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尋道】之六:玄武佑明 武當大興

柳笛

武當尋道。(權紀恩/大紀元製圖)

font print 人氣: 201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一座大山在復興之前,總有玄妙靈應的預兆,比如真人張三丰對武當山道出的載入史冊的預言。而一個王朝的興立,同樣有著神祇的昭示和瑞兆,比如元大都的龜蛇顯聖,以及代元而立的明王朝的一幕軍事奇蹟。

六百多年前,煙波浩渺的江南水面,爆發了中世紀規模最大的水上戰爭。未來的明朝皇帝朱元璋,率二十萬水師對抗陳友諒六十五萬大軍,展開一場實力懸殊的生死決戰。在兩軍膠著之際,湖面上忽然吹起猛烈的東北風,自北而來的朱元璋順風縱火,一時湖水盡赤,瞬息間燒毀陳氏數百艘戰艦,陳軍死傷過半。

正是這從天而降的北風,再現火燒赤壁一般的戰績。經此一役,朱元璋以寡勝眾,擊敗最強勁的敵手,為平定江南、一統山河奠定基礎。鄱陽湖上這陣神祕的大風,史書並沒有留下太多的解釋,而永樂13年(公元1415年),明成祖朱棣的一道《御制真武廟碑》透露著幾許玄機。

成祖道:「惟北極玄天上帝真武之神,其有功德於我國家者大矣。」他更堅定地認為,太祖朱元璋能夠建立大明,更仰賴聖神的靈威。玄武大帝司北、司水,更是蕩妖除魔的戰神,那陣呼嘯的北風,那場精采的水戰,莫不是玄武大帝顯聖,襄助真命天子平定天下?

靖難之役示意圖(玖巧仔/維基百科)
靖難之役示意圖(玖巧仔/維基百科)

奉天靖難,神明顯聖助軍

元明之交的水戰,注定了又一個崇奉玄武的王朝的興盛。明太祖篤信道教,懷著無限虔敬感恩之心,為玄武神修廟、祭祀,並對出自玄武道場——武當山的道人禮遇有加。他一生多次尋訪大道張三丰,並將他的弟子邱玄清封為太常寺卿,掌宗廟祭典之重任。

太祖之後,其孫建文帝即位。這位年輕氣盛又無太多治國經驗的新君,懾於25位叔父輩的藩王的權勢,聽從儒臣齊泰、黃子澄之謀,輕率地發動削藩。自太祖駕崩後一年之內,五位親王相繼被廢為庶人,其中湘王不堪受辱,以舉家自焚的慘烈方式表達極度的憂憤。一時間朱氏子孫人人自危。

坐鎮北京、軍功顯赫的燕王朱棣,乃是實力最強的諸王之首,更是建文帝眼中最大的威脅。這位雄才大略的親王,依祖訓「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在削藩的第二年、即洪武32年(公元1399年)起兵對抗朝廷,剪除謀害皇親的逆臣。

多處文獻記載,出師之前,燕王之師姚廣孝屢屢勸阻,等待其師出山方可。七月初四,幾百年前一個炎熱的夏季,姚廣孝密語燕王:「明日有天兵應可也。」初五,燕王依言起兵祭旗,忽然出現烏雲蔽空,人咫尺不相見的奇景。而燕王披髮仗劍,寶相莊嚴如神明。在場士卒觀之,士氣為之大振。他們知道,天上的黑雲玄霧正是玄武神顯靈,那一刻起,燕王便是玄武大帝的化身。

歷史何其相似,這場「靖難之役」又是一場實力懸殊卻決定生死的硬仗。靖難之役中,這支從北方而來的義師,在北方戰神的護佑下,一路所向披靡。彼時燕王轄地不過北京、舉兵不過八百甲士,卻高舉玄武旗幟,與掌控舉國百萬大軍的建文朝廷勇敢相抗。而戰場上空,多次出現北風突起、飛沙揚塵的天象,為燕軍助力。

在具有決定性意義的白溝河大戰中,燕王親率勁旅衝鋒陷陣,他的三匹坐騎接連被敵軍射死,本人卻毫髮無傷。激戰中,一陣旋風忽然吹折敵軍大旗,使其陷入混亂。燕軍趁勢猛攻,並借風縱火,給敵軍致命一擊。

武當山榔梅仙祠(大紀元資料室)
武當山榔梅仙祠(大紀元資料室)

榔梅結實,四千年再降祥瑞

建文帝沒有想到,操之過急的政治行動,最終釀成蕭牆之禍。即位不過四年,他的帝祚隨「靖難之役」的結束而終止。洪武35年,燕王朱棣登基,即明朝第一聖君明成祖。他一掃前朝陰霾,開創明初的「永樂盛世」。關於他的起兵與登基,歷史上眾說紛紜,而天上的神明,早已給出肯定的答案。

此時的武當仙山,自唐至元建立的宮觀祠廟,或毀於戰火,山中僅餘銅殿、石殿及宮觀遺址。然而,敬天崇道的信仰不因改朝換代而斷絕,寧靜空明的道心亦不因興衰榮辱而消長。山裡山外的人們,堅信大道真仙的玄言,等待著一位有德有才的聖人,再次喚醒這座沉睡的大山。

永樂3年(公元1405年)的某一天,大山上幾株枯寂許久的古木,忽然開花結實,妝點著方圓數百里的崇山峻嶺。大約兩百年後,一位叫徐霞客的地理學家有幸觀賞這片花海,留下一段文字:「花色深淺如桃杏,蒂垂絲作海棠狀……花色浮空,映山絢麗……」然而,殊美的風姿並非古木逢春向世間傳遞的真正訊息。

大山中,修行約40年的五龍宮住持李素希,平生第一次目睹這般景象。驚喜之餘他深深地感到,原來神蹟離他是這樣近。這幾株古木非是人間凡品,乃是玄武神作為淨樂王子修行時,親手嫁接而成,名榔梅。

山志載,淨樂王子曾因心志不堅欲放棄修道,在澗水邊遇到紫氣元君化身的老嫗。他見老嫗磨礪一根鐵棒,在一問一答中頓悟「鐵杵磨針,功到自成」的至理,於是堅定地返回深山。途中,他將梅枝嫁接在榔樹上,並對天立誓:「吾道若成,花開果結。」經過42年的苦修,玄武神飛升,榔梅依約綻放結果。

這是四千多年後,榔梅樹再次展現奇觀,而彼時的天下大事,莫過於成祖登基。李素希意識到,這是玄武大帝為明王朝呈現的祥瑞之兆。他恭敬地收好那似李似杏、又似桃似梅的數百枚榔梅仙果,進獻朝廷。

南修武當,成祖感恩神貺

傳說,食榔梅果可以延年益壽甚至長生不老,名醫李時珍亦在《本草綱目》中留下一則珍貴的紀錄:「榔梅出均州太和山……木梅實,杏形桃核……」而它更神異之處在於,其興衰與明王朝存亡共始終。明朝時,榔梅屢屢開花結果,卻在明朝終結時悄然絕跡,留下詩家「榔梅歷歷傳消息,莫為仙家隔渺茫」的嘆詞。

小小榔梅果,注定成為明朝最珍稀的神物。它選擇與成祖一同興起,帶來人間豐穰,或許也在隱約透露著,成祖與玄武大帝的淵源。

永樂4年,象徵太平盛世的榔梅再次結果,不遠萬里被送到成祖手中。成祖視榔梅果為玄武大帝的慶賀與祝福,不僅厚賞李素希,更將仙果列為貢品,賞賜功臣。同年,他召見武當道士簡中陽,詳問玄武大帝的修煉故事。成祖還在全國頒行《御製大明玄教樂章》,讚頌玄武神的威德;命道士編修《道藏》,收入《大明玄天上帝瑞應圖錄》及御制碑文,確立玄武神為皇家保護神。

更重要的是,玄武神的瑞兆,讓成祖醞釀已久的一個構想逐漸明晰。多年以後,他在一道白話文寫就的詔書中這樣說:「至我朝真武闡揚靈化,陰佑國家,福庇生民,十分顯應。」靖難之初,成祖便發願要在北京為玄武神修宮觀,因內難未平而擱置;即位後,他認為武當乃玄武顯化去處,「即欲興宮創造,緣軍民方得休息,是以延緩至今」。

就在北京城大興土木修建宮殿的同時,來自湖廣、江浙一帶的三十多萬軍民工匠以及木石建材紛紛匯聚於武當山腳下。原來,修築皇家宮觀奉祀玄武神,正是成祖長久以來的夙願。這個心願,與人們對武當甦醒的期待,都在永樂9年(公元1411年)起,逐漸成為現實。

這是一場曠日持久、不計成本與付出的工事,直至永樂22年才徹底完成。然而,面對至高無上、恩澤人間數千年的天帝,人間任何程度的禮敬與報答都顯得微不足道。

如何把對神的敬意與道的信仰,忠誠而完美地融入這座大山之中,是成祖頗為關心的問題。歷代前人也曾在武當山上破土動工,然而宮觀大多呈現零散分布,未形成整體格局,加上缺乏妥善的修復,致使一次次的修宮建廟,都隨王朝的逝去而化作廢墟。成祖心中的仙山瓊閣,須是宏壯堅固、萬萬年與天地同其久遠的建築群,方能表達世人對玄武大帝永恆的崇奉。

武當山太子坡景觀(大紀元資料室)
武當山太子坡景觀(大紀元資料室

勘定宮址,永銘玄武舊事

永樂10年,真人張三丰的高徒孫碧雲,手持一份詔書,風塵僕僕自京師趕回了武當。他在山嶺中遊走往來,極目遠眺,揣度著成祖聖意:「爾往審度其地,相其廣狹,定其規制,悉以來聞,朕將卜日營建。」

這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孫碧雲將負責勘定紫霄、五龍、南岩、遇真等幾大宮觀的宮址,在武當山重新規劃玄武道場。作為頗受兩代皇帝器重的武當道人,他或許是輔佐皇家敕建宮觀的最佳人選。而孫碧雲能否為明帝、為信奉的玄武神,交一份圓滿的答卷,卻是對其道法修為的一次考核。

在山間行走,猶如踏上修行之路,孫碧雲在雲海嵐煙之中體會著道的真義,依稀看見玄武大帝入山修道的始終。道人修行講究「道法自然」,既然修建宮觀乃是為了尊奉玄武大帝,為何不將世代流傳的神的故事融入山中建築呢?何況,成祖曾召問玄武故事,不正是冥冥中的安排,在為此事張本嗎?

道經記載,淨樂王子在15歲時初入武當,其母普勝王后百般難捨,一路追隨而來。在蜿蜒的山道中,隔著一段不進不遠的距離,王后喚了王子十八聲,神奇地退下十八步;王子應了十八聲,卻登上十八步。母子倆的十八聲與十八步,成了王子斬斷親緣最悲壯的一幕。

從紫霄宮一路下行,孫碧雲發現一段逼仄曲折的山路,王后與王子的聲音彷彿就在此處迴響。他決定把這段山路命名為「上下十八盤」,以紀念玄武大帝一心向道的堅毅。這段路在向山上延伸時,被一條河水攔腰截斷,這天然的造化,又帶給他新的靈感。

傳說中,王后繼續追趕,終於抓住王子的衣角,王子只得揮劍斷袍。誰曾想,這一劍竟然劈山成河,把王后永遠留在對岸。十八盤上這條奔流不息的河水,莫不是玄武神當年留下的「劍河」?後來,五百精兵又奉國王之命尋找王子,在渡劍河時,河水陡漲,九渡而不得。因而,孫碧雲又將此河名為「九渡澗」。

在這片山水中,孫碧雲逐漸勾勒出「太子坡」的雛形,也就是今天遊客領略的太子坡景區的風光。依照相同的思路,孫碧雲走遍整個大山,為成祖大修武當承擔起總設計師的角色。

永樂10年7月,一張皇榜張貼在武當山腳下,曉諭30萬軍民工匠;同時,成祖的近臣、親信,隆平侯張信、駙馬沐昕等人以星夜趕至武當,奉旨主持修宮大業。從此,數十萬人把十餘年的光陰,投注於峰巒岩壑、雲水草木之中,展開前所未有的浩大工程。

板磚運木,樹棟架梁,鑿石開道,勤懇的工匠克服重重艱難,用雙手一點點搭建起大山中的巍巍殿宇。永樂10年至16年(公元1418年),幾處大宮觀及20多處庵廟修建完成,武當山的主體營建工程告一段落。這些宮殿按照宮廷制式修建,掩映在山麓之中。五里一庵,十里一宮,既有皇家宮苑的威儀,更具神仙窟宅的靈妙,將自然山水與人工雕飾完美融和,詮釋了天人合一的又一重境界。

天柱峰的大頂之上,殊勝的金光熠熠撒下,彷彿是玄武大帝護佑整座大山,那是「南修武當」最精華的建築——金殿。見證了武當的復興,道人孫碧雲知道,自己終於圓滿完成使命,於世間再無牽掛。某一天,他告於眾弟子:「如今教門已興,吾將往也。」次日他端坐仙逝,留給武當人無限追思。(未完待續)#

(大紀元原創作品,請勿侵權)

責任編輯:張憲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成祖的「永樂盛世」是明朝的鼎盛時期,足以媲美漢唐盛世。此時,明朝的綜合國力無論在亞洲還是世界,堪稱首屈一指。《明史》上說明成祖「智勇有大略」,「智慮絕人,酷類先帝」。漢武帝是以「通西域」而著稱,唐太宗因被尊為「天可汗」而聞名,明成祖則以「下西洋」而傳世。
  • 永樂時期,明成祖朱棣在政府部門設置上,基本延循明太祖時的架構,不過他命侍讀解縉和胡廣、編修黃淮等親信大臣直接進入文淵閣參與政務,內閣機制由此形成,並成為常制,成為穩定的官僚機構。明成祖亦明確規定其職責是參與政務,注意負責掌獻、復檢奏章、票擬批答、起革詔令、申署司奏、巡以扈從、經庭講讀、主持大典等。
  • 「太和絕頂化城似,玉虛彷彿秦阿房。南巖雄奇紫霄麗,甘泉九成差可當。」這是建成後的雲中宮殿——武當山宮觀給後人帶來的視覺衝擊,而這宏偉的工程能夠落成要歸功於明成祖朱棣。
  • 山,綿亙千里,直沖霄漢,總有一份博大與壯美叫人心醉;山,遺世獨立,亦真亦幻,自攜幾許滌蕩塵俗的清幽與神秘叫人嚮往。山以其超拔俊逸的風姿,成為人間最接近天的地方。
  • 千百年來,當一重重樓觀殿宇掩映於木石雲水之間,武當,這座幾乎與天地同在的山巒,逐漸有了人跡,隨之誕生無數奇特神妙的傳說與景觀。這是一部專屬於大山的豪壯史詩,更是一家修行法門光耀神州的古今絕唱。
  • 青石為路,曲徑通幽,穿行於峻嶺密林、飛泉嵐煙之間,注定是一場遠離塵世、叩訪仙境的奇妙之旅。踏上武當的古神道,靜觀殿宇和聖像的莊重,感受筋骨與心志的磨礪,不由教人嗟嘆,這登頂之路,亦如尋真問道的修行路。
  • 致書請赴,修宮封號,一代代帝王竭誠盡敬,念念不忘一睹他的聖容;晨鐘夕燈,誦經練功,無數位道人奉他為祖師,孜孜不倦在他傳下的道法中靜修,探求生命的至真境界。他是一位道士、隱仙,一個深藏於大山的傳奇。
  • 山之高,雲之深,離紅塵最遠,離天界最近。出家修行的道人,一旦遁隱入山,便是世人眼中的半神。忍受不食人間煙火的清苦,徹悟無為而無不為的大道,成為不足為外人道,卻又教人忍不住尋幽探奇的秘密。
  • 誰建造了北美魔鬼塔,它真是外星人的基地?《山海經》中的通天神樹真的存在,三星堆裡挖到寶?
  • 古人的智慧你想不到。福建甘露寺一根柱子支撐一個建築群?恆山懸空寺有夠「玄」,「三教合一」有何內涵?
評論