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嘉義市文化局長、嘉義大學企管系教授侯嘉政。(王嘉益/大紀元)

前文化局長:神韻指揮家是世界級的

2016年10月01日 | 23:03 PM

【大紀元2016年10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董憓陵台灣嘉義報導)2016年9月30日,神韻交響樂團在嘉義市文化局音樂廳以連續三首安可曲在台灣中部地區的巡演落下帷幕。前嘉義市文化局長、嘉義大學企管系教授侯嘉政也欣賞了這場演出,他讚歎地表示:「今天的嘉義市市民,表現非常的欣賞、非常的震撼。因為嘉義是『管樂之都』,所以嘉義市的管樂節目蠻多的,但比較少欣賞這種國際級演出,我看今天觀眾滿場,不止滿場,最後整個的安可曲連續三曲,最後一次安可曲還非常熱烈,而且觀眾好像遲遲不散,我覺得是相當好的演出,很精采的演出,我覺得相當棒!」

「納切夫是世界級的指揮家」

指揮家納切夫以十足的肢體律動,帶領音樂家們完美的詮釋每一首樂章,征服了全場,侯嘉政讚賞不已地說:「我跟我太太說指揮的韻律感很好,不但動作非常優雅,節奏感很好,他帶領整團的音樂家,在他指揮之下,那個感覺上是相當棒的,而且我覺得他很尊重那些台上音樂家,他用他的方式來表演,我蠻欣賞他的。」

侯嘉政特別觀察到納切夫獨特的領導風格,「我欣賞管弦樂時,喜歡觀察團員的表情。納切夫的領導風格很獨特,就彷彿他畫一個大框架,讓這些弦樂、管樂、打擊樂器等在大框架裡自己去發揮,所以我覺得台上這些在指揮底下的音樂家們,是不大一樣的,感覺他們演奏是很幸福的。」

侯嘉政加強語氣地讚美道:「這些音樂家都有相當高的音樂素養,我覺得指揮家是相當好、相當傑出的一個世界級的指揮家。」

在東方韻味的音樂中感動

神韻以東西方樂器合璧演奏出濃濃的東方韻味曲風,侯嘉政表示這些藝術家們非常出色,「曲目百分之八十是藝術團的作曲家創作,是不容易的,把中華的韻味作出來、編曲,是不容易的,我蠻感動的。據我所知,很多曲目都是配合神韻藝術團裡面的舞劇創作出來的,我過去看過神韻晚會,可是第一次親臨這種大型的管弦樂團,近百位音樂家,我覺得蠻感動的。這是一個新的創作,因為她融合了中華文化的音樂底蘊,再加上西洋的編曲,我覺得非常棒。樂團裡面有蠻多的華人,也有不少是屬於歐洲的、美國的,這種中西樂器的結合,我覺得很好。」

侯嘉政細數音樂會中的每一首曲目帶給他的不同震撼與感動,「我特別喜歡《優曇婆羅花》,那首曲目非常棒,藉由中華文化的樂器的呈現,再加上西方弦樂器的搭配,我覺得相當好。一開始有我們中華民族的樂器琵琶,再加上豎琴,整個歌曲呈現非常優雅的旋律,特別到最後,四、五十把的弦樂器一起合奏,小提琴跟中提琴搭配起來非常的棒,我非常喜愛。」

他再舉《蘭亭舒序》為例,「比如描述『魏晉南北朝』時代一些文人在江南,那時候中華文化在東晉,詞曲比較華麗,所以文人們也都比較詩情畫意,大家彼此在竹林當中飲酒作樂,思考國家的未來。我覺得神韻交響樂團將《蘭亭舒序》這首曲子做得很棒,很悠揚、很浪漫的一種呈現,我印象非常深刻。」

另外,以台灣的民謠結合,把原來屬於台灣在地的曲調,用新的詮釋、引起全場高度共鳴的《高山青》,也令侯嘉政讚譽有加。他表示:「不同的音樂家詮釋有不同的感覺,《高山青》非常好,我第一次聽到高山青用交響樂的方式去演奏,蠻特殊的,這編曲編的特殊,引起很多共鳴。其他曲目也都是古典曲風,用新的管樂、管弦樂來編曲,我覺得相當好。」

中華文化內涵值得品味

侯嘉政表示非常感謝神韻交響樂團為嘉義帶來許多音樂上的啟發,「樂曲裡的配器,有些部份有與東方民族韻味結合,相當不錯,再加上很多都是神韻藝術家自己的創作,創作內涵更多是屬於我們中華文化。今天節目中還有二位男女高音的演出,也是相當精彩,我覺得能夠把這種創新帶過來,讓嘉義市民有更寬廣的視野,我想今天嘉義市民應該感受到非常的震撼。」

他分享了神韻帶來的啟發:「中華文化的特色就是儒、釋、道,強調互相要尊重、要和諧、要中庸。我覺得應該讓我們思考現在社會資訊那麼發達,腳步那麼快,大家是不是停下腳步再思考一下,人生應該怎麼樣來做人處事會比較好一點。」

欣賞完演出,侯嘉政感覺洋溢在幸福的氛圍裡,他感動地說:「我覺得蠻感動,蠻幸福的,而且能夠在這些樂曲當中,能夠再多思考一下,中華文化的內涵是值得我們去品味的。」

責任編輯:林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