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注意:店家排貨上架大有文章

人氣 146

【大紀元2016年10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陳美冶編譯報導)在超市購物的消費者可能不知道,架上排列的42,000項貨品其實是一份「房地產」,只賣給出標最高者。非營利組織認為貨架空間的競爭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剝奪了很多優秀新產品在市場上立足的機會。

CBS報導,科學和公共利益中心(Center for Science and the Public Interest,以下簡稱CSPI)最近的一份報告說,雜貨店中的房地產地段是有等級的,如收銀台旁的糖果架和走道最尾端的位置是不同價位的。

CSPI採訪的代理商表示,甜食製造商可能付了連鎖店50萬美元才能把他們的糖果在收銀台旁邊放上幾個月。另一代理商在300家連鎖店花了17,000美元買下一次性的展售。也有一家調味品公司的高管說,公司要為每件貨品支付五千到兩萬美元的上架費。

根據CSPI的報告,食品公司大約花費超過500億美元以保證其產品會被放到貨架上,並出現在廣告通告中。

CSPI採訪中的高管都不願討論細節,前食品業高管馬克•赫克曼(Mark Heckman)說這是「零售界深沉、黑暗的秘密。」

此外,連鎖店也會指定一些產品作為「目錄主角」,這些品項可以主宰整個食品部分,這些安排都詳細規列在層層的合同中。

對於一些連鎖超市,這些安排費「是其利潤的一大部分」,大衛德維茨零售顧問/投資銀行公司(Davidowitz & Associates)的總裁霍華德•大衛德維茨(Howard Davidowitz)說,傳統雜貨連鎖店指望著這筆錢以補充其微薄的利潤率,「最大牌的食品商都是這麼做的。」

聖若瑟費城大學St. Joseph’s University)食品營銷學教授約翰•斯坦頓(John Stanton)指出,大廠商支付上架費,以把較小的廠商排擠出市場。他還估計,雜貨店60%到70%的利潤來自這些上架費。 他說:「他們進貨食品時比他們出售食品利潤還高。」

但並不是所有店家都這麼做的。沃爾瑪(WMT)作為全國最大的雜貨銷售商,並不需要上架費,但新產品第一次進貨的確需要支付費用。

大型雜貨店市場新秀如阿爾迪(Aldi),號稱在價格上比沃爾瑪更優惠,也不接受任何額外費用。

但是,鑑於食品雜貨業的激烈競爭,大衛德維茨預期他們可能假以時日會慢慢消頹。

代表雜貨連鎖店的貿易集團食品營銷協會(Food Marketing Institute)表示,上架費各地有異,就像工資、房地產一樣,並且是有必要的,以「幫助零售商面對以爆炸性數量上市的新產品」,且「這些費用是合法的」。

「CSPI談到的上架費種種全是誤導」,該貿易團體表示:「這不是一個曖昧的幕後交易,而是公開討論的協議,方便零售商策劃回收勞動、空間安排和上架成本。」

CSPI認為,收費阻止了新進入者公平競爭、被消費者看到的機會。

就拿創業者喬恩•戈登(Jon Gordon)為例,他花了幾萬塊錢把他的產品Clemmy’s無麩質無糖冰淇淋放到艾伯森(Albertson’s)和ShopRite銷售;但拒絕支付500,000美元給超過400家Stop & Shops的連鎖店。

戈登在CSPI的聲明中說:「上架費加上目錄主角,單靠這兩件事情就可使較小的製造商無法生存。」

雜貨製造商協會(Grocery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拒絕對此事發表評論。

CSPI呼籲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調查這個問題。FTC的發言人沒有做出回應。

公共衛生倡導者一直認為,這些費用導致較不健康的食品獲得比健康選項更多的推廣機會,並加劇了美國人口過胖的惡性循環。

杜克大學全球健康研究所(Duke Global Health Institute)學術課程副主任,瑪麗•史鐸莉(Mary Story)則在CSPI的聲明中強調:「研究一再顯示,食品被排列的位置很重要,而且相當重要。」#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奧蘭多首屆美食節慶祝美亞超市開業
【留學生在美國】買車需注意什麼問題?(1)
專家建議兩大超市開展採購合作 引監管機構擔憂
瞄準華人錢袋 美主流超市引入月餅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