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美術老師曹樹人讚賞神韻,「了不起!」(攝影:廖素貞/大紀元)

曹樹人:神韻藝術團雲林演出觀後感

2010年04月30日 | 12:48 PM

【大紀元4月30日訊】記得小時候在家鄉江蘇南通大舞台,戲台兩側懸掛一副對聯,是鄉賢前清末狀元張謇所書:(上)「面貌總非真,借已行人,由他做作」;(下)「事情都不假,居今鑒古,要您思量。」至今讀來,真正感到前輩文彩思想的確高人一等,舞台為演戲歌舞之所,戲為人生,人生為戲,真者猶假,假者何必非真。人生還有什麼挑剔!?

我自公教退休屈指也二十多年,平日深居簡出,每天伏案讀書作畫,打發時間,甚少與外界接觸。一週前突有友人造訪,介紹云自美國紐約來台公演之神韻藝術團即將於四月二十一至二十三日蒞斗六音樂廳上演三天,譽滿全球,口碑載道,演技真可說是神化,不可不看。我在盛情難卻之下,終於二十一日夜晚七時準時入場,全場表演時間為二小時,中間休息十五分鐘,上演時間雖長,但不覺煩瑣、零亂、沉悶,大是不易。

幕啟前,帷幕深垂,全場一片漆黑,帷幕四周星光點點,人影閃鑠,觀眾秩序井然,鴉雀無聲。七時將屆,已座無虛席,七時三十分台上帷幕漸開,曙光微明。銀幕隨即大啟,廣大的佈景展在眼前,景色清新美麗,使觀眾彷彿置身於大自然中,逼真感人。而且一幕一幕隨時隨人隨地而變化,氣象萬千,令人叫絕。同時令人稱奇的,每劇換景時,不到二分鐘,一幕新景色即呈現眼前,手法之快,真是一絕。

再說到該團演出特色不同於一般的舞蹈團,她是有民族特色,以復興中華古典舞為號召,結合中國舞中固有技能訓練(跳、轉、翻)多種高功能技巧訓練,以及漢滿蒙回藏苗各民族特有的風土人情。各種歌舞、道具、服裝、舞姿綜合融納於舞曲之中,曼妙典雅,多彩多姿,令人目眩,多次叫好。同時更以佈景來配合民族舞曲如山野城市、森林、黃河、黃土高原,以及漠北草原等開闊的壙野、白雪皚皚的雪山,使舞者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真是幽極!美極!

另有一點,更是稱道的,即是編導,他有新穎的構想,大膽的創試,他把中國古典舞蹈與古典文化結合一起,以舞姿代表了語言文字,充分表露出中國古典文學小說中,中國固有的文化美德與風情,如《水滸傳》中《武松打虎》一段,演技的洗鍊精湛,動作的活潑美觀,真可說演來唯妙唯肖,令人叫絕。

另一場宏揚大唐文化盛世遠播西域故事,是從古典小說《西遊記》中攝取,描寫唐三藏從西域取經歸來,帶回佛經及高僧竺法蘭等受到唐太宗禮讚之景,顯現大唐盛世之威儀與弘揚文化之德澤。此情此景,更可讓全世界人士,對中國固有的民族文化、藝術,有更深一層認知與讚美。

最後值得歌頌的是,神韻藝術團樂團自始至終伴奏的成功,她以西洋管弦樂配合中華國樂合奏,既有西洋弦樂剛勁美妙,兼有中華國樂柔和動聽,奏來不卑不亢,音色悅耳動聽。幾位獨唱者俱是造詣甚深的聲樂家,聲帶寬宏,丹田氣足,聲震樑宇。

總之,這次神韻藝術團的演出是雲林縣音樂廳歷屆演藝團體最圓滿成功的一次,演技之精湛、表情之洗鍊、動作之美觀劃一,再加佈景的壯闊美觀,更兼有機動活化以及劇終前,臺上帷幕漸開,曙光漸明,全體演員齊集台上謝幕,彬彬有禮,觀眾起立,序幕徐徐放下之景,令我久久難忘,謝謝神韻藝術團精彩的演出,珍重再見。

二十一日深夜歸後濡筆作記 曹樹人

被譽為「詩、書、畫」全能的曹樹人,江蘇省南通市人,幼時家藏書畫甚豐,日對卷佚畫軸,耳濡目染,倍受薰陶下,墊定了日後的繪畫基礎,及長就讀國立藝專,時值國內戰亂,1949年隨政府遷台。先後任教虎尾女中、虎尾高中達40年之久。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