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長錕導演。(攝影:孫湘詒/大紀元)

知名導演梅長錕:神韻至善至美

2013年02月25日 | 11:06 AM

【大紀元2013年02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韻、戴德蔓台灣台北報導)電影《看海的日子》、《黃埔軍魂》、《報告班長》等知名影片導演暨台灣資深電影製片梅長錕,於2月24日晚間觀賞神韻巡迴藝術團在台北國父紀念館的第七場演出。

梅長錕讚歎神韻美不勝收,同時能夠呈現出中華文化兼容並蓄、博大精深的內涵:「不管從蒙古族、藏族、少林寺的片段,或是中華大地各處風光景色的呈現,還是用人文素養的角度,以及編排出的舞蹈、演奏的音樂、唱出的歌聲等,都非常的好。」

「神韻演出意義非凡 應多來台灣」

梅長錕並舉例說明神韻的視覺呈現獨一無二:「西遊記(《智收沙和尚》)中動態天幕畫面除搭配演員的動作外,還要配合(現場)神韻交響樂團,同時還能表現出非常可愛的感覺,真的很棒!」當得知神韻藝術家並非是特定來自中國大陸或台灣的團體,而係由熱愛正統中國文化的海外華人共同組成時,他表示:「那真的是意義非凡,能有這樣的成就,意義非凡!神韻應該多來台灣!」

本身是製片與電影導演的梅長錕,對於神韻所呈現的畫面節奏能夠具備如此的高度專業大表折服:「裡面的電影畫面,還有整體的舞蹈動作和節奏,一定是花了巨大的時間努力付出後才達成的成果。我拍過像《四海僑心》這樣的紀錄片,現在看到海外華人如此成熟,其實正代表中華民族的文化真的是源遠流長、廣被四鄰。」

兼容並蓄 美德兼具

他進一步表示:「從晚會所編排的舞劇,可以看出透過這樣的方式把中華(正統神傳)文化(精神內涵)弘揚給台灣,實在非常用心!」梅導演補充道:「各種節目中,有介紹歷史典故的,有介紹各種族群的,例如從各種西藏族、蒙古族等民族舞中,就可以讓人感受到『各族共和』的那種(兼容並蓄的寬容)精神,讓人曉得中華文化中族群融合的內涵。還有裡面也安排了獨唱的聲樂,這也表示中華民族的音樂演唱也是很好的。」

慣常拍軍事片報告班長系列的梅長錕,對於晚會中透過少林武僧表現中華文化內涵的節目《十三棍僧保唐王》也有另外深層的體悟,「文化傳承就是要弘揚給全世界,讓不同種族的人去了解中華文化(的正統內涵)。晚會中唐太宗為什麼要讓那些棍僧開齋?我個人理解是因為修行不是注重表面的『形式』,吃肉不吃肉並不重要,而是注重內心,因為佛在心中呀!」

神韻晚會中絕美的視覺衝擊力,讓全世界所有觀眾印象最為深刻,梅長錕也不例外:「色彩、配色真的是很漂亮,從舞蹈演員的裙子所呈現出來的畫面,就可以看出花了大量的心血在創造和設計上,光看那些裙襬、做工、還有綾羅綢緞的(質地)美感!」

最後,梅長錕以「至善至美」,作為出神入化、妙不可言的神韻晚會帶給他視覺與精神之感動的結語。

註:梅長錕是台灣知名導演,曾是蒙太奇影視公司創辦人、中央電影公司製片、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常務董事。作品有數十部紀錄片如《四海僑心》,另執導多部文學影片,如白先勇《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王禎和《嫁粧一牛車》、蕭颯《少年阿辛》等,並有軍事影片如《報告班長》系列,以及娛樂影片《至聖鮮師》等數十部;並與澳洲合作《Z字特攻隊》,其主角為「梅爾吉伯遜」、「山姆尼爾」等超級巨星。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