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体罚遏霸凌?以暴制暴最下策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16日报导】零霸凌专题报导(8)(中央社记者许秩维台北16日电)霸凌之火在校园蔓延,有老师主张取消零体罚,以暴制暴。但是教育界大部分认为体罚就是暴力,绝对不是解决霸凌的好药方。

去年12月起,媒体大幅报导校园霸凌案例,社会人心惶惶,家长担惊受怕。为防堵这股霸凌之火延烧,各种方案都被拿出来讨论,包括体罚和能力分班都有人提出来。

台北市教师会理事长张文昌说,霸凌正凸显学校的管教无法有效制止学生的偏差行为,教师并非反对零体罚,只是希望零体罚能有更完整配套措施并厘清权责,让教师在面对霸凌问题时,能有参考处理的依据。

教育部长吴清基说,教育才是治本之道,零体罚不能走回头路,恢复体罚等于鼓励学生以暴制暴,防范霸凌应从品格教育做起,教导学生从“心”出发。

全国家长团体联盟协会理事长谢国清说,过去没有零体罚的时代同样也有霸凌事件,霸凌是种暴力行为,用体罚以暴制暴不是好方法。

台湾少年权益与福利促进联盟秘书长叶大华说,体罚霸凌者,只是让他们学习以暴制暴的模式,也不该让老师再带动暴力复制。

全国校长协会理事长张荣辉也说,体罚跟霸凌是两回事,以前的观念认为“棒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如果大人在这种观念或教育下长大,自然就会用同样方法去管教孩子,但其实有许多正面管理的办法,管孩子不一定要处罚。

对于能力分班的主张,儿童福利联盟文教基金会研究发展处副组长邱靖惠说,那些家长假设功课不好的学生就是霸凌者,但这样的假设是错的。

邱靖惠说,有时霸凌者反而是那些人缘好,甚至是功课好得到老师偏爱的学生,因此,功课好坏跟霸凌并不能画上等号。

霸凌问题固然急,也不能病急乱投医。社会应该认知,霸凌问题没有特效药,还是要循教育的正轨,即使要花很长的时间、很大的代价,都是整个社会必须面对和承担,无可逃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