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所長&副教授黃源河(王仁駿/大紀元)

研究所所長:演出使人重拾本性 匡正人心

2016年04月08日 | 10:33 AM

【大紀元2016年04月08日訊】(大紀元台灣台中記者站報導) 2016年4月7日下午,神韻世界藝術團在台中中山堂舉行第二場演出,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黃源河觀賞演出後感佩神韻傳承精緻的傳統文化,並讓她發光發熱。

承傳文化的精隨 重拾本性

神韻高超的舞蹈技巧、華美的服飾、東西樂器合璧的音樂,以及搭配高科技的動態天幕,讓觀眾陶醉其中。但黃源河認為神韻不僅只是精緻藝術的演出,他看到更重要的是神韻對文化傳承的貢獻。「演出中結合了中國人自古以來對天的信仰,那應該是幾代人傳承的,這些幾乎遺失了。」他解釋說:「我們這個社會有點過度物化、過度現代化,還有過度發展、過度強調衝突跟個性,而諧和、美的傳統這些卻不夠重視,甚至鄙視、誤解。我們有必要把一些傳統的精髓留住。」而他從神韻的演出中看到了,「我覺得看到了希望。」「我們把人基本的生命價值,好像有些遺忘了。神韻的演出讓人重拾我們與天俱來的,或是出生下來就有的本性。」

他接著闡述,神韻不只是藝術演出,還包含了信仰、信念、思想。她融合了現代和古典,「跟西方有些結合,結合現代的科技,東方的音樂跟西方的音樂結合,樂團也是中西合璧的。」他認為這樣「融合東方傳統的、古典的、優美的東西,去融合西方的元素,可能會讓中國文化,或是傳統東方文化更能夠傳承,發光發熱。」

呈現傳統的價值 匡正人心

做為知識份子,黃源河不只看到藝術的表面,還看到背後的內涵。「神韻這樣的表達,讓我們把傳統的精髓再重拾。」「如果傳統的、古典的、很好的東西丟掉了,我想這是很大的損失。」他再次感佩:「神韻讓我們看到傳統文化的價值,神韻把她呈現出來了,這是很難得的。所謂匡正人心、針砭時事,有他的特定意義在。」

同時令他動容的是,舞台上精緻的藝術演出在古時是高官、權貴們才能看到的,而神韻不只讓主流社會人士慕名前來,更吸引了社會大眾進場觀看,甚至每年都想來看。「我很感動的是,很多阿桑、阿公、阿嬤都來了。他們可能一輩子都沒看過這麼好看的,所以有的看過的跟我說,他去年看過,今年又來。有人連續來三、四年,每年都會想來看。」

神韻舞劇中呈現當今在中國法輪功學員所遭受的迫害,黃源河感到震撼不已。「看到(法輪功學員)被迫害,我很難過。」他忍不住落淚。「這是對宗教(信仰)、對傳統價值、對普羅大眾的迫害。」同時引發他思考,「我們應該做點什麼。」

責任編輯:方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