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王美玉:感化教育应改革成学校

人气: 57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7年01月04日讯】监察委员王美玉日前发表“16”新书,以少年凯凯生前的遭遇,讨论少辅院黑幕,呼吁感化院应改革成学校、投入教育资源与专业,而非让孩子们带着仇恨离开感化机构。

王美玉接受广播“POP抢先爆”主持人黄光芹专访,节目于中午播出。王美玉从记者转任监察委员,主持人问她两种角色差异时,她说,两者都是扮演监督的脚色,并无太大不同,唯一的差异是现在在公部门里,代表国家行使公权力。

王美玉日前发表“16:是谁让少年带着痛苦和惧怕走完他的人生?”新书,希望藉由这本书冲撞官僚体系跟行政高墙,也希望新书能引起社会大众的共鸣以及聚集力量。

对于书名取为“16”,王美玉说,故事主角凯凯死于少辅院中的岁数,是16岁,也是当初凯凯妈妈离家出走的年纪。凯凯家三代一再继承复制的生活是单亲、贫穷,以及隔代教养。“凯凯的生命就从监狱中开始,在少辅院中结束,他的一生生也不自由、死也不自由”。

凯凯曾经偷了新台币1000多元,最后因窃取一支手机,而遭裁定进入桃园少辅院接受感化教育。由于死前曾被凌虐,绝非官方所称的抓养致死等说词,因此凯凯事件,曾被形容为“少辅院的洪仲丘案翻版”。王美玉也因此展开行政调查,而发现少辅院内黑幕重重。

她观看凯凯死前的26.5小时的监视录影,王美玉说,看到凯凯右胸口的伤口,很痛,自己也几度站起来,离开电脑前,掉下眼泪。任何人看了,也都会崩溃。

王美玉也谈起当初提出纠正此案的过程。一开始法务部认为没有重启调查的必要,她听到非常愤怒,开始跟法务部笔战,终于在105年5月新政府上任之前,法务部终于回复将重启调查有人涉及业务过失致死,还有凯凯的致命伤。当初弹劾的人数较多,但最后通过弹劾只有4个人。

王美玉呼吁感化院应改革成学校、投入教育资源与专业。虽然凯凯是一个个案,但反映的是一个制度的问题、是一个通案。

她说,每年有1000人进出感化院,如果没办法把教育专业放进去, 却用“晒猪肉”、体能训练凌虐孩子,让他们最后带着仇恨离开感化机构,这样对社会会有什么样可怕的结果?希望少辅院应改革成为学校,顾及孩子们的人权,并正视现在少辅院的孩子们所身处的黑暗面。(转自中央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