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家泰馬爾女士(左)認為神韻美得令人難以置信。(攝影:唐峰/大紀元)

神韻倫敦第六場 觀眾領悟神傳文化真諦

2011年04月10日 | 09:10 AM

【大紀元2011年04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邵燕英國倫敦報導)4月9日晚,神韻在倫敦的第六場演出在觀眾熱烈的掌聲中圓滿落幕。晚會以全善全美的藝術形式,向觀眾呈現了中國源遠流長的神傳文化和豐富多彩的各民族風情。許多觀眾倆倆結伴而來或帶家人一起觀賞,晚會內涵深厚、造詣新穎、格調高雅,讓人感覺到心靈的提升。

中國自古被稱為「神州」,因為古人認為中土文化源自天上,因此被稱為「神傳文化」。從古到今,在神州大地上演繹的歷史,向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文化一朝服飾;經過數千年的積累,中土文明沉澱了璀璨斑斕而豐富多彩的文化、服飾、民族風味、舞蹈藝術,自然也少不了回歸神路的修煉文化。「神韻」以復興中華傳統文化為宗旨,希望以舞台藝術的形式原汁原味地再現中國神傳文化,贏得了諸多觀眾的喜愛、認同和讚賞。

鋼琴家:萬王下世內涵豐富、宏大

泰馬爾女士是倫敦Swiss Cottage私立學校的高級鋼琴老師,同時也是一名傑出的鋼琴家。她與自己的好友尼爾那在看過神韻的演出後深受感動,二人同時被神韻精美絕倫的服飾與她宏大的內涵所吸引。

泰馬爾女士表示:「神韻演出色彩斑斕,精美絕倫,簡直讓人有一種難以置信的感覺。但是,我覺得她背後的內涵是最令人感動的,尤其是第一個節目,萬王下世的背後具有宏大,豐富的內涵,我雖然很難講得出,但是我內心被她填滿了。」

教育監察官:深受啟發和鼓舞


教育監察官斯坦尼-諾曼先生觀演出深受鼓舞和啟發。(攝影:文華/大紀元)


斯坦尼-諾曼先生是英國教育監察機構Ofsted的學校監察官,他表示最讓他受啟發的是神韻藝術團本身。他說:「我很敬佩這個團隊,他們在努力讓中國傳統文化存活下去,因為在大陸,我知道,中國政府是不允許真正的傳統文化。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被摧毀,有人想壓制和埋葬她,這是中國人的悲哀。」然而,神韻演出復興中華傳統文化的宗旨和努力讓他深受鼓舞,「不過有人站出來了,神韻站出來了。神韻在為保護傳統文化而奮戰,為弘揚傳統文化而高歌,這讓我非常受啟發,非常受鼓舞。」

公司總裁:超凡脫俗


約翰尼•歐克利女士一家觀看了演出,表示喜歡神韻的所有。(攝影:劉易斯/大紀元)


約翰尼•歐克利女士是藍天諮詢公司的總裁,她帶著家人一同觀賞神韻演出,她認為演出用中國古典舞講述故事的表演方式令人歎為觀止。她讚賞道:「這真是一場令人喜愛的、超凡脫俗而曼妙的演出!」 歐克利女士喜歡演出的包括彩、光線、服裝等在內的所有因素,她表示這是一種美妙的方式來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工業工程師:心靈昇華


工業工程師恩拉女士和朋友一起來觀看神韻演出,認為演出令心靈昇華。(攝影:邵燕/大紀元)


工業工程師恩拉女士和朋友一起來觀看神韻演出,她認為演出非常引人入勝,是一次令人激動經歷。她表示從演出中學到了中國各朝各代的特色,感覺在觀賞中感受到心靈的昇華,令人感到「生動、明亮和輕盈」,內心平和、舒適和放鬆。

安全顧問:很有文化內涵


安全顧問甘瑞•斯哥博認為演出很有文化內涵。(攝影:馬麗/大紀元)


安全顧問甘瑞•斯哥博認為演出很有文化內涵,他和女友一起觀看了演出,表示不虛此行。他很高興能從演出中看到許多歷史故事,讚歎「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地產公司董事:留連忘返


地產董事捨恩先生對神韻演出深深陶醉,觀後留連忘返。(攝影:文華/大紀元)


演出散場後,意猶未盡的地產公司董事捨恩先生久久流連在劇場,興致勃勃地跟記者表達他觀看神韻後的感想:「我覺得舞蹈非常美麗。讓我疑問的是,神韻藝術家是如何做到這麼協調一致的?看完演出,我沒與以前看合唱團或者看某個明星的表演的感覺,而是覺得神韻是一個『團體工作』(teamwork), 是一個整體的藝術印象。」

神韻巡迴藝術團將在4月11日下午上演倫敦最後一場演出,下一站將到歐洲荷蘭繼續巡演。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