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精神和物质的一性

王昊天
font print 人气: 73
【字号】    
   标签: tags:

记得上学时,经常搞辩论,精神和物质,究竟哪一个是第一性的。结果正反双方,各执一词,最终还是无法究竟。

近来,看到《转法轮》上说:“物质和精神是一性的。”豁然想到历史文化中,有一个现象,而且在修炼界,宗教界中非常的明显。那就是很多修炼人,在最开始修炼时,供养他们的人很少,等他们的修炼达到一定境界时,便有人开始进行大量的供养。比如,释迦牟尼佛开功开悟后,开始济世度人,曾经有位舍卫国的首席大臣须达,为了购得王子的园地,作为释迦牟尼佛及其弟子修炼的住所,心甘情愿的愿以铺金满园地的代价,舍尽家财进行供养。

在西藏的历史文化中,最为典型的事例,就是密勒日巴和他的师父马尔巴上师。他们在修炼时,都非常的艰苦,尤其密勒日巴的坚忍苦修,超出现代人的想像。修炼的时候,吃的食物都很少,而且常常挨饿受冻。在他们修炼有成时,人们对他们的供养,心甘情愿的用黄金、宝石,或者各种珍贵的东西来进行顶礼朝拜。

修炼的人是要舍尽一切人世间的各种执著和欲望,包括对钱财的贪念,一切动摇修炼意志的各种执著和追求,都是在修炼中必须舍去的。只有达到修炼的标准要求,修炼者才会真正的得道圆满。但为什么,人们会拿如此珍贵的财物进行供养,而且供养并不是这些修炼人索要的,而是人们心甘情愿的发自内心贡献的。

其实,这些大量的大体上相同的历史文化现象,是为了向世人阐明,人的精神和物质是一性的道理。修炼的人在各种艰苦的条件下,忍苦精进的修炼,世人所拥有的一切,在他们来看都是必须舍弃的,连意念中的各种不好的想法,也都是必须摒除的。在修炼过程中,不断的净化自己的思想,不断的抑制克制不好的东西,渐渐的升华,使修炼人的思想境界达到不同天国世界的标准。在渐渐的升华中,修炼人所拥有的东西,已经远远超出人世的一切珍贵珍宝,他们拥有的是不同天国世界的美好。

人人都有佛性的一面,面对修炼有素的人,闻佛法后的喜悦,发心向善善待他人。对于世间的财物,人人都知道:生带不来,死带不去,来时一身光,走时一身光。在佛法的感召下,对于财物的拥有看法,完全超脱出来。用珍贵的东西顶礼修炼有成的人,虽然不是修炼者的本愿,但这些供养,一方面表明精神和物质是一性的之外,也从另一方面为提供供养的人,积下福德,结下善缘,为后世的再次转生,无论做常人还是做修炼人,都留下很好的生命福分,并且荫福因此可以绵延后世子孙,利己利人。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活着就有欲望,但不是所有欲望都需要满足,也不是所有欲望都值得追求。中医养生有所谓“节欲惜精”的说法,意思就是说不能放任欲望而不加以节制。
  • 作为人,有情绪、有欲望是很自然的,因为人类的世界就是一个情欲的世界。情欲就包括对色的欲望,这个欲望作为人类生命延续来讲并不是罪恶,而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虽然如此,但是一味的放纵情绪,随心所欲,也会给人带来严重的后果。中国古典文学《红楼梦》中描写了这样一个警惕世人的故事。
  • 明代浙江湖州有位孙邵先生,一天他的一位好朋友送给了他一些劝善的书籍、资料。孙邵先生看过后很相信,从此日日以善行自勉,从不违背道德准绳,非常用心的做善事。
  • 古人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护法护佛,是人世间的大好事。它可以抵消许多罪业。
  • 色欲邪念真是太害人啦,我们在与异性接触时一言一行,乃至思想都一定要正,一定要坚守人伦礼仪,注意男女之别,万万不能在性的方面做出任何一点越轨的坏事啊。
  • 五行学说讲人的七情六欲对人体是有影响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六欲,又岂只是六欲,人的各种欲望太多了,金钱欲、权利欲、色欲……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人的七情六欲对人自己的伤害可知矣。
  • (shown)李春明之所以发家,正是因为他长期以来绝对不听、不传、不接触、不沾染那些色欲、隐私、暧昧之语,不给这些低级的东西提供市场环境,上天见他为人如此忠厚,所以善报于他,帮他发家致富。
  • 真正明白事理的人都知道:高某一定是因为他所制作的色情风筝,而遭到了上天的惩罚。
  • (shown)当我兴高采烈把炸好的土豆条放在桌子上时。我顿时就没有要吃的欲望了,但碍于面子心,我勉强吃了一小盘。
  • (shown)清代有个叫朱祥麟的苏州人,他为人一向比较轻佻好色。一次他在友人家饮酒,喝完酒回家时夜已经深了,路上除他外并无行人。走至苏州护龙街时,他见一美艳少妇独自夜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