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年开笔赐福苍生 “福”自何来?
新年元旦新桃换旧符,家家户户最常见的单字斗方春贴是哪个字呢?摘冠的当属“福”字。这个福字不仅是庶民百姓热爱,也为朝廷皇室钟爱。为什么从帝王到庶民家,新年都尚“福”迎“福”呢?在中华文化中“福气”到底从何而来?
一碗清茶 解解解元之渴  下联怎生妙对?
一些名士围绕着“茶”产生许多有趣的文学作品和故事,茶对联是最接近俗民文学的一种。“一碗清茶 解解解元之渴”,这下联如何对呢?
不会写书法? 就学“看书法”吧!
历史上有许多书法家对笔法的领悟都是来自大自然的启发,例如雨水滴漏在墙壁、用树枝在沙地上画字、草间的蛇行、担夫争道、撑篙的动作等等,黄山谷的笔法据他自己说,即是来自观察撑篙的动作,才发展出他一波三折的笔法。
书法最怕俗。黄山谷说,一俗便无药医。
妈妈与恩恩共学一夏对话日记
亲爱的恩恩!你知道吗?看到你愿意看《悠游字在》,妈咪不知道有多高兴!对别人来说,这好像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件事。但当你姑姑拿来这套DVD时,说真的,我和爸比根本不抱着希望。刚开始,好说歹说你都不愿停下手边的电玩,在姑姑面前,我和爸比都觉得很没面子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悠游字在》是我教育孩子的法宝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盘古开天,天地乃现,……” 昕语常常一边玩球或做事,一边无意识地喃喃地念着《悠游字在》片头;或模仿着故事里头的对白。有时候大人会故意念错或假装忘了,他却很认真的纠正,《悠游字在》已融入他的生活中。
《悠游字在》让孩子在趣味中学习
目前就读二年级的儿子,承接了表哥表姐们无数的绘本、故事书和CD,连年代久远的录音带都整箱交接到他手上,因此我们家最不虞匮乏的就是这些课外读物。
今年暑假 亲子共学汉字排进计划表
让孩子开心学!放心学!《悠游字在》是天上掉下来的礼物!
汉字的发展至今,已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从它的命运来看,今天还是走在坎坷的路上。更值得注意者,字是人的认知沟通工具。人认字的思维、用字过程,并非完全在难易,而是要从字的发展生态来看,一个字所负载的义,转换为符号,由符号产生变码,由变码转的能量,由能量的生化机制,将字的形、音、义变为储能,建构为神经反应回路,当我们认字时,这套神经反应回路,发挥功能,人才能认出字来。
一段时间忙于它事,没有再写《字里乾坤》。今终于得点空闲,再解几个字词与读者分享。
汉字,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也经历了几个大的变革时期。从甲骨文到金文,再从大篆、小篆到隶书、楷书、行书等。但几千年来,不管怎么变化总是万变不离其宗,使悠长的华夏文明得以延续,使整个的中国文化得以继承。但上世纪中期中国大陆强行推出了大批简体字,虽然表面上简化了汉字的笔画,好像更易于书写,但实际上却使许多汉字的内涵发生了质的变化,在相当大程度上割裂了“上下五千年”的中华历史和文化。
作为神传文化的一部分,汉语蕴涵着神对人的深刻启示,留给了人洞见宇宙真相的一个窗口。上次我们提到了对“好”字和“知道”这个词的认识和理解,今天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几个字词:
一天,女儿突然跟我说,汉字真是妙。慈禧写了一个没有头的“安”字,手下人立即明白这是要取安德海的脑袋。不过“安”字为何是上面一个“宀”,下面一个“女”呢?
中国人的方舟—“斻”,其实就是一种“并船”,就是一种“连船”,它是将两条(也可以更多)船并连着用绳索或铁链绑在一起,用木板钉在一起,这样就造成一只“斻”了。“斻”在中国古代曾经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悟,觉也。从心,吾声。(五五心),古文悟。”(《说文解字》)所以,“悟”就是“觉”..............
神传汉字之谜:“真”、“善”、“忍”
古文“真”字两边的两条对称的曲线就表示一座炼丹炉,“真”字上面的“匕”是变化的意思。“匕,变也.................
过去,只听说李白是从天上来的“谪仙人”,现在才知人类都是从天上“贬谪”到下界的…
一位台湾旧友,听说我姓肖,就认真起来,他说百家姓中只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那个萧。我没往深处想,顺口对朋友说,肖是萧的简化字。印象中记得童年时代,爷爷用桐油油漆家俱二遍后,总在上面恭恭敬敬地写上一个“萧”字。因为在海外也没有机会去查资料,也没有去考证到底是“肖”和“萧”是二个不同的姓?还是同一个姓?到底肖是不是萧的简化字?
当一个人经常接受烟酒毒品的刺激,而形成了习惯,那时就会产生对烟酒毒品的依赖,最后摆脱不了这恶习惯的控制而受到身心的摧毁。也许是智者看到这个隐患,就把这“隐”字套上一个“病”字壳,造成上瘾的“瘾”、毒瘾的“瘾”字,让人清清楚楚地体会:这是一个隐藏的病患。
有一位缅甸高僧“韦无大师”在讲开示时总要劝人守住自己善良的本性,不要受到“大”样的坏影响而损了自己的德业,接着他会解释道﹕我说的“大”样是生活上的变化,诸如由雇员变老板,再由小老板变“大”老板,或是小地主变“大”地主。小官升“大”官,小演员变“大”牌演员,这种受到“大”样变化的人,很少有人能保持本来面目。所以韦无大师要慎重的提醒大家。
有这样一个传说:住在溪边的一对老夫妻,有一次捡到溪上游漂流下来的一个大西瓜,抬回家后西瓜却裂开来,想不到瓜里生出一个小孩。这“瓜”的孩“子”当然没有父母。从这以后没有父母的孩子就叫他“瓜子”并成一个字就叫“孤”。没有父母的孩子就叫“孤儿”。许多学生听了这个故事以后,“孤”这个字就不再写错了。
汉字的构造中以形声字最常见,多数是由两个字合并而成,一个是声符,取他的字音,另一个字是形符,取他的字义,表示事物的类别;有时我们发现有些字的声符还兼备形符的作用,起了联想和表意的功能。
如果请你猜一个谜,谜面说:有一种厨具。可以容得下整“只”猎物还能加进一些菜瓜,让我告诉你,这个谜底就是“镬”,是古代的一种大锅,这个镬字里草字头代表菜瓜,草字头下的“只”表示容得下整“只”猎物,这个锅是金属做的,所以它属金部。
“出息”原指志气,上进心或前途的发展。可是目前多指赚大钱、当大官。如果一个人收入少,地位低微,就会被人贬为没出息。这种意义的转变,观念的偏邪,正显示人伦道德的衰败,人们盲目地对名利现实的追求。
“袱”字从衣表示布帛制成的袋子,可装盛各式各类的东西,一般称为包袱。袱字的右一半是“伏”,可以理解为潜“伏”着奥妙又诡秘的东西。这样说当然不仅是指有形的包袱了。更多是指向无形的包袱。
目前电脑打字很流行,因为方便又快捷。所以越来越普遍。不过方便是须要付出代价的,那代价就是“留心”部首。我们常看到用发音打字的朋友,当许多同音却不同部首的字排列起来时,会感到拿捏不定,再加上心急,便会把部首搞错,打出错别字来。
我常听到有人把唐李绅《悯农诗》中:“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里的“飧”念成与“餐”字同音,这是错误的。“飧”字由“夕”与“食”合成,很清楚的说明是晚上要吃的饭,读音是“孙”,不与“餐”同音,把飧字加“上”和“又”表示吃了又要再吃,而不限于(夕)晚上,这个组合就是“餐”字。
先就字的结构来看,“道”字的□部(俗称“走之”旁)有移动行走的意义,而“首”字有带头创始之意,所以合起来用于路与方向上,包含着途径、办法之谓。一个人要带头,一定要有“道”行,带头带得好,让社会上的人都能以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公正和偏私、诚实和虚伪等为行为的规范,通过教育和学习,形成一定的信念,我们就称之为“道德”。
那里有一种金瓜,扁扁大大的,让它成熟风干了以后,在干金瓜的周边打了一些小洞,大小只够猴子探手。掏空干瓜瓤,再装进些许杂豆类,几个猎人抬到有猴子的地方,找棵大树下去,猎人一到,猴子都会爬到树上观看,那时猎人们围着大金瓜,假装伸手进到金瓜壳里,其实只用手指头掏出几个豆子吃给猴子看,然后猎人们留下大金瓜壳掉头走了。过了一阵子,猴子们料定猎人走远了,刚才在树上观望的猴子们都会小心翼翼的靠近金瓜,最后围成一圈,好奇的互相一打量,好像有了默契的样子,同时伸出手探进金瓜壳里,当它们摸到豆子的时候,想必心里一乐,以为抓到豆子,有的吃了,一大把抓得紧紧的,等到要把手拉回时,因为小洞仅够空手伸进,手里一握了豆子,拳头比空手大,洞口容不下,金瓜壳又硬,怎么挣得脱呢?除非松了拳,空了手才能摆脱。可怜的猴子,以为到了手的豆子,就是自己的东西,谁也不甘心放手,就这样,拉拉扯扯,甚至团团转。
华夏文化是神传文化,瑰宝无数,其中汉字堪称宝中之宝。汉字不但是华夏文明承传的载体,历史上无数的文人骚客更是用汉字创作了无量的绚丽诗篇,就是书写汉字也形成了一门艺术。
    共有约 51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