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素 :華人面孔為我帶來自尊

2010年01月12日 | 11:30 AM

【大紀元1月12日訊】很多華人都希望能擁有自尊,特別是來到海外的華人。剛移民海外的時候,迎接我的是一對年輕的夫婦,他們幫忙安排了住宿,還指點我一些海外的常規。他們在公共場所時非常謹慎,深怕自己被稱為劣根性的慣性行為被白人們看低。比如不在公共場所大聲說話,不亂扔垃圾,不讓孩子們去追趕公園裡的鴿子等。他們害怕被別人瞧不起,缺乏自信,但又想擁有自尊。這種心態可能代表了一部分大陸華人的心態。

出於這樣的心態,很多華人認為「家醜不可外揚」,不願意讓西方人看到中國大陸的負面消息,希望能通過掩蓋來維護自身的利益,希望中國大陸的強大可以為自己換來自尊。有一次我和一位做護士的朋友在公園邊聊天邊看著孩子們玩耍,她對大陸目前中共體制下的權錢交易、強行拆遷、貧富差距、空氣污染等社會現象憤憤不平,我們談興正酣,她也很有見地。這時一位西人加入進來,看到我們兩個華人,話題自然就圍繞中國展開,他對中國目前的現狀很感興趣。在西人的面前,這位朋友所述觀點與之前完全向左,把大陸形容得幾近完美。

著名的政論家囌賡哲先生專門撰文批評這種做法,認為這樣不但不能換來自尊,反而會讓西方主流社會覺得大陸華人的思維方式無法理解,恰恰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華人來到海外,拚命的學習、工作、上進,除了掙得物質生活的需求外,一個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希望能被西方人瞧得起。如果說一個成功的華人得到西方人的尊重容易,那麼整個華人族群得到西方社會尊重並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上週當我在加拿大安省的基奇納觀看神韻演出時,終於看到了希望。

當時我坐在二樓第一排的最左邊,視角被前面的包廂擋住了一點。演出過程中,有的時候會伸長脖子,當然不會太過分。中場休息時,身邊的西人很興奮,主動和我聊起來,並建議我做到包廂中的一個空位上。我沒有答應,但謝謝她的好意。下半場開演前我坐回座位,這時劇院的領位員走過來,建議我去後排的一個空位上,還幽默地說不要告訴別人是他說的,身邊的西人則說,如果有人問起,就說是她說的。對於他們的友好,我感到很意外,但內心很溫暖。

散場時,我看見前排一位西人女士一直轉頭對我微笑,我也禮貌地報以微笑,想,這應該是西方社會的禮節。走到劇院大廳時,她過來,拉著我的手,雙眼含著淚說,節目太好了,謝謝我,並和我分享了她的家庭和童年。送走她,身邊一對西人夫婦走過來也說謝謝我。告訴我,他們的兒子在大陸做生意,他們的兒媳婦是蘇州人,長得很漂亮,他們一定會把神韻的節目冊寄到中國,和兒媳分享演出的盛況和中華文化的美好。最後他們問我是不是神韻的工作人員?我說,我只是一位普通的華人觀眾。直到這時,我才意識到,他們對我的友好源自神韻展現的美好,讓西人意識到中華文化的博大,同時提升了華人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是神韻讓我贏得了西人的尊重,這份頭采降臨只是因為我有一副華人面孔。

渥太華媒體的神韻報導中,一位公司總裁拉燦斯先生說:「我們有一個從大陸移民來加拿大的朋友,她很想觀賞神韻。但擔心看神韻,會讓國內的親人受到牽連、被迫害,而不敢觀賞神韻。」他不認同這種想法,認為:神韻致力於復興中國傳統文化,太了不起!人類應該有信仰自由,言論自由。海外的中國人應該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來看神韻。

拉燦斯先生的話給海外華人提了一個醒,真正想得到別人的尊重,只有從自身做起,找回真正的自我。僅僅將醜事包著掖著,它還是醜事。如果說看一場演出就會被迫害,那麼幹什麼不會被迫害呢?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