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和善弭平霸凌 让孩子更受欢迎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13年01月02日讯】(大纪元记者林安柏编译报导)崭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佳节假期总容易唤起人们的善心。一项新的研究指出,越和善的孩子,生活过得越快乐,也更受同侪的欢迎;同时,一个简单的、善意的举动,可帮助孩子减少霸凌的侵害。

据生活科学网站(Live Science)报导,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快乐、善良、受人喜爱。过去的研究显示这些目标之间,似乎是能够互相相容的。快乐和善行之间,显然有着密切的关联:快乐的人不仅常做好事,而且愈做幸福感愈多。

依据这些先前的研究,科学家对加拿大温哥华地区超过400位9至12岁的孩童,展开首次长期性的研究,分析善行对孩童的影响。

他们将孩子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老师的要求下,记下他们曾拜访过的、令他们愉悦的地方,如游乐场、棒球场、购物中心或奶奶家等;另一组则被要求表现出善意的行动,如与人分享午餐,或在妈妈为工作备感压力时,给她一个拥抱。

这些孩童必须报告自己的快乐程度,并且提出希望和班上的哪位同学一起同组活动。4个星期后,两组的孩童都认为自己过得更加快乐,但表现善行的这组孩童认为自己比以前更能被同侪所接受,因为别的孩子大多希望与他们一起从事活动。

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的发展心理学者史加奈-雷秋(Kimberly Schonert-Reichl)表示:“我们给予这些孩子许多善行的例子,让他们自己决定如何善待别人。就这样一个简单的介入,不仅让孩子更快乐,在整个班上的相处也更加融洽。”

她同时指出,孩童霸凌的行为通常在4至5年级时有增加之势。藉由老师如此简短地、经常性地要求孩子思考如何善待周边的人,可以帮助这个年龄层的儿童与同学和睦相处,增加班级认同感,减少霸凌与嘲弄的行为发生。因为提高同侪的接受度,是预防霸凌的关键。

(责任编辑:陈俊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记得我四年级时,妈妈带我去看电影,我们买完爆米花要入场时,突然,有一位小弟弟抓着我说:“找妈妈。”我说:“你妈妈在哪里?”他说:“不知道。”我又问:“你妈妈的手机号码呢?”说着说着,小弟弟突然紧张的留下眼泪。
  • 【大纪元5月23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清怡编译) 您知道吗,最近一项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多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可以使您更加快乐。这项研究结果无疑是激励人们为他人做好事的最佳理由。
  • 【大纪元6月15日报导】(中央社芝加哥十四日路透电)助人确实为快乐之本。美国科学家今天指出,当人们知道自己的钱被用于慈善等好事时,脑中主管食物和性满足的部分快乐中枢会受到刺激,引发愉悦感。
  • (大纪元记者张茹墨尔本报导)7月3日和4日两天,在墨尔本市中心京宝大酒楼举办了海外中文教师研习会,来自墨尔本14所教授正体汉字的学校老师们齐聚一堂,共同切磋中文教学上的心得,从台湾远道而来的两位讲师王幼华老师和赵家志校长对大家进行了内容丰富的讲座,包括海外华语教学的五大难题,传统正体字的基本部首与教学设计、教具制作和班级经营等。
  • 【大纪元8月1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慧敏台北十八日电)“校园快乐帮”最近参与“十全十美”公益活动棚拍,十人各自捐出心爱的收藏品,九月份起在奇摩拍卖供歌迷竞标,所得将全数捐给阳光基金会。众人为了冲高标价各出奇招,捐出心爱鸭舌帽的艾钧伟竟表示,这顶帽子他大学戴了两年没洗过,还有浓厚的味道,有兴趣的粉丝可以考虑。
  • (大纪元记者时晓琳编译报导)最近一项新调查指出,乐于捐助朋友和热心于慈善事业的人们,他们的幸福指数要比那些只花钱在自己身上的人要高。
  • 教育有塑造人民的价值观、建构习惯与培养技术等等的功能,换句话说“办了什么样的教育等于打造什么样的国家。”而在第一线从事工作教育的老师们则毫无疑问的肩负着如此的重责大任与无比的荣耀。因此不论在师资培育或教师研习中让老师拥有能快乐幸福的知识、态度、行动力与环境即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要件,而当个个都是阿善师的时候相信也让现今越趋紧张的教育环境能够芬芳怡人、百花齐放了。
  • 管教的过程是教育,管教的目的也是教育。懂得善用正向思维与方法,方能减少管教的冲突与伤害;智慧地正向管教,才能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与习惯;也唯有正向管教的父母、师长,才有真正快乐成长与学习的孩童。
  • 享受施比受更有福的快乐,台湾儿童暨家庭扶助基金会的永久认养人郑瑞全,一行善就持续30年。他认为,做好事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快乐,而且可以使家庭和谐、平安。
  • 6月3日,世界首富、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在奥斯陆剧院的一个会议上说,亿万富翁们应该捐赠大部分财产用于慈善事业,他们将会从中获得快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