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华人学者夸小女孩漂亮 她父母竟要求道歉

【大纪元2017年11月04日讯】华人社会里,常常都可以听见家长夸赞别人家的小孩长得漂亮,但是这样做是正确的吗? 曾有一位到北欧做访问学者的中国人,经历了一件颠覆她过往观念且备感震惊的事。

学者夸赞小女孩 却被她父母要求道歉?

周末,她到当地的一位教授家中做客。一进门,她就看到教授5岁的小女儿。小女孩满头金发,漂亮的蓝眼睛让人觉得特别清新。她不禁在心里称赞小女孩长得漂亮。

当她将从中国带去的礼物送给小女孩时,小女孩微笑着向她道谢。这时,她忍不住夸奖道:“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

金发蓝眼的女孩。示意图。(Pixabay)
金发蓝眼的女孩。示意图。(Pixabay)

这种夸奖是华人社会里最常见的夸奖词,但是,那位北欧教授并不领情。在小女孩离开后,教授的脸色一下子就沉了下来,并对这名访问学者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

访问学者感到非常讶异,她回道:“我只是夸奖了你女儿,并没有伤害她呀?”

但是,教授坚决地摇了摇头,接着说:

“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但漂亮这件事,并不是她的功劳。”

“孩子还很小,不会分辨,你的夸奖容易让她认为这是她的本领。一旦她认为天生的漂亮是值得骄傲的,她就会看不起其他样貌并不出众的孩子,进而造成她认知上的错误。”

“其实,你可以夸奖她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所以⋯⋯”教授耸耸肩说:“请你为刚才的夸奖道歉。”

中国的访问学者只好很正式地向教授的小女儿道了歉,同时赞扬了她的微笑和礼貌。

这件事让这位访问学者明白了一个道理:赏识孩子的时候,应该赏识孩子的努力和礼貌,而不应该赏识孩子的聪明与漂亮。

因为聪明与漂亮是先天的优势,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和技能。“努力”则不然,它将会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可贵品德。

表扬孩子须把握三大原则

一、夸具体不夸全部

家长若时常随口夸奖孩子,可能会带来消极的影响。直到有一天,发现孩子变得害怕失败,经不起一丁点儿挫折……

原因是如果父母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比如“你真棒”,这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假如孩子端了一次饭,妈妈与其兴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诉他“谢谢你帮妈妈端饭,妈妈很开心”。

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他们会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

(shutterstock)
夸赞孩子时,一定要指出具体的夸赞原因。(shutterstock)

二、夸努力不夸聪明

“你真聪明!”也是一个家长惯用的评语。家长对孩子的进步若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是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划等号。一方面会让孩子变得“自负”而非“自信”。

此外,他们很可能会回避全新的挑战,因为他害怕挑战的结果会出现不如预期的结果。

(shutterstock)
若让孩子误以为得到好成绩是个好标准,他们容易变得害怕挑战新事物。(shutterstock)

美国的研究人员曾做过一个试验。他们先让幼儿园孩子解决了一些难题,然后对一半的孩子说:“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聪明。”对另一半说:“答对8道题,你们很努力。”

接着给他们两种任务选择:一种是可能出一些差错,但最终能学到新东西的任务;另一种是有把握能够做得非常好的任务。结果有三分之二被夸聪明的孩子选择容易完成的,但是却有90%被夸努力的孩子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三、夸事实不夸人格

“好宝宝”这样的话是典型的“夸人格”,家长们会无心地将其挂在嘴边。但“好”是一个很虚无的概念,如果孩子总被扣上这样一顶大帽子,对他反而是种压力。

别让过多地夸赞成为孩子的压力。(Pixabay)
别让过多的夸赞成为孩子的压力。(Pixabay)

成年人也是,当主管不断夸奖你时,开始还会沾沾自喜,但慢慢地就会感觉到压力,甚至不想做得完美,以便得到喘息的机会。

如果家长的称赞总是“言过其实”,孩子也会有压力,觉得自己不配这样的赞美。所以,夸奖一定要谨慎适中。

──转自网络

责任编辑:杨丽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