸟时代后期即白凤文化时期传到日本,初唐朝楷法名家欧阳询对日本的写经留下强烈的影响。
(shown)当前日本国内仍然保存着从奈良时代 (公元710-780年)传承至今的古代贵重书迹, 历历证明奈良时代已经有多量的中国名迹渡海东传,奈良一朝对王羲之的崇拜可谓无以复加。
(shown)在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即日本舒明天王二年,日本“遣唐使”首发,借着留学生、学问僧、遣唐使的往复,(书法)名迹陆陆续续地渡来(日本),成为学习、鉴赏的对象” 。奈良朝的书道资料包含有金石文和纸本的毛笔墨书两大类,纸本毛笔墨书又可分为写经和文书两类 。这些纸本墨书反映中国书法名迹在奈良时代传到日本的盛况,其中又以东大寺正仓院珍藏之大量纸本文书遗迹为重要的历史文献。
日本飞鸟时代中期到奈良时代约二个世纪,是模仿移植中国书法的鼎盛时期。日本法隆寺金堂东间的〈药师佛光背铭〉和金堂的释迦像的〈释迦佛光背铭〉被誉为日本佛像光背铭之代表作, 更重要的是,这两件日本现存最早期的佛像光背铭表现出中国书法的艺术成就。
整体而言,现存日本的第一件书迹《法华义疏》非常明显带着中国晋朝、北朝的写经书法风格。
中国书法传入日本有四大历史高峰期,经过了这些时期的收藏,使得现今在日本国内能见的中国书法书迹在数量与质量上着录成人类的文化遗产;日本的书道可谓是中国书法的旁支,而日本的书迹收藏,也是中国书法在海外遗下的一个宝库。
(shown)日本飞鸟时代“遣隋使”之时,中国书法透过佛教经典和写经的传播,开展了对日本书法深刻的影响之旅。
现今有迹可考日本的第一件书迹《法华义疏》,是纯粹中国风的书迹,产生在七世纪初,带有中国南北朝的书风。
(shown)中国书法传入日本以〈千字文〉的传说最古。已故日本书道学者饭岛春敬提到“一般传说认为此时可说是习字的开始,日本书道史的第一步” 。
在日本书道史的研究著作史上,毫无疑义地一向都肯定日本书法出于中国书法之说。从日本书道史研究著作所采的分期界标,也可以明显观察到日本书法的史脉和中国书法无可分割的深刻关连。
中国书法强力地影响日本书道史的形成与发展,从日本的第一件书迹开始直到近代约一千五百年间,一代又一代未曾断绝。
傅山在政治上不愿同流合污,不愿屈膝谋求功名利禄,在书艺上,他不追求赵孟頫、董其昌式的精致、平顺、唯美的书风。赵、董的“圆转流丽”,他认为太容易了,只须“稍临之,则遂乱真矣”。
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赋予了汉字极为丰富的内涵,古人历来就有:“字如其人,人如其字,文如其人,文以载道”之说,提倡“作字先做人,心正则笔正”。
(shown)黄道周工书善画,学贯古今,诗文、理学、天文、历数无所不通,他的好友徐霞客称赞他“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