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正述】夏之十:帝禹賢臣

神傳文化之中國歷史正述(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145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夏朝:帝禹時代之六

帝禹賢臣

作為上古三代之發端的堯舜禹時代是一個賢人輩出的時代。稷、契、皋陶、伯益等,這些名字頻頻出現在與堯舜禹相關的史料記載中,這些上古大賢們不僅在當時輔佐天子立下大功,他們的後裔還分別建立了接續夏代文明的商朝、周朝和秦朝。

稷、契都是帝嚳的兒子、帝堯的兄弟。史載帝嚳高辛氏的正妃姜嫄在野外踏到了天帝的腳印而受孕,生下了周朝的始祖棄,又名稷;帝嚳高辛氏的次妃簡狄吞下玄鳥蛋而生下商朝的始祖契。稷與契共同輔佐了堯舜禹三位天子。

作農官的后稷

稷被封於邰地,賜姓姬,為稷官,也就是農官,尊號為后稷。稷在稼穡方面的有著天賦的能力。史載他在兒時就好以種植麻菽等為遊戲。成年的稷更是擅長農耕,因此帝堯命他作農師造福天下。

后稷像,出明仇英繪《帝王道統萬年圖》冊頁。(公有領域)

大禹奉堯舜之命治水時,稷也隨同大禹奔走四方。稷在洪水退去的地方開墾耕地,教人民播種五穀。沒有耕地的地方,傍水而居的人們用魚鹽特產來交換穀物,依山而居的人用林木特產來交換穀物。於是天下之人皆得食米。保證糧食的生產與供給則成為天下大政之根本。

堯帝駕崩後,舜帝即位,他褒美稷的功勞說:「棄!黎民遭受飢餓,你作為農官,教民播種百穀,使得民皆有食。」

帝禹即位後,仍以稷為農官。稷的後裔也都世代為農官。

作司徒的契

家庭是社會的基礎。一家之中的父、母、兄、弟、子之間有其尊卑秩序,古人稱之為五品。家庭成員按五品不同各有其道德要求,所謂義、慈、友、恭、孝,古人稱之為五常,能使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教化,古人稱之為五教。

舜帝即位後,褒美契的功勞說,「過去天下百姓不相親睦,家內尊卑五品不能和順。你作為司徒之官,能夠以五常之教來教化萬民,使得五品和順,這是你的功勞啊。」

作虞官的益

最初帝禹將帝位禪讓給皋陶,由於皋陶早逝,大禹將帝位禪讓給了皋陶的長子伯益。伯益也叫伯翳,也叫大費。

大禹治水的時候,稷教民播種五穀,為人們提供了糧食補給;伯益則從山林中捕獲鳥獸,從江河中捕獲魚鱉,為人們提供了新鮮的肉食補給。

此外,伯益追隨大禹治水時,大禹訪問山川神明,了解各處土地里數、山川地貌、金玉礦藏、鳥獸昆蟲、八方民俗、異域殊國,根據這些信息來治理水患,而伯益則將這些內容一一記錄,整理而成《山海經》。

治水成功後,舜帝賜給大禹玄圭。大禹對舜帝說:「治水不是我一個人所能成功的,還因得到了大費的幫助。」於是舜帝對伯益說:「你佐禹成功,我賜給你一面黑色旌旗。你的後人還將有大的作為。」舜帝將姚姓之女賜給伯益為妻。

伯益通曉鳥獸之語,帝舜命伯益為虞官,負責掌管山林川澤、草木鳥獸。伯益調馴鳥獸,鳥獸都會馴服,舜帝褒獎伯益,於是賜姓嬴氏。伯益的後人費昌、仲衍、造父、處父都以善於馴服鳥獸而聞名。《史記》有載,秦之先人為帝顓頊之後裔,傳至伯益時,舜帝賜姓為贏,伯益之後建立秦國,所以秦始皇嬴姓之發源始於伯益。

大水退下,江河湖海之水各歸其位,伯益又開鑿水井,為人們提供了日常飲用的水源。人們有了新的水源,即使在遠離江河的地方生活也能方便取水。不僅生活上得到了方便,也在一定程度上遠離了洪水之患。所以人們將伯益尊為井神。

《淮南子‧本經訓》把伯益造井與倉頡造字相提並論,「昔者蒼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伯益作井,而龍登玄雲,神棲崑崙。」記述的正是伯益造井成功後,有龍乘玄雲而升飛去昆侖之山的異象奇觀。

作士官的皋陶

帝舜年老時,選定大禹代自己攝政,大禹卻竭力向帝舜推薦當時的士官皋陶。後來大禹即位為天子,欲將天下禪讓於皋陶,但因皋陶早逝,所以才另擇其人。能夠被帝禹如此看重,皋陶是一位什麼樣的人呢?

皋陶像,出《Portraits de Chinois celebres》(歷代帝王聖賢名臣大儒遺像),18世紀繪製,法國國家圖書館藏。(公有領域)

帝舜即位後,曾如此褒美皋陶的功勞:「過去蠻夷戎狄禍亂華夏,又有強寇劫賊內外為奸,為害甚大。你作為主察獄訟之事的士官,能夠以五刑施之遠近,使得蠻夷猾夏皆能信服,這是你的功勞啊。」皋陶用五刑來輔助五教,施用刑罰的目的是為了使人們有所畏懼,從而避免犯罪。

《尚書》記載,大禹治水成功後,皋陶「方施象刑」,這個「象刑」也稱「象以典刑」。《易‧繫辭》云「天垂象,聖人則之」。「象」是指效法天道;「典刑」,即是常法、常刑之意;「象以典刑」就是刑法的制定要效法天道,即以寬仁為本依法用刑,不能濫施刑罰。

此外所謂「象刑」還有一層意思。彼時道德高尚,人們覺悟亦高。大禹鑄鼎象物,人見之即可知神奸。體現在刑罰上,亦可「畫衣冠」,使人見之足以引以為戒。如《史記》所載,五帝之世即有「畫衣冠則民知禁」的記錄。按罪行不同,犯人穿著顏色款式特殊的衣服,以此作為處罰。在民風淳樸的上古之世,這樣的處罰足以為懲戒之效。

相傳皋陶有一頭神獸,叫做獬。訟獄難辨的時候,這頭神獸會牢牢抵住有罪的人,從而幫助皋陶斷案。皋陶治獄功績甚大,影響及於後世,所以漢代衙門常供奉皋陶像、飾獬豸圖,尊皋陶為「獄神」。

參考文獻:
1. 《史記-三家注》
2. 《尚書正義》
3. 《繹史》
4. 《後漢書》
5. 《呂氏春秋》
6. 《漢書》
7. 《通典》
8. 《春秋左傳正義》
9. 《漢書》

神傳文化之中國歷史研究組
反饋信箱:zglszs@feitiancollege.org

點閱中國歷史正述】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就是中央、中心之國。這個「中央」,隨不同朝代之地域、文化的變化而變化。所不變的是其含義,仍然是君主、天子承其天時、地利、人和居中央而統攝、教化四方。
  • 神農氏除了嚐百草,開創農業、中藥治病和茶道外,還留下了許多偉大的文明成就。
  • 三年後,堯將帝位禪讓於舜,舜在正月的一個吉日,於堯的太廟中接受了禪讓。舜向上天報告了繼承帝位之事,祭祀了天地四時與山川、眾神,並接受了四方諸侯的朝拜,將圭玉頒發給他們。
  • 堯舜禹被稱作古代的三聖王。神人共在的聖王時代是華夏神傳文明中一個令人心嚮往之的時代。上古三代夏商周繼唐堯、虞舜之後而起,其中夏朝便是由聖王大禹所開創。在這一章中我們所要講述的,正是這上古三代中的第一朝:夏朝。
  • 顓頊帝時共工氏怒觸不周山,使地陷東南,引發了一場大洪水。由於洪水一直未得到根本的治理,上古先民自此時常為水患所困。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帝嚳之世,又延續到帝堯之世。洪水的規模之大,在《尚書‧虞書‧堯典》中如此記述:「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
  • 帝堯在位七十二年,大禹受命平水土,輔佐大禹一同治水的還有伯益與后稷、夔。諸侯百姓們在大禹的帶領下,登高山,跨深谷,伐林開路,鑿山疏河,踏上了治水的漫漫長途。
  • 大禹治水,周行天下,丈量大地,同時,還做了一件開天闢地的大事:給天下山川命名。上古之世,名字被視為萬物生命的一部分,事物之名是掌握萬物的鑰匙,連通著駕馭萬物的力量。能夠給山川命名的人必須是君王或能溝通天地神明的有聖德之人。所以命名一事牽連深遠。大禹治水後因給山川萬物命名,被尊為山川神主,背後有著深厚的文明意涵。
  • 舜帝十四年,在隆重的祭祀大典上,樂工們奏起了簫韶之樂。簫韶,又稱九韶、大韶、韶樂、九招,是舜帝時的大樂舞,旨在頌揚帝舜之德。這韶樂雖為舜樂,其實也是大禹奉舜帝之命而創作的。當簫韶之樂第一次奏響時,在舜德的感招下,天降祥瑞,連鳳凰也從遠方飛來,偏偏起舞。
  • 在道德高尚的上古之世,樂是人神溝通的重要途徑。改朝換代時,上古聖王都要作樂,以順應天地之氣,達到與天地同和。此外,樂在上古時代還有和萬民、廣教化的作用。如果說後世帝王是以禮樂刑政來治世,那麼上古之世則是一個樂治天下的時代,而禮、政、刑則為其輔助。
  • 大禹踐天子之位後,遵循古制,踏上了巡狩天下的長途。所謂巡狩,是指天子定期巡視四方諸侯所鎮守的地方。帝禹第一次巡狩是南向而下,直到淮水之畔的當塗山,在這裡帝禹大會諸侯,史稱塗山大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